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已一年多时间,公诉人在依法出庭支持公诉的工作中已逐渐适应了新形式的庭审制度,在法庭上掌握主动,积极出击,揭露犯罪。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宣读起诉书、提出公诉机关的诉讼主张、并经过讯问被告人、对所要证明的事实进行举证,到最后发表公诉意见、进行法庭辩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证明公诉机关的诉讼主张,保证起诉成功。如何运用好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关系到整个公诉案件成功与否的问题,是重中之重。现阶段,由于刑诉法中关于举证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具体的操作规程都是公诉人在实践中,根据各自…  相似文献   

2.
庭诉举证是法庭控诉犯罪的基础工作,是整个庭审的中心环节,也是公诉人完成刑事证明责任的基本方式,决定了公诉的质量和水平。庭诉举证应讲究和追究求全案证据的逻辑组合和整体布局,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说明案情,便于合议庭采信的根本目的。同时,庭诉举证中还要注意讯问技巧和书面证供的巧妙运用,加强举证的规范化,完整地再现和阐明证据本身所具备的三个基本法律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承担着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不起诉和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等具体工作任务,还发挥着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当事人主义的刑事审判方式下,审判人员以居中裁判为主,公诉人承担着当庭举证的责任,办案质量和举证效果直接影响能否被告人定罪判刑。由此可见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成为公诉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公诉人的举证又成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工作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公诉人举证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胜诉”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支持公诉主张,实现公诉目的,要依靠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据的“查证”过程,就是庭审中讯问、举证、示证、质证、辩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诉人拟向法庭列举的证据并非局限于《刑诉法》第150条规定的“主要证据”,还有其他证据,而这些“其他证据”因未向法庭移送,审判人员在庭审前并不知悉。因此,公诉人在举证时应当对主要证据扣其他拟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类似英美法系控辩式的庭审模式,增强了庭审的对抗性,从而对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庭审方式的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以庭审公诉为中心,加大出庭公诉力度,因为出庭公诉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庭审效果、判决结果,关系到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目的能否实现。本文试就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讯问被告人、举证质证和答辩,与辩方进行对抗的问题做一点探讨。一、讯问有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  相似文献   

6.
一定“位”举证。“位”即被告人犯罪时的身份。定“位”就是将被告人犯罪时的身份,通过证据材料框定为符合贪贿犯罪的犯罪主体资格。从司法实践看,涉及到贪污贿赂罪案主体问题十分复杂,因而出庭公诉人员举证时必须围绕被告人身份的演变,依照刑法或司法解释对犯罪主体身份的规定,逐一举证,以突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二定“权”举证。“权”是被告人实施犯罪利用的职权。在查明被告人身份的前提下,他的职权一般也就明了。但实践中,人浮于事、职责不分的现象亦大有存在,因而出现隐形利用职权实施贪污贿赂犯罪的不乏  相似文献   

7.
郭建忠  穆小萍 《陕西检察》2000,(2):31-33,37
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进行改革后,辩双方对抗性大大增强,公诉人承担了指控犯罪的全部举证责任。如何进一步加大举证力度,增强举证效果,即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公诉主张,及时准确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也关系到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笔者结合庭审实践,就举证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原来的庭审模式改为类似控进式的审判方式,进一步加重了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任。公诉人的任务不再局限于宣读起诉书、发表公诉词,辅助审判人员查明犯罪事实,而是在直接讯(询)问、举证、质证、指控犯罪的基础上,主动去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这就要求出庭的公诉人既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诉讼习惯、诉讼价值观及公诉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角色定位观,又要在出庭公诉的方式、方法、艺  相似文献   

9.
第一,制作好三个提纲。即讯问被告人提纲、询问证人提纲、举证提纲。制作的要领是为围绕指控犯罪服务,力求简单明了,切中要害,切忌兜圈子或脱离案情。 第二,拟好总结发言(公诉词)。一是公诉词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揭露犯罪。二是公诉词要注意全面性。对合议庭组成人员及庭审活动程序是否合法进行简要概括;既要指出本案犯罪事实的违法性、证据的确实和充分性、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我国关于现行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制度建设,列举了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对随时提出主义与适时提出主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适用逾期举证的证据失权,并根据法律规定对逾期举证的情形和后果做了阐释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诉人,无不期望自己在法庭上能有纵横捭阖、辞陈雄辩的翩翩风采。然而,现实却总有事与愿违、差强人意的无尽遗憾:不知所云的讯问、杂乱无章的举证、仓促应对的质证、空洞乏味的公诉意见、言不及义的答辩;慌不择言的口误、遭遇发难的窘态、  相似文献   

