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当权者身边总有一些卑鄙的献媚之徒。不同的人,对这些专爱“抬轿子”、“戴高帽”的无耻之徒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便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有两个古人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明代李贽撰写的《初潭集》载:“郭弘霸为右台御史,时大夫魏元忠病,僚属省候,弘霸独后入,  相似文献   

2.
堵住娄师德的“嘴”镇前偶读资料得知,唐代武则天禁屠,一时间吃素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御史娄师德下去巡视,感人进肉,他拒之。厨人解释说:"不是人杀,乃是豺狗咬死的。"他便喜滋滋大吃起来。接着厨人上鱼,也说是豺狗咬死的,娄师德感党情理不通,骂道:"智短汉!何...  相似文献   

3.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她不但治国有方,而且颇有雅量,豁达之中透出其宽宏大量之气度。武则天不仅对忠于她的文武百官厚爱宽容,而且对于反对她的人也能容忍。据史料记载,公元684年,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对武则天颇为不满,便在扬州起兵反对其临朝当政。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极力追随徐敬业反对武则天。  相似文献   

4.
媚不善终     
正郭霸原是宋州宁陵的一个小小县丞。天授二年(691年),女皇武则天为了应对不稳的政局,培植自己的死忠队伍,亲自在洛阳紫微宫考察录人,郭霸应举入朝,其貌不扬的他露骨地表现出对女皇的忠心,说到起兵反武的徐敬业,大放厥词,要"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深得女皇欢心,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实践》2004,(7):47-48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大多机构臃肿,官吏繁多.唐武则天时,有人讽之以这样一首打油诗:“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个叫沈全交的举人,看后又在后边加了四句:“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直接批评武则天用人过滥.御史立即将其逮捕,说他“诽谤朝政“,应该“朝堂杖决“.武则天听了却当着大家的面对御史纪先知说:“但使卿等不滥,何虑天下人语?不须与罪,即宜放却.“看来,武则天也认识到了官员的冗滥之弊.……  相似文献   

6.
据说汉朝末年的陆绩在做郁林太守时,为官清廉,不贪财货,一身正气。离任时,因船太轻,怕渡海不安全,便命家人搬了一块巨石镇在船里,回到他的老家吴郡后,便把这块巨石遗弃在田野里。家乡人有感于陆绩的廉德,便称此石为“郁林石”,成为一方风景。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巡按御史樊祉大概也是为了给下属们树立一个倡廉戒贪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据《新唐书·列女传》记载:李余任监察御史时,得俸米,李余的母亲一量有三斛多,便问送米的官吏:“米为什么多了?”官吏答:“供给御史的米,量时是不刮平斛的。”李母又问送米的车庸(车夫):“用车钱应该是多少?”车庸答:“御史不付车钱。”李母为此很生气,“敕归余米,偿其庸”(即令送米的官吏拿回多余的俸米,向车夫偿付了用车的费用),并严厉责备了李余。事后李余弹劾了管仓库的官吏,并将其原因告知了各位御史,“诸御史闻之”,皆“有惭色”。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一个可悲又可笑的读书人,在当时的社会是个多余的人,他“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9.
关于洛阳牡丹,有这样一个传说:唐女皇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乘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竞相开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便下令烧死牡丹。牡丹的枝干虽被烧焦.  相似文献   

10.
冯彬 《廉政瞭望》2020,(13):1-1
诬告,自古以来都在充满利益、生死的政治斗争中频频出现。唐朝时想扳倒武则天的徐敬业失败后,其弟弟徐敬真为保命,几乎将朝中要员统统诬告了一遍,却也没能因此而续住命。在古代人情、世族关系优先的社会中,官场中人可谓深受“诬告”之害,而在古代民间,诬告几乎也成了社会关系中不散的阴魂,那句“比窦娥还冤”的引用率实在太高了。如今看来,戏曲里的县官属于典型的不作为,案发后不到现场查验、不质证证词,就连窦娥被斩时所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都一一应验,这位官老爷依旧岁月静好。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武则天时期,朝廷严禁杀生,大臣们因此苦于吃不到荤腥。有一次,御使大夫娄师德奉命到陕西巡视时,地方官员设宴招待他。厨师先端上羊肉,娄师德见到便斥责道:“皇帝好德,下诏严禁杀生,你们为何杀羊 ?”厨师回答说:“豺咬杀羊。”娄师德听后自言自语:“豺真懂事 !”于是举筷便吃。一会儿,厨师又端上鱼。娄师德又问:“为何杀鱼 ?”厨师又回答:“豺咬杀鱼。”娄师德听后便骂道:“笨蛋 !何不说獭 ?”厨师忙改口:“獭咬杀鱼。”于是,娄师德又心安理得地吃起鱼来。   在现实生活中,娄师德式的…  相似文献   

