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河湖清淤工作,通过对河湖进行清淤,恢复和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治理水域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但是,多年来北京市的河湖清淤工作尚不到位,成为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建设水生态文明,既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实施常态化的城市河湖  相似文献   

2.
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对中国河道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增大,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流入城市河道,严重污染了河流。目前中国河道整治方式单一,偏重于简单的河道硬化、裁弯取直等,缺乏生态的理念和经济的视野。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在总结韩国清溪川综合整治工程的成果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河道生态化整治的原则及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种植单一草坪、铺设硬化路面、修建水泥河道会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它们成为90年代国际环保城市正在努力纠正的错误。利用本地植物进行城市绿化,改硬化路面为通透性路面,还城市河道以天然面貌,才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城市为提高环境和居住质量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事关城市形象和品位,事关宜居环境质量和群众幸福指数。2013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的目标。为助推黑臭河道治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近期,泰州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了专题视察。委员们认为,全市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整治成效初步显现。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顺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5.
靖江市政协于日前组织部分委员,并邀请市府办、市建委、环保和水利等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城区河道重点——老城区河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就城区河道整治提出如下建议:一、把城区河道治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要提高对城区河道重要功能的认识,各级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城市抗涝紧迫性和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和沿海特大开放城市,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面对天津市新的上升期,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有限土地资源的关系,处理好重点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关系,如何促进土地向节约型、集约型的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充分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调整用地结构的合理平衡,维护城市宜居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  相似文献   

7.
张平 《今日浙江》2011,(10):54-54
河道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承载体,也是群众生产、生活和休闲的要素。近年来,浦江县把河道治理作为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水源保护、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生物防治和专项整治,把沿河流域建成以水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正>常熟以其溪水通海、青山入城的城市风光,以其民居忱河、小桥流水的城市风貌,以其名人辈出、名胜众多的城市风情而誉满江南,名扬中外。如何在打造现代江南名城过程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城区重点河道生态景观和综合治理,已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协委员的普遍关注。近日,常熟市政协组织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认为,要以规划控制为  相似文献   

9.
<正>为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改善,2013年7月,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开展以"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即集中整治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环境、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和农贸市场脏乱差,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和户外广告设  相似文献   

10.
肖志钢 《当代广西》2012,(22):42-43
邕江是南宁市的母亲河,邕江穿城而过,城市依江而兴。以邕江为主的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域,将是南宁"中国水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2年起,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68公里长的邕江及两岸共1672公顷用地范围内,开展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一、淮安城市文化形象定位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精神的提炼,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遗存和集体文化的记忆,也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需要有合理的定位。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人文气息。作为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运集散中心,淮安有着"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当今的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指那些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者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没有或仅有少量衣用地的村落。在过去十几年中,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城市向外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加之房地产的开发过热,城市建设用地征用长期沿用了单独规划选址、单独征用的方式,使得北京城乡交接带内建设用地与农田、农房犬牙交错,土地空间混乱破碎,形成了很多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13.
王保畲 《学习与实践》2006,(12):150-156
生态城市应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迭加,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自然生态靠一条“生物链”维系,人文生态靠一条“文脉”传承发展。人文生态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以文为魂。城市人文生态的丰富多彩和延绵传承,构成一个城市的个性魅力和“城市记忆”。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应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凝炼城市人文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着力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4.
正豫政[2014]5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豫发[2014]10号),加快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环境良好、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城市河流是城市生  相似文献   

15.
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是河道管理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践中往往因责任主体、资金保障等不明确影响和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为解决河道清淤和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河道管理条  相似文献   

16.
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保证城市空间、土地资源利用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各项职能、规模的确定、用地的布局、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安排和协调,城市的风貌和环境质量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统筹考虑,精心安排。 《滁州市总体规划》1995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规划确定的“充实完善、改造城西区,积极发展城南区、城东区,保护、开发利用琅琊山风景区”的发展原则,有效指导了城市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风景区保护工作。城市规划实施七年来,滁州市作为全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得到增强,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随着人民广场、清流公园、外环路、城内道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少河道被填堵,被覆盖,在原来的河网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出现了条条马路、幢幢高楼。河道的不断消失,严重影响了泄洪排涝和生态环境,以至于不少城市出现了一下大雨即涝、即淹、即灾的严峻现实。城市抗洪能力十分脆弱,楼在水中泡、车在水中趴、人在水中行的场景屡见报端。  相似文献   

18.
胡侠 《人民论坛》2012,(35):238-239
随着新型旅游城市的发展,我国的旅游用地已从单一的旅游功能扩展到重叠功能,只有充分认识和保护功能重叠的旅游用地,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西昌旅游用地现状的调查,文章认为开发重叠功能的旅游用地将是新型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庆征 《中国减灾》1994,4(3):24-26
哈尔滨城区防洪的几点战略考虑孔庆征(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位于松花江中游。松花江属于平原河流,流量变化大,水面收扩剧烈,河道迁荡频久。逢大洪之年,江水便直抵南岗坎下,沿江则江泽一片。城市的发展占据了广大滩地和限制着河道迁移,因此发生洪水进犯...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3]7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强我市重要河道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11]15号)的有关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全市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以下简称河道划界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河道划界工作的重要性(一)河道划界是依法管理河道的重要基础。开展河道划界工作,有利于明确具体河段管理主体及责任,有利于防洪工程安全运行和河道行洪、输水安全管理,有利于维护河流健康生态、促进人水和谐,有利于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使河道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