12.
郭毅  刘勇 《法学论坛》2002,17(2):108-112
由于现行民事立法的滞后 ,设置科学的举证时限制度还只是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官只能坐视举证时限问题上暴露出来的尴尬与无奈。利用民事诉讼法关于指定期间制度的规定为举证时限问题暂寻一个理性归宿———举证期间制度 ,应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失效主义”过渡期间的一种恰当的替代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媒体系统出庭公诉的准备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媒体系统做好出庭支持公诉工作 ,有效地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指控犯罪和证实犯罪的关键是做好庭前的有关准备和方案拟制。一、适应多媒体出庭公诉的需要 ,多形式、全方位地收集证据同旧的举证模式相比 ,运用多媒体系统履行公诉职能 ,指控犯罪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过去庭审过程中主要由公诉人读证 ,其他人听证 ,这种以听觉感官传递诉讼信息的方式 ,变为大屏幕配合同步展示证据内容 ,有视有听、视听感官一体传递诉讼信息的方式 ,从而使审判人员、被告人、辩护人及旁听人员能够同时耳闻目睹证据信息 ,提高了诉讼信息的传递速度 ,强化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办案实践,谈谈公诉人法庭举证的方法和技巧。一、抓住关键问题,突出举证重点一是将罪与非罪问题作为举证的重中之重。庭审中,应当特别注意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与否的证据,捕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犯罪情节。例如强奸罪中违背妇女意愿问题、防卫过当的限度问题、伤害案件中的伤害程度、盗窃案件中的数额问题、抢劫罪中是否当场实施了暴力胁迫等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公诉人承担了指控犯罪的全部举证责任,因此.举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诉目的能否实现.关系到检察机关能否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力地打击和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现就公诉人举证的原则和方法谈几点意见。一、举证的原则1、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是我国刑事诉讼祛的基本原则,因此,也是公诉人必须遵守的举证原则。客观全面,是证据客观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公诉人举证首先应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五层含义:一是所举证据本身必须真实可靠;二是既要注重向法庭提供被告人有罪、罪重和应当从…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举证责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德、日及我国消费者的举证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从表象上看各国消费者的举证责任分担差异较小,但从实质上看则存在巨大差异,这缘于各国对举证责任理解的差异和举证制度及关联的诉讼尤其是司法审判制度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消费者举证成本的差异,其中美国、日本消费者的绝对举证成本居高不下,德国和我国则较低.但与可获得的赔偿相比较,消费者的相对举证成本则是日本最高,我国次之,德国再次之,美国最低.  相似文献   

17.
赵钢  华桦 《法学论坛》2004,19(6):63-66
确定一个合理的举证期限既是科学设置举证时限制度的必备内容,也是其得以良性运作的重要前提。对于举证期限的确定,有关司法解释虽然明确了当事人商定和法院指定两种不同的方式,但却没有能够作出细致的规制。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有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检讨了当事人商定举证期限和法院指定举证期限各自的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理顺二者之间的应然关系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被告人零口供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公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均作无罪供述,拒不认罪。由于这类公诉案件缺少了“被告人供述”这一直接证据。加之上述所属的特点,使得此类案件在出庭公诉、指控犯罪环节上存在极太难度。它不仅要求公诉人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公诉人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它更要求公诉人在提前介入、庭前准备、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以及庭上答辨等诸多方面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9.
公诉人举证,是公诉活动的重要一环。庭审的抗辩性,对举证的方式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能否严厉有效地打击犯罪,也关系到出庭公诉质量和检察机关的声誉。我院在庭审方式改革方式试点中,对公诉人举证方式和技巧进行了探索,这些作会对今后的出庭公诉工作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突出庭审调查举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迎刃而解,这一原则对举证工作同样适用。拉长战线,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用证据,必然要被各个击破,受制于人。所以举证重点问题不但是举证中的技术问题,也是举证中的策略问题。我们在庭…  相似文献   

20.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规定了逾期举证的失权惩罚与经济制裁,改变了当事人双方关于举证时机选择博弈的均衡解,促使当事人双方放弃了以前的证据突袭策略,改为现在的按时提交证据策略,从而避免了“囚徒困境”下的各方收益损失。就举证时限制度实施前后的相关统计数据而言,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对于减少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突袭”、促进按时举证等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