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害怕敲门     
读书写作之余,我喜欢约三朋四友到家里喝酒呀、谈天呀、博弈甩老K呀。所以,我一直是有敲就开门的。一边跑出采,一边喊:“来了来了!”门一开,哈哈笑语,好不快活。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真害怕有人敲门了。有一个星期天,早饭过后,把妻哄上街.然后关了门,坐下来想写点乐西。不大一会儿,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我起身去开门。门一开,-只黑乎乎的手伸到我胸前——是一乞讨者。我立即掏出两毛钱给了他,嫌少,我又给了他一毛。“人家至少给我五毛!”“要饭还讨价还价!”我说着缩回身体,关门时我分明听到地骂了声:“穷鬼!…  相似文献   

2.
进行礼仪培训 ,有助于国家公务员“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进行礼仪培训 ,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 ,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国家公务员的个人素质与教养。在现代交际活动中 ,礼仪通常被视为衡量每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平时 ,一个人的教养往往体现于其待人接物的种种细节之中 ,而这种种细节反过来又反映着其个人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 ,在这一意义上完全可以说 :礼仪的运用 ,实际上真切地反映着其当事人的素质与教养的水准。例如 ,一名身着西装的男子 ,假如对其上衣在袖上的商标“恋恋不舍” ,不知道需要事先将其拆除 ;一位长相出众的女…  相似文献   

3.
《上海机关动态》2002,(10):17-18
当残疾当事人走进法庭时,她亲切地关照一声“当心”;庭审结束时,她不忘道一声“再见”……一位姓王的老太到法院开庭,步履蹒跚进电梯时,一位陌生的女法官扶了她一把。真巧,这位法官就是主审此案的审判长。那位老太太输了官司还给法官送来锦旗一老太太说:“一位素不相识的法官在我上电梯时搀扶我,我认定她是个好人。我相信法官的裁决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4.
短言快语     
“三讲”切忌“一阵风”邵万贤前几天某单位正琢磨着给上级某领导送什么礼品,该单位领导说:“现在正在‘三讲’,等过了‘三讲’再说。”其主任欲将一位亲戚调到身边当秘书,人事部门催主任抓紧发调令,主任说:“眼下正在‘三讲’,等过了‘三讲’这阵风再说  相似文献   

5.
一位记者说,在怡人的春天中,“两会”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一位学者说,“两会”是一个窗口,它让世人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位代表说,对人大工作者而言,“两会”就是一个节日;一位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说,“两会”不仅为人大工作,也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位公民说,“两会”是咱百姓的。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黑龙江省某地有一位住豪华小区的老人,把门上的报箱堵死,让投递员敲门送报,他情愿付投递员每月100元“敲门费”。原来,老人不是为了看报,而是为了订“敲门声”。他要求投递员,“如果哪一天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因为他的老伴走了,儿子出国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哪天命归西天。  相似文献   

7.
北京“申奥”备受国人关注,2001年2月23日,国际奥委会官员来到北京,走进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那天,同时走进节目的还有三个中国老百姓,他们代表国人向国际奥委会官员们表达了中国申奥心愿。这三个人中,有一位叫孙钤,北京的士司机,能讲六国语言。  相似文献   

8.
王厚明 《传承》2013,(1):49-49
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报道,1月14日,刘云山到陕西榆林市调研。刘云山一行来到榆林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金阳小区,走进3号楼,社区工作人员连续敲了三家的门,都吃了“闭门羹”。他又来到6号楼,走进102号房门,方才走访了下岗职工杨春霞一家。三吃“闭门羹”,这在以往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正在讲“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有关内容。当我说到“WTO”是何意时,一位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立刻引起全班同学一阵哄笑。我并没有责怪这位学生,而是示意他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我笑着点了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英文缩写形式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同学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完善自我,就是说中国入世后,要在世界贸易的T型舞台上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广大群众欣喜地看到记者编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村边田头的身影,听到新闻报道带来的劳动之声、百姓之声和基层之声。“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也是他作为一位院士的成功之道。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现实就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什么是天空?  相似文献   