12.
红包源于何时,不可确考。不过,华夏民族乃礼仪之邦,自古便有送礼的习俗。春秋时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朱熹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据说,脩是干肉,十条肉绑成一块为束脩。古代诸侯大夫以束脩为礼物相馈赠。《礼记·少仪》说:“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说:“他们用四壶酒、十条干肉和一条狗  相似文献   

13.
(一)娄师德于公元693年升任唐朝宰相时,与他同朝为相的狄仁杰老是排斥娄师德。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知道朕为什么要重用你吗?”狄仁杰答道:“臣凭文章晋升。”武则天顺便拿出了十几封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疏说:“这完全是娄师德推荐的缘故啊!”狄仁杰羞愧万分,事后对友人说:“承蒙娄公暗中提拔而不知,我却对他始终不假辞色他也毫不介意,此种胸襟,令人拜服。”(二)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中兴名将。两人向来不睦,关系极为紧张。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郭子仪奉诏任朔方节度使,一夜之间,郭子仪成了李光弼的顶…  相似文献   

14.
薛林群 《共产党人》2004,(20):50-50
庞统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其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但他却有两次“面试”失败的经历一次是东吴名将周瑜死后,鲁肃恐自己难以胜任其职,便向吴王孙权举荐庞统孙权约见庞统,见其相貌怪陋,便心中不悦,试其才学,问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以其与周瑜相比如何,答曰:“所学与周大不相同。”仅此两问,孙权觉庞统自恃狂妄,且轻视周瑜,更为不悦,便以“待用时再请”为托词而辞之再一次是,西蜀军师诸葛亮得知庞统才略过人,便向刘备推荐刘备召见庞统,庞统昂首作揖不拜,且直言快语,很是放肆,刘备心中自然不喜欢,再加其貌不扬,便只安排他当了县令。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栋梁之材一时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冯梦龙的《古今笑》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唐代武则天时期,有个叫张衡的官员,从令史升三品的审批材料已经上报到门下省,就等着审批后官至三品了。谁知某日退朝,张衡见路旁有人卖新蒸大饼,正觉肚里饥饿,就买了一张,骑在马上吃。结果,张衡因此事被监察御史弹劾,升官之事遂成泡影。先不说张衡在马上食饼是否失当,单说这御史的做法便体现了一个"严"字。监察御史负有肃整朝仪、监督官员的责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做女皇时期,唐代社会曾有过短暂的中兴。为了保卫大唐王朝来之不易的中兴,监察御史们同权欲熏心、觊觎皇位的一伙宠臣进行了浴血的斗争。这场弹劾斗争的领导人物是狄仁杰。狄仁杰身为普通侍御史,官阶不过六品,但他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的个性,显赫的政绩,深得人们的敬慕,被认为是朝廷最有影响的“宪臣”之一。司农卿韦弘基为了讨好皇帝,满足皇帝的私欲,为高宗李治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狄仁杰就当朝揭露韦弘基的险恶用意是在引导皇帝追求淫逸,毁国败政,依法必得严惩。左司郎中王本立,也是皇帝的宠臣,他恃权放肆,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17.
韩福东 《廉政瞭望》2013,(14):64-65
林洋港为台湾“内政部长”时,他当时有一句改善治安环境的名言:要让铁窗业萧条。几年后,他成为五院之一的“司法院”院长,又表示“司法是皇后的贞操不容怀疑”,其幽默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中英鸦片战争的历史.其中最令人揪心的.就是当时国人为什么这么愚昧。 1841年3月,琦善被革职拿办.参赞大臣杨芳抵达广州。杨芳一到。广州百姓“欢呼不绝”,“官亦群倚为长城”似是救星到了。没想到杨芳实在是个糊涂蛋。交战中。他看到英军炮火威力强大且落弹准确.认为此必为邪教妖术.结果他听信了巫师的鬼话。竞用马桶当作武器对付敌军。那巫师还说,若用女人的污秽物对准英夷的炮口,便能以邪制邪。  相似文献   

19.
于谦治略     
大胆直言 为民请命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23岁的于谦考中进士,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明代的监察御史仅为正七品。虽是“芝麻官”,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非奏事不得至殿庭皇宫,却有着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  相似文献   

20.
汪金友 《廉政瞭望》2011,(13):65-65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有“四大文化怪人”,他们不是一般的“怪”,而是相当的“怪”。 第一怪是要求吃鸡的冼星海。冼星海是个留法回来的洋学生,刚到延安时,非常讨厌吃小米。后来有人要他为《黄河大合唱》谱曲,他便提出:“必须每天给我吃一只鸡,要不然一行也写不出来。”当时的延安,到哪儿去买鸡?没办法,只得给他买了两斤白糖。他盘腿在炕上,抽一口烟,吃一口糖。只用了6天时间,就创作出这部史上最为激越的民族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