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明代,占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较宋元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政治上保持睦邻的宗藩关系,经贸关系活跃,文化交流频繁。虽然到明中后期,占城国家式微,与明朝的交往也日渐减少,但是,两国始终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一、睦邻的宗藩关系占城,又称占婆(Champa)。“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①明代初期,占城是印支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其国…  相似文献   

2.
宋朝与占城经贸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 ,中外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与占城的经贸往来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占城与宋朝一直保持着政府间的通贡关系 ,构成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基础。同时 ,市舶贸易持续繁荣 ,也成为这一时期经贸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重要贸易口岸广州 ,“珍货大集” ①、“宝贝丛凑” ②、“大贾自占城、真腊、三佛齐、婆 ,涉海而至 ,岁数十柁 ,凡西南群夷之珍 ,犀、象、珠、香、琉璃之属 ,禹不能名 ,不能计”③。泉州“泉之地并海 ,蛮胡贾人 ,舶交其中 ,故货通而民富”④;“金山珠海 ,磊乎万宝之藏 ;辇赆航琛 ,奔走乎百蛮之广 ;楼船举帆而…  相似文献   

3.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把造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鼎盛,出现了海外16国、遣使1200多人同时入贡的盛大场面。郑和下西洋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明太祖刚刚建立明朝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同东南亚各国搞好关系,他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连续两次派出使者到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诸国王以玺书、大统历、织金绮缎、…  相似文献   

4.
15世纪初,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与世界航海史和中外关系史上的盛举,已载入史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对郑和下西洋的首泊站——占城国却往往一笔带过,罕有论及。本文试对占城在郑和下西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以及明初中国——占城之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关系作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占城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明宣宗宣德七年(1433)期间,曾经统领船队七次下西洋,①先后到过占城、爪哇、暹罗、满刺加、锡兰、竹步等二十多个国家。郑和出使西洋,对于中国与占城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占婆(公元2~17世纪)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之一。8世纪以前的中国史籍称之为“林邑”。《水经注·温水条》记载 :“林邑建国 ,起自汉末。初平之乱 ,人怀异心 ,象林功曹姓区 ,有子名逵 ,攻其县 ,杀令 ,自号为王。值世乱离 ,林邑遂立。后乃袭代 ,传位子孙。”按其地望 ,位于中南半岛东南沿海 ,即从近日越南北部河静省的横山关 ,向南一直延伸到平顺省藩切。到10世纪时 ,占城的疆域大致是东临南海 ,北接今越南义安省 ,南面与西面同真腊交界。公元10世纪末起 ,占城不断受到越南封建王朝和吴哥王朝的攻打 ,到1693年被控制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权…  相似文献   

7.
万明 《东南亚》2009,(4):66-70
以明朝洪武年间先后给予安南的诏令文书为线索,可以考察出明初与古代越南国家关系的大致历史发展过程。诏令文书显现了刚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建立和平与秩序的外交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不征”来达成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四百多年里,是中越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走向高度发达阶段,并有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在和安南、占城等国的对外关系中,也较过去密切了。而这个时期的安南封建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反映在政治和对外关系中,更多地有赖于加强同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以达到“奉正朔,保境而威其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伊斯兰教在占婆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占婆是占人所建立的一个古国,在中国史籍中,八世纪中叶之前称为“林邑”;其后,改称为“环王”;九世纪初之后又改称为“占城”或“占婆”。占婆建国于公元192年,至1471年为安南所吞并,存在时间近一千三百年,是东南亚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南半岛古国占城 ,中外史学界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但一直以来 ,各国学者都感叹古代遗留下来有关占城的著述不多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留下很多不便。著名越史专家张秀民先生曾说 :“古代记林邑之专书 ,不过两三种 ,明陈第藏《占城国录》 ,亦不传。国人至今未有占城史。河内旧有《占城考》一本 ,未得见。法人马伯乐名著《占城王国》 ,阙略谬误 ,引用汉籍亦不免有误解处。”① 笔者有幸于近年访问越南河内 ,遍访书馆书肆 ,得有关占城著作多种 ,有《占城考》② 、《占婆文化与艺术》、《西南边塞录》、《征占日程》等。其中 ,《占城考》为近…  相似文献   