11.
他很普通,是东汽公司铸造一厂的一位退休工人,靠着退休工资,过着平凡的生活。他却不普通,是十堰市张湾区年纪最大的人大代表,今年66岁;也是张湾区连任时间最长的代表,从1983年开始,历任湖北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张湾区第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到本届届末,将担任代表26年。他就是邓庆德。街道的干部说:“当人大代表像邓庆德这样当,那就真正能人民当家作主了。”选民说:“邓代表我们信得过,有事找他准没错。”“要找邓庆德呀,去看看他的宣传栏吧,他的电话号码在上面写着呢!”  相似文献   

12.
“告诫丈夫,贪礼品有失人品;乐当警嫂,走后门勿敲我门”,这副对联,吐出的是一位领导干部家属的心声。读着这副“三八妇女节”获奖征联。使人想起了党心民心对“廉内助”的呼唤,江苏省的警示教育会就是一例。今年年初,在江苏省委召开的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上,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一  相似文献   

13.
面具     
一春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单位吃了中饭回家,电梯工告诉我有人正在等我,等了得有两三个小时了吧,一会儿还来。进了门,迷迷糊糊刚睡着,门就被敲得山响。我大喝一声:“谁啊!”外边静了静,又开始敲。“谁!”我急了。又静了一下,终于传来问话:“是章老师吗?”我从床上爬下来开门。门外站着一位中年男人,他的装束一望而知是位农人。可我并不认识他。“你找哪个章老师?”农人盯着我,脸上的表情一下就焦虑起来,“我找的就是你啊章老师,我是石家村石信吾的儿子石观松啊,是我父亲叫我来找你的!”哦———我反应过来,马上请石信吾的…  相似文献   

14.
王亚平 《政策》2005,(11):60-60
何谓“细节”?词典上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是个形容词, 与“粗”相对,状物形声。随着词义的扩大、转移,它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本质在事物的某个环节、某个系统、某个过程中,就能显现出它的作用。当它与“节”组合构成名词后,就越发的了不得。人们开始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它、追求它了。如写故事要有细节,刻画人物要有细节等,做人做事也讲个细节。笔者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年轻人到一家企业应聘,只有甲被录取,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在“三讲”教育活动中,我对“讲政治”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党中央高度重视“讲政治”,不是从一般层面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内容和特征。一、讲政治推动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经济建设极其重要。当前讲政治,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政治经济学常识》的第一课,都是绪言课。“绪”,是事情的开头。“绪论”,是一本书的开头部分,通常叫做“前言”。前言,一般要讲三个问题: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科学,怎样才能学好。讲前言,犹如把学生领到科学宫殿的门前,并告诉学生说,这是一座美妙的科学宫殿,我们必须跨入宫殿。怎样才能登堂入室呢? 当开始讲第一课的时候,如果照本宣读,回答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以及照课本讲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就会给学生一种枯燥、难学的印象。同时还容易产生政治课无啥学的念头。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前言课,讲好前言课的前言。  相似文献   

17.
何士雄 《今日上海》2013,(12):38-43
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大家都知道演员是舞台的主角,舞美灯光不过是个配角,但你可不能小看这个“配角”,它与演员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没有它,红花就不会那么鲜艳;没有它仿佛夜晚的天空没有月亮和星星。舞台灯光是一个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在舞美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灯光专业柳得安教授,可以说,他是中国舞台灯光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8.
<正>大学者钱钟书淡泊名利,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细节:那时文革期间,有权威人士为表礼贤下士大年初二去给钱钟书拜年。敲开门一边说着春节好之类的话,一边正要跨进门,不想钱却将此人堵在门口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粉碎四人帮以后钱钟书的作品陆续再版,蜚声海外。曾经有一位痴迷于《围城》的英国女士想见钱钟书一面,被钱钟书婉言拒绝了。他在电话  相似文献   

19.
一 美国的一家报纸上登了这么一则广告:“一美元购买一辆豪华轿车。” 哈利看到这则广告半信半疑:“今天不是愚人节啊!”但是,他还是揣着一美元,按着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找了去。 在一栋非常漂亮的别墅前面,哈利敲开了门。 一位高贵的少妇为他打开门,问明来意后,少妇把哈利领到车库里,指着一辆崭新的豪华轿车说:“喏,就是它。” 哈利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是坏车。”他说:“太太,我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好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学和物理学家、伦敦大学教授马凯博士曾说过一句名言:“政治是关于权力和谁行使权力的学问。”从语义学上讲,中国古代有关“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原是迥然不同的,但在近当代,特别是自孙中山先生把“政治”定义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以来,“政治”在中国便开始了融入世界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