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汉文帝:最早的"检讨"所谓"罪己诏",就是帝王的检讨书。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发布"罪己诏"的皇帝是汉文帝。当时,连续几年收成不好,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汉文帝忧心忡忡,写下检讨:"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欤?"其实,天灾是常态,但  相似文献   

2.
张百发副市长因某楼房质量太差而发布“罪己诏”,自扣一个月工资,世人闻之拍手叫好。好在何处?窃以为其中之一便是其敢于自打板子。自打板于是领导干那在工作失职时的一种自责。谁娜知道,职、权、责是领导干邵实施行政摘导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有职扰要有权,有权就要负责.其中,责任同权力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03,(12):24-25
2003年6月中旬,3700万黑龙江群众从电视、电台和报纸听到、看到了一份“检讨”,“检讨人”是他们的省委书记宋法棠。“检讨”的原因是:“黑龙江出了马德等人买官卖官的重大案件,省委是负有责任的。在马德案中,省委领导至少负有两方面的责任:第一,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负有失察的责任;第二,结案后,省委投有主动地自我批评。在这里,我代表省委领导向全省人民作检讨!”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06,(11):1-1
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某职能部门一个“老机关”收到组织上交给自己的“红包”后吃惊不小:服务态度生硬.作风不实,吃拿卡要……连接受过服务对象请的“洗脚”、“按摩”这类问题都白纸黑字地出现在“红包”里!这些问题,尽管有些是事出有因,但都基本属实。抵赖和狡辨,肯定过不了关。怎么办?“老机关”真是老谋深算.问题照单全收,并“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深刻检讨。但在制定整改措施时,却有两套方案:一套是交给组织和别人看的.从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高度表决心、定措施;  相似文献   

5.
康琴 《廉政瞭望》2014,(24):58-59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政治与巫术的媾合并不新鲜,古今中外皆有,文景之冶的贤君汉文帝尚且迷信,而汉武帝时,更曾发生过巫蛊之变。即便是在今天,巫蛊还是能和政治产生联系。也有不少政客仍然迷信,甚至在处理国家大事上都用“迷信”的办法定夺。  相似文献   

6.
汉文帝执政23年,一心为民,躬行节俭,严以律己,以上率下,为老百姓特别是为各级官吏做出了榜样。汉文帝时期出现了“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汉文帝俭政为民、以上率下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民心的凝聚力;二是民心的奋起力;三是民心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汉书·文帝纪》)这是汉文帝刘恒于即位之初(前179年)下发的一道诏令,后人称之为"恤民诏"或"议振贷诏"。大意是说,当此春意盎然之时,草木及其他生物都得以享受生命的快乐,而我的子民中家庭残缺、生活穷困的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9):77-79
在官场,检讨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从小的方面来说,犯错有时是影响仕途的一个硬伤,或是犯过错误的证据。从大的方面来说,检讨有时被视为一种“政治层面”的安排。一提起检讨,人们往往想到当众读悔过书那种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下放“考验”在不断抽烟、烟气迷蒙的屋里待了七八天,邓小平终于完成了第二欢书面检讨。“检讨”什么呢?是按照罗迈罗列的“四大罪状”予以深刻的反省?不!邓小平的整个检讨书中,除了日常工作中确实存在的方法上的缺点失误,文字上与“反党反国际、反进攻路线”是不沾边的。他明明白白地写道:“自己感觉到不会走到小组织的行动,不成严重问题”,还竟然这么写道:“感觉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快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检讨书到了博古、罗迈等人手上,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5月5日,以中共江西省委的名义,专门对邓、毛、谢…  相似文献   

10.
冯唐举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2):54-54
冯唐在汉文帝身边任中郎署长.因冯唐的祖先是赵国人,一次文帝问起赵国名将廉颇、李牧的事情来,冯唐如实陈说.听到廉、李二将为国抵御强敌的往事,文帝十分感慨.拍着大腿说:“我怎么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贤才猛将呢.那样我还用担心匈奴的侵犯吗?”  相似文献   

11.
《党风党纪月刊》2002,(5):33-33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分为“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随便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2.
单光鼐 《企业党建》2012,(10):63-63
在以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看重的仅是当时的“应急、处置”,一俟事态平息后却疏于检讨、反思和总结,有的甚至是“好了疮疤忘了痛”,事过之后,故态复萌.一切照旧;不知或不愿在汲取教训、重塑形象、恢复信心和重建制度诸方面下苦工夫,忽略了公共危机管理中防止事件重演的这个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1):52-53
“畏惧”就是为官者都要有一种权力在手、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菜根谭》里说得明白:“白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三怕”,“一怕  相似文献   

14.
君子不贰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有过能不能改”。古之“圣贤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有很多深刻的论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做过错哩!“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有错误而不改正,这叫做失去了本心。“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有过错不改正,这是失败的根源。“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幽默荐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1):47-47
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他实行以德治国、“与民休息”的政策,在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的同时,带头崇俭反奢,勤俭节省,使全国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为开创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的“文号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海瑞字汝贤,号刚锋,广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他的性格和他的号一样,“刚锋”异常,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竟敢直言上疏皇帝,又敢与总督大人抗衡,因而给当地人留下“海刚锋”“海知县”“海青天”的名气。海瑞的疏文,洋洋洒洒数百言,据理而谈直斥君非,实在算得上一篇历史文献。其大意如下:日前严嵩罢相,也不过就是严嵩受到极刑,也算是略快人意吧。不过严嵩罢相之后,也不过就是严嵩没当宰相以前的状况罢了,政治并不怎样清明,比起汉文帝来那就是差远了。天下人不满意陛下已经很久了。古代君王有过,靠臣子们来匡正。今…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春 《党史纵览》2010,(11):36-39
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起航驶往芜湖。途中,在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道:“安徽有一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傅大章答道:“在啊!就在安庆。”  相似文献   

18.
  刘草 《党风党纪月刊》2000,(12):32-33
任何一个“公仆”在蜕化变质前,都会有一系列“客观”反映,这也是大大小小腐败分子的基本特征。从近几年来查处的一批大大小小腐败分子身上,研究、归纳出十种迹象,以儆“公仆”,以诏世人。  相似文献   

19.
李连广 《党史文苑》2007,3(3):50-51
“文化大革命”结束30年了.而“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人与事却依然耐人寻昧。康生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揭发江青和张春桥是叛徒一事,就是其中一例。对于康生此举的动机有不同说法:有说这是他惯于投机的本性使然;有说这是“迫害狂”的本能反应;粉碎“四人帮”之初。有人甚至公开宣称.这是康生同“四人帮”有过斗争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张宗逊:起步三湾御卫党中央名震大西北在开国上将中,张宗逊的革命资历、职务、威望、战功等综合指数算是数一数二的。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上将中,张宗逊的入党时间之早排在第五位,他是参加过第一次北伐战争的4人之一,是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5人之一,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过历次反“进剿”、反“会剿”、反“围剿”的4人之一.是有黄埔军校学历的7人之一.而他的年龄在47人中则不算大.排在中间的位置,可谓资历深厚,年轻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