11.
一、早期越南华侨的融化中国和越南的交往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国人在越南作为华侨的身份出现,则在公元968年越南建立独立的国家以后。从有越南华侨开始,就不断有中国人与当地人通婚,融化现象也就产生了。史载,1041年广东商人邵保到占城时已见有粤人鄂邻等百余人在占城居住。有许多福建商人来此经商,通婚也自然而然产生,有泉州人王元懋,通番语,随海舶到占城,娶越女为妻,十年积资百万。1149年云屯(海防东80公里云海岛)辟为中国船的贸易港后,有不少华商在此安家居住。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作为东盟成员国中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水域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虽前后历经3任总理,但该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所秉持的政策始终坚持以“务实”为基点,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核心。《使者报》是该国政府的喉舌报,本论文通过对该报近10余年来与南海问题相关的大量新闻报道或综合评论的跟踪分析,尝试对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进行解读,并探寻有助于我国应对南海困局的“马来西亚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加快发展与土库曼斯坦的关系。土因地处中亚且富含油气而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9·11”后,美出于保证全球能源安全和反恐需要将土列为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问题的重要国家。美通过外交和“经援”活动对土进行拉拢、渗透和推进“民主”工作。目的是减少自身对全球能源的依赖并抗衡伊朗和俄罗斯的势力扩充,强化对中亚和里海地区的介入。土与我友好并拟长期向我供气,故我需对土美关系及其对我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4.
唐朝使臣王玄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使者,他曾经在18年中三次成功地出使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与大唐高僧玄奘(公元602-664年)一样,在中印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玄奘取经,印使朝贡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唐太宗时曾任融州黄水县(今广西罗城西北)令。他在第二次出使印度回国后,擢升为从五品朝散大夫。公元六世纪中期,印度笈多帝国崩溃,分裂成许多小国,一时各国争雄,各自发展。到了七世纪初期,与强盛的大唐王朝建立大致同时期,中天竺也兴盛起来。尸罗返多领兵东征西讨,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的特征。当下探讨“国家安全”,应注意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联系和区别,古代“国家安全观”可以体现在历代王朝对君王贤能、仁义、礼法、政治制度、民本思想的评议上。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存在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安全的总基调,其特征是有备无患、具有防御性。“国家安全”与“天子”“臣民”的能动性存在依附关系,与礼法秩序、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统合存在构建关系,民本思想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国家安全”是“外”与“内”的统合体。由于时代局限,古代“国家安全观”存在重中原而轻“夷狄”、重文轻武、重谋轻力等种种局限。历代政权在具体实现“国家安全”方面,重视遣师戍守、设界立关,重视舆图绘制,通过以边拱安、屯田守边、设立“情报”机构等手段强化国家安全。近代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边界线”越来越清晰,中华民族的“总体安全观”越来越强烈,安全观从以皇权为核心转变为以“民族国家”为核心,从“内防”“陆防”为主转向以“外防”“海防”为主,进一步向现代概念上的“国家安全观”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复关”与最惠国待遇关贸总协定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调整大多数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中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政府间协定。中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1986年7月,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提出了恢复缔约国身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国际关系学者们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是假定民主与国际关系的和平相 联系。但即使是民主国家很少(或从不)互相打仗, 也无法证明民主与和平的关系有必然联系, 而 这种建立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和平倾向”至多只能表现为在民主国家之间。基于西方民主与和平 理论的观点出发, 由于民主国家对非民主国家的认知错误, 有可能对和平造成威胁。因而要警惕当 前西方民主国家中出现的片面化的倾向, 防止威尔逊在战争时期提出的“为民主营造一个安全的 世界”目标的负面影响, 使世界不因民主而遭遇危险。  相似文献   

18.
瀚海 《新青年》2023,(12):44-45
<正>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央管理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以下简称哈电集团)是国内第一个让国产大型发电机组走出国门并承建“交钥匙”工程的中央企业。多年来,哈电集团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提供高端产品、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全力提树中国企业品牌,展示中国企业形象。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电集团以提供中国动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将企业打造为“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相似文献   

19.
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 ,在坚持实施伊斯兰教法、建立伊斯兰国家等根本宗旨的情况下 ,基本放弃暴力政策 ,构建了议会政治、伊斯兰经济和向市民社会渗透“三驾马车式”的新政策 ,进入了演进和发展的新时期。参与议会选举使兄弟会有了影响公共政策的正式渠道 ;向市民社会渗透 ,尤其是对同业公会的控制取得了巨大成功 ;伊斯兰经济的发展也成效显著。国家与兄弟会的关系 ,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为界 ,大致可分为“和平宽容”和“摩擦冲突”两个阶段 ,2 0 0 0年以来兄弟会遭到国家更加严厉的压制。兄弟会的建党问题和代际传承是考察兄弟会发展趋势的两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海方 《西亚非洲》2000,(4):65-65
时值中国与莫桑比克共和国建交25周年之际,西亚非洲研究所邀请莫桑比克驻华大使若泽·德莫莱斯到该所做演讲。 德莫莱斯大使演讲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大使首先回顾了双方建交以来的详细历史,指出中国是1975年莫桑比克建国后第一个予以承认的非洲以外的国家。此后,双方维持了良好的友谊,甚至在中苏大论战时期也未动摇过。而且,莫桑比克是中国与非洲其他国家之间友好关系得以维持并深化的和平使者。大使强调:“中国与莫桑比克的关系不仅是一般的伙伴关系,而且是非同寻常的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