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贵州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凝练过程,贵州精神增强了贵州人民的自信、凸显了贵州文化资源的价值。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时差性、经济基础的薄弱性制约了贵州人民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弘扬贵州优秀传统文化、激活革命文化资源、着眼贵州先进文化建设来提升贵州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贵州是贵州各族人民的重大使命,对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加快贵州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要搞好各方利益协调,要正确处理好农村问题及搞好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贵州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贵州各民族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背景下,贵州影视旅游业迅速发展,但影视旅游业对贵州民族经济发展作用有限,探讨贵州影视旅游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采用SWOT分析法对贵州影视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民族经济发展视角,提出只有体现贵州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促进产业融合,才能实现贵州特色影视旅游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是贵州特色旅游的支柱,它依托于贵州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闪光点。目前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且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文对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环境及贵州民间文艺进行了论述。认为多元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是贵州民间文艺具有的特点,贵州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培育贵州民间文艺的土壤。提倡要大力发展贵州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6.
"多彩贵州"自2005年启动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对"多彩贵州"品牌的相关探讨主要集中在"多彩贵州"各类活动的报道述评以及"多彩贵州"品牌的内涵、发展演进、策略对策、"多彩贵州"产业化等方面。有关"多彩贵州"的品牌价值、定位、战略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涉及或未能深入和系统。"多彩贵州"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可持续发展亟需加强对"多彩贵州"品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延展性、"多彩贵州"文化形态和传播范式以及"多彩贵州"品牌与本土高校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清代前期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王朝统一贵州到道光二十年 ,官学的兴起促进了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 ,但在专制政府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 ,贵州民族教育处境艰难 ,发展缓慢 ,成为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8.
论明政府在贵州的兴教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建省以后,为了有效开发贵州的人力资源,尽快推进贵州与内地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明统治者把“变夷俗以敷教化”作为治黔重心,注意建设贵州的文化教育事业。明政府在贵州实行的多层次办学、多形式兴教等举措不仅使贵州的学校教育具有多元化的地方特色,而且也为后世发展民族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贵州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分化战略是当代市场营销的重要战略思想。贵州旅游目前是一种无差异大量营销。根据对贵州旅游需求的市场调查和对贵州独特旅游资源保护的需要 ,应当对贵州的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 ,才能更好地发挥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势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贵州民族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民族旅游业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针对制约贵州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探讨发展贵州民族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佛教史》是一部具有垦荒性质的学术新著。它不仅以广阔精深的题域考察了自西晋末年三民国时期一方佛教源流演变、兴衰起伏的发展大势,而且还从不同的层面周延邃密地论证了佛教传统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奇异地缘文化特征和区域人文样态。特别是对临济宗巨擘禅学思想的个靠性分析,更使该书具有义理诠释的现代性哲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的台湾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被迫接受“皇国一体”等日本佛教思想。光复以来,台湾佛教在大陆赴台僧侣的主导下,开启了“祖国化”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体现在恢复传统汉传佛教制度、建设人间佛教的种种努力上。“四大道场”兴起后,台湾人间佛教思潮又出现了与“中国化佛教”禅宗合流的现象。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发展历程延续至今,由此亦可见“台湾佛教主体性”一类说法的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与佛学     
佛教是一种宗教 ,佛学是一门学问 ,二者相互区别 ,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些佛学知识 ,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佛教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西南佛教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冲 《思想战线》2000,26(5):53-57
西南地区的佛教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三种,另外云南还曾流行过阿阇梨教.西南因其濒临佛教发祥地,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经之地,其向西南渗入并拓展的过程,即是佛教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以西南为最典型.  相似文献   

15.
罗昆  李煌明 《思想战线》2005,31(6):87-90
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不仅是儒家中的精神境界问题,而且也是儒家的至乐问题。与道家和佛家相比,儒家的至乐———“孔颜之乐”,既有与其他两家相似之点,也有其相异之处。通过比较儒、释、道三家关于“至乐”观点的同异,可以清楚地认识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之乐”是区别儒释道“至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传入藏区已有1300年的历史.自公元七世纪中叶至今,藏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当今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如何使藏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不相矛盾,如何使各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的藏族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尽快完成现代转换的任务,这是我们当今理论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瑶传道教中的佛教与儒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传道教存在着不少佛教和儒家因素。佛教和儒家的菩萨和圣贤有不少进入了瑶传道教的神灵系统之中 ,佛教的轮回转世、地狱说、因果报应等思想也存在于瑶传道教的观念形态之中 ,而儒家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对瑶传道教的宗教伦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瑶传道教中的佛教和儒家因素主要是从汉族道教中带入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8.
元代入湖广道的开通,是西南地区出现的重大历史地理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至明代,普安入黔旧路即元代的入湖广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导致贵州在西南边疆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今贵阳城市迅速得到发展,并成为贵州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元代入湖广道的开通,云南地区交通重心东移,造成云南政治中心从滇西大理回归昆明。这一变化,亦成为近代曲靖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而那些远离交通干线、少数民族聚居的两侧山区、僻地逐渐成为经济落后之区。  相似文献   

19.
贵州建省使贵州的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贵州建省过程中的一个历史现象就是"改土设流"始终贯彻在建省前后的漫长时期.文章就针对建省与"改土设流"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详细勾勒了自宋元迄民国贵州地方志各阶段发展的具体面相,认为贵州方志的远源可追溯至《华阳国志》,正式出现则在宋代。元代继续发展,明代基本定型,清代鼎盛而有所提高,民国出现新的转型性变化。大量的地方志乘的修纂,既体现了传统史学顽强保存文化记忆的历史性特征,同时也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地方性知识的文本世界。除了方志自身内部的发展理路外,行政理性力量的介入推动,地方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传统士大夫立言不朽的价值诉求,都促进了志乘事业的发展。作为地方性知识宝库的志书文本,其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政治之隆替,文化之盛衰,经济之荣瘁,民生之忧戚,均可依据相应的方隅区划考而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