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从两岸人民往来便捷化、经贸交流便利化,还是从缓和两岸关系、为两岸开展政治对话营造合适气氛角度分析,“三通”都是不容回避的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三通”不仅是两岸间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问题,最近再次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之一。5月2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受权声明中郑重表示:“我们继续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以‘一个中国、两岸谈判’的方式推动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明确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祖国大陆方面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致力于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同时,愿意与台湾方面举行两岸“三通”问题的对话与商谈。  相似文献   

3.
越东 《两岸关系》2002,(8):10-10
台湾当局为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以“三通”威胁台湾安全、直接冲击台湾的经济为借口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从两岸试点直航五年情况看,并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也没有出现一起商务纠纷。两岸直航会威胁台湾安全的借口不攻自破。如果台湾  相似文献   

4.
越东 《台声》2002,(10):10-11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祖国大陆方面的一贯主张。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提出希望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指出,“两岸直接通航、通邮、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的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这些政策主张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得到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广泛拥护。祖国大陆提出,两岸“三通”应遵循“一个中国、直…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台声》2009,(3):18-19
2008年,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两岸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继续推动与扩大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创造条件,成为当前海峡两岸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开展“三通”、“四流”是现阶段改善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必要步骤。因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我们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1996年,大陆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这一主张,继续推动两岸各方面人员的往来,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的早日实现。两岸的…  相似文献   

7.
孟波 《统一论坛》2004,(1):36-40
多年来,祖国大陆为推进两岸“三通”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为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两岸“三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祖国大陆方面的基本政策主张,2003年12月17日,国台办发表了《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以下简称政策说明书)。共分四个部分:一、两岸“三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二、实现“三通”符  相似文献   

8.
越东 《两岸关系》2002,(11):10-11
长期以来,祖国大陆积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两岸直接“三通”做好了一切准备。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
促进直接三通,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文慧1979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至今已17年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切实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在江泽民主席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的时候,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吴仪、邮电部部长吴基传、交通部部长黄镇东、民用航空总局局长陈光毅等纷纷发表谈话,呼吁台湾当局采取实际步骤,拆除人为设置的障碍,加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积极推进两岸直接通商 吴仪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按照江主席的八项主张办事,两岸关系就得以发展,而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则使两岸关系遭受严重挫折。台湾当局既要在国际上从事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又要从两岸经贸交流中捞取  相似文献   

11.
两岸“三通”一直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焦点问题。祖国大陆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20多年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局部突破,但由于台湾当局给两岸通航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无法完全实现。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而且对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经贸这种制度化交往在2011年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  相似文献   

14.
《统一论坛》2009,(5):5-6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两岸同胞期盼30年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成为现实,中断10年的两岸协商谈判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以恢复并步入制度化轨道,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搭起沟通交流的多元平台,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台声》2009,(9):38-39
在7月长沙国共第四届论坛举办之际。回顾一年多来的两岸关系,从政治基础上看.“九二共识”得到两岸确认;从政策要素上看,太陆提出两个“六点意见”;从两岸协商上看,两会实现三度“陈江会”;从交流台作上看,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取得的成就.正在影响着,推动着和平发展阔步向前。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方面为实现两岸同胞正常往来、扩大两岸交往、促进两岸交流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  相似文献   

17.
陈筠 《两岸关系》2010,(6):19-21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转折性的积极变化、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实现……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不管台湾局势如何变化,实行“三通”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两岸人民,特别是2300万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对于两岸“三通”,一方面祖国大陆积极推动,台湾主流民意高度赞成;但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屡屡作出有关表示,又屡屡自己推翻自己所讲的话。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通”,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三通”能不能“通”,关键是要有“三通”的诚意。说到诚意,祖国大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态度积极。祖国大陆24年来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创造出今天两岸交流和经贸的喜人局面;在两岸经贸交流中主动让利,以保证台胞利益切实到位…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担心两岸经贸关系趋于密切,始终以政治的手段来阻挠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其结果受到伤害的首先是台湾经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决策有三大失误:第一,阻挠两岸直接“三通”。台湾当局认为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将不利于其政治目标的追求,也把两岸“三通”作为两岸关  相似文献   

20.
朱磊 《台声》2009,(6):17-18
1949年以来,两岸经济关系因政治原因中断了30年,又恢复了30年,目前已经处于正常化的最后阶段。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由间接.单向.局部的经济往来过渡为直接、双向、全面的经济交流。随着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的实现,两岸“三通”中只有通商问题还未实现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