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偏差、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以及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于:第一,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第二,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治本措施;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的各种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第四,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农村乘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系运作”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侵蚀政策执行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破坏正常的政策执行机制、扭曲政策执行应有的社会心理基础、异化政策执行者的职责和加剧政策资源的分配不公等方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还原“关系”的本来面目,通过设置立体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破除科层制度的封闭性和资源的高度集中、培育公共行政精神和公民政治文化等措施,来治理“关系运作”对政策执行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天意 《求实》2005,(12):97-98
在解读和探究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三农牢骚”:有对政治体制不满的宣泄;有对政府立场的诘难,有对结构性腐败的归因。“三农牢骚”具有偏执性和煽动性,它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诱发农民的不满情绪。“三农”问题研究者如何端正视角,实事求是地解读“三农”问题的根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闫志民 《新视野》2005,(4):13-16
文章深入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把"三农"问题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三条途径双管齐下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强推进非农化的进程;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参与百村调研,笔者认为“就业状态”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农民“就业状态”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就业环境、就业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保障。笔者认为,从改变就业结构看,非农就业收入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从完善就业环境看,各项政策的出台将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制度保障;从提高就业能力来看,各地正在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从促进就业保障来看,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目前农民问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们应该把着眼点落在如何构建和谐上。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制度安排,城市对农民的政策与心态调整,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适应是构建和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从农业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教育培训入手,以政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性、适应性强的教育方式提升农民各方面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应协调推进:农民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调整合;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中央"一号文件"和新一届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相似文献   

9.
陈勇 《求贤》2006,(11):15-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而“三农”建设的基础则是农民素质建设。在经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经济建设才能走向正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全力塑造素质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马赞福 《共产党人》2009,(15):37-39
宁夏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实现了“农民得利、政府满意、企业获利”的三赢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邮政服务“三农”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更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政策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推行的二元经济政策以及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二元经济结构对“三农”问题有着巨大的影响,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制度,是“三农”问题产生、延续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大对于二元经济以及现行农村集体所有制问题的研究力度,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会大大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借鉴国内外“三农”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以此为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理论体系日渐成熟,政策框架基本成型,认真梳理胡锦涛与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新思维,重温这一显著变革的历史进程,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晓河撰文认为,目前不能用过激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因为三农问题是由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累积起来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企图想让一届或两届政府来彻底解决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能操之过急,只能重点突破。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之外,也要在“三农”之内,既要在近期也要在长期。在“三农”之外解决“三农”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三农”之外,我们的改革和政策目标,核心是要实行向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过渡。将来,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是要把城市和农村、政治和社会纳入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7,(3)
基层协商民主的良好扩散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与制度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随后的政策文件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贯彻落实,带来了基层协商民主向全国范围的扩散。然而,由于特有的政策类型的限制,基层协商民主扩散的执行结构并不优良,主要表现为基层协商民主既不能带来明显的政策收益,也未能充分吸引政策注意力,因此很难产生强烈的执行激励。不良的政策执行结构成为基层协商民主扩散的瓶颈,制约基层协商民主的扩散与发展。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政治压力、突出基层协商民主的政策收益、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的内容与规范、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激励,是消除基层协商民主扩散瓶颈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三农"观主要包含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判断,靠政策和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等.他的观点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感悟"三农"     
农民的“新喜”“新喜”,是指新的喜悦、新的喜事、新的可喜的政策。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上庄严承诺:明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后年农村孩子都能上学。整个《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而这一次时间最长最为热烈。种田纳粮,皇粮国税,这个千年古理被否定了。对广大农民来讲,这可谓是在连年惠农政策喜事基础上的又一宗新的大喜事。取消农业税后,其它一切不合理负担也都将禁止,这样就使得广大农民“零负担”政策早日实现。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取消农业税是一场革命。取消农业税属于“少取”,政府还将给农民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紧紧扭住促进农民增收不放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4,(5)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则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新春伊始,党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意见公之于世,这必将对我国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而经济体制改革最初就发轫于…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依然滞后,因此,要真正解决好农民的致富问题,就要切实发挥好政府在五个方面的作用。一、发挥政府监督主体的作用,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的有机结合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但个别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严格地讲,在“三农”工作中,政府是监督管理主体,农民是生产主体。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首先…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怒江州的“三农”问题仍然严峻。解决怒江“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对怒江“三农”的研究,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解开“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三农"问题的症结,目前理论界流行的说法有四种:一是农民收入低,二是人地矛盾突出,三是农村土地存在制度缺陷,四是城乡二元结构出现的矛盾.笔者认为"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