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海新 《传承》2011,(20):80-81
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转变,促使其文化消费成为农村显性的、现实的需求。国家政策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形成奠定理念基础、产业基础、物质基础、智力基础,国家采取"文化下乡"、文化传承人等一系列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政策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就必须完善国家政策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质量依然偏低,文化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对此,我们需要从需求方、供给方、引导方、协调方四大方面入手,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消费供给、合理监管文化消费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提升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3.
邬德政 《求索》2008,(7):29-31
本文从农村居民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性,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出发,分析农村居民谨慎性消费动机的形成机理,然后在预防性储蓄理论框架下,采用动态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以及消费习惯等影响因素的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中国农村住户统计年鉴》的数据(2000-2006年)所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居民谨慎性消费动机的强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子潇 《求索》2022,(1):107-116
在农民法律意识的生成机制中,"感知—判断决策—图式形成"是基础性内在结构,农民生活中的法治实践是外在影响因素。通过观察"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可知,正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规避风险为目的的"判断标准",和既有图式对新判断结果的"顺应",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生成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它们联通意识生成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社会特征,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意识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负面法律信息与农民的"关系性距离"更近,农民对法律的避险功能产生消极判断,法律图式又顺应了这些新判断,导致出现了"迎法下乡"遇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外在制度的不断突破,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养、技术技能、道德素养等内在素质对其市民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应在社会支撑体系、文化服务机制以及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方面为农民工素质提升助力。  相似文献   

6.
董艾辉 《求索》2007,(10):60-6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峻。从文化角度的考量,中国文化的内在张力超出了自然承载能力;中国文化的外在异化导致生态危机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整合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消费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谨 《前沿》2009,(7):161-166
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提高农村文化消费力,加强农村文化的硬软件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要举措。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概括了新时期农村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形成农村文化消费特点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了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消费现状,然后以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份额、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与人均年纯收入之间高度相关;农村居民居住边际消费倾向在这8年间一直稳居第二位,且呈U型;农村居民居住的边际预算份额呈U型,说明居住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居住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表现出必需品的特性,且呈折线式下降趋势,说明农村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具有刚性;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居住基本需求支出,需要社会救济。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居住消费观念、加强农村居民居住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居民居住消费信贷、保障农村居民居住的基本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系统,基层党组织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了相应的组织力,这种组织力包括外在组织力和内在组织力。当前,基层党建的重点就是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是有效适应并积极引导基层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外向性的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既要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使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嵌入社会之中,又要积极作用和影响外部环境,不断提升对社会的引导力和动员力;二是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内部治理,提升基层党组织内在的组织力。基层党组织要有效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和日常管理,着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组织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激活消费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和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因素很多,包括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预期不佳、消费倾向下降和消费环境不合理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1.
董世坤 《人民论坛》2012,(20):56-57
从"夜警国家"到"福利国家",从"无为政府"到"全能政府"再到"有限政府",国家和政府职能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与嬗变之中。这种发展与嬗变突破了传统的公权与私权的壁垒,也逾越了公法和私法的界限,为经济法的生成和实施提供了内在的制度支撑和外在的存续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贫困的芭蕉箐村的苗族村民们形成了车辆的“过度”消费现象.村民们对车辆的集体消费偏好并非经济效用所能有效解释,而是源于想象的生产力、特定的传统消费偏好以及现代性象征价值的获取等动力因素.加之财富的即时转化逻辑,内外两种借贷制度的保障以及抗拒彼此借用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它们所构筑的消费生成机制植根于该族群的传统生计模式,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社会机制的、群体联合的策略化与个体家庭的独立化运作之中.这种消费的实质由此展现为藉由某种物的消耗而表达的,历史进程中特定共同体社会构建要素的结构性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文化     
《小康》2007,(1)
《中国消费文化调查报告》从本质上来说,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变迁,而多元社会生活方式的交错,会导致文化变迁的短周期与文化表现的多元化。个人文化模式界定了个人消费文化的主要逻辑框架。高明的市场营销必须以充分理解消费群体的消费文化及其演变驱动机制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刘晓红 《中国发展》2011,11(3):46-52
该文以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且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比例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袁洁玲 《前沿》2010,(22):166-168
当前世界范围内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动漫消费的飞速增长和动漫应用范围的全面扩张,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动漫审美热潮.本文认为,这种繁荣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以受众生命需求发展为内在驱动的动漫审美文化场域的发展所导致.与大多数研究者选取的动漫制作技术水平演进的角度不同,本文从审美生态环境的角度,展开视听化、消费化、享乐化三维,力图对动漫审美热潮愈演愈烈的原因进行本体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波 《岭南学刊》2010,(5):66-69
外在环境变化以及立法资源配置均衡化的诉求,推动石油储备法律制度的生成,引导石油储备立法与体系的整体建构。石油储备法律制度应从总体与具体两种框架模式展开,亦即从石油储备法立法体系与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展开与探讨,并最终为我国能源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服务。  相似文献   

17.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武汉具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文化资源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区域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增速,科技融合显著;文化战略重视,政策保障有力;创新理念驱动,多重机遇叠加。同时,武汉存在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制约因素:文化资源整合与品味内涵不相适应;文化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市民文化素质与发展定位不相适应;文化传播力度与形象魅力不相适应的。武汉需要在认清发展优势、找准发展差距基础上,从加强战略规划、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城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环节。城市文化与形象建设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城市形象包括物质的外在形象和精神的内在形象。在物质的外在形象与精神的内在形象结合过程中,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少文化的城市,纵然高楼林立,也只是徒有外表的躯  相似文献   

19.
刘明 《中国发展》2011,11(3):41-45
该文根据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几类消费理论,在近年来宏观经济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出中国农村消费状况的经济模型,寻找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探求解决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能量理论在杜威的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杜威赋予了能量以客观的运动过程,把它作为了审美实践中的一个内在因素。杜威认为能量并不是一个纯粹主观性的抽象产物,而是在有机体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因此能量的产生体现了主体与客体、内在与外在的相互联系与统一性。在审美实践中,能量受到了艺术品节奏的影响,以合理的方式形成的艺术节奏对于能量具有引导作用,与此相反,以机械形式或者片面夸大某些艺术手法所形成的节奏则对能量的组织具有阻碍作用。从整个审美过程而言,审美活动是朝着经验的形成方向发展的,能量对于这个过程具有推动性的作用,因此,能量实际上推动了经验的圆满形成。能量对于审美经验的形成以及审美活动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审美活动的一个内在因素,它贯穿在整个审美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