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目前在大量来华的外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人员。这些外国人不仅违反了我国的出入境管理法规,扰乱了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而且引发了诸多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皓 《法学评论》2006,24(4):136-141
刑法第180条的罪名应确定为“内幕交易罪”和“泄露内幕信息罪”两个罪名,而不是选择性罪名。在认定上,内幕交易行为,以“利用内幕信息”为必要手段;在证明上,应当采取推定的方法。“建议他人买卖”的行为也是内幕交易罪的行为方式之一。“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只能限定为以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而不能扩大到以偶然方式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对“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的处罚,也只能限于第一次内幕信息获得者。在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且不以特定目的为成立要件。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融合,深入挖掘数据信息背后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风险预警能力、执法办案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通过对我国当前非法出入境形势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运用现状的研究分析,对建立非法出入境人员生物特征资源库的意义、可行性及预期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出入境管理部门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罗刚 《河北法学》2012,(8):138-139,140,141,142,143,144,145
边境是指连接国家边界线两边的一定的区域。云南边境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边境两侧无天然屏障,临时入出境通道、便道不计其数,加之当地居民长期养成了从乡间便道过境耕牧、走亲串友的生产、生活习惯,导致出入境管理异常困难,多年来形成"有边难防"的局面。大量存在的非法出入境行为,严重威胁和影响着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边防安全,遏制非法出入境行为势在必行。应该在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依法适当变通的前提下,建构"有边严防"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非法采矿行为往往造成生态破坏、矿产资源的非法消耗、安全事故等后果,一直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但是,非法采矿的现象在我国依然未被消灭.笔者从非法采矿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入手,探讨我国目前在打击非法采矿工作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张从立法、法制宣传、源头监管、监管人员的培训、落实监管人员的行政责任、加强群众监督等方面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相似文献   

6.
非法采矿行为往往造成生态破坏、矿产资源的非法消耗、安全事故等后果,一直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但是,非法采矿的现象在我国依然未被消灭。笔者从非法采矿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入手,探讨我国目前在打击非法采矿工作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张从立法、法制宣传、源头监管、监管人员的培训、落实监管人员的行政责任、加强群众监督等方面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相似文献   

7.
边境是指连接国家边界线两边的一定的区域.云南边境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边境两侧无天然屏障,临时入出境通道、便道不计其数,加之当地居民长期养成了从乡间便道过境耕牧、走亲串友的生产、生活习惯,导致出入境管理异常困难,多年来形成“有边难防”的局面.大量存在的非法出入境行为,严重威胁和影响着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边防安全,遏制非法出入境行为势在必行.应该在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依法适当变通的前提下,建构“有边严防”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钟云华 《行政与法》2013,(4):97-103
刑事社会抗拒是个人借刑事犯罪为手段实施的对社会制度安排的抗拒。打压、合法性、相对剥夺感、被剥夺境遇的难以改变以及行为者的边缘化人格构成了刑事社会抗拒动力系统的基本因子。作为外部动力的打压与行为者心理动因(合法性、相对剥夺感、被剥夺境遇的难以改变认知)交互影响、共同“型塑”了抗争者的边缘化人格.抗争者的边缘化人格又反作用于行为者的心理动因进而改变着抗争方式、强度及其与打压对立互动的形态。动力因子间内在的能量交互的结果是建立了动力的静态过程结构和动态交互结构。  相似文献   

9.
周君 《法制与社会》2014,(16):209+211
近年来非法集资类案件频发,且逐步向中小城镇扩展。这类案件的高发,不仅案件涉案数额大、参与人员多、社会影响广,更重要的是给城镇化建设进程带来不小的阻力。本文通过对S市非法集资类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了非法集资行为在中小城镇高发的特点,总结出案件频发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策、法律、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法行医罪和医疗事故罪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各犯罪构成要件上都有区别,罪数形态上亦有区分,执业医师擅自脱离执业地点和不按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行为应以非法行医论处,有证医疗机构的无证"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活动造成损害的应以非法行医论,无证人员无偿提供医疗服务的仍属非法行医行为,刑法立法上应当对此作出相应规定以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非法复制、盗卖单位技术资料活动十分猖獗,严重侵犯了单位的技术权益,给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我国刑事立法上没有明文规定非法复制、盗卖技术资料犯罪,对严重的非法复制、盗卖技术资料行为只能用民法、经济法来调整,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对于大量猖獗的非法复制、盗卖技术资料行为在刑事立法上却无法可依,造成刑法漏洞。因此,用刑法方法作为控制手段,在立法上尽快增设非法复制、盗卖技术资料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陶涛 《法制与社会》2013,(32):69-70
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些案件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得到了公众的关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在实践中仍有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研究更有意义。本文对罪名的行为的方式以及吸收来的资金是否用于生产经营做出了分析,应该从存款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认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区别,应当抓住诈骗类犯罪的行为结构,认准吸收公众存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偷渡(西方国家习惯称之为人口走私或非法移民,但此三个概念并非完全一致),是一种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科学地讲,“偷渡”应当称之为“非法出入境”(“偷渡”与“非法出入境”的涵义并非完全等同,本文为研究方便,姑且将此二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非法劫持民用航空器的事件骤然增加,严重地危害了国际民用航空事业的安全和发展,危害了国际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为了遏止和惩处这种犯罪行为,各国先后于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四日,在东京的国际外交会议上制订了《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及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即东京公约;又在一九七○年十月十四日,在海牙的国际外交会议上制订了《制止非法劫持民用航空器公约》,即海牙公约。海牙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规定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并应“予严厉惩罚”之。对于非法劫持民用航空器罪(以下  相似文献   

15.
桑云 《中国律师》2002,(8):72-72
国家出于维护本国国境、边境地区乃至全国的正常社会秩序,保证本国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保障本国公民的就业、居住、安全等权利免受非法移民的冲击,都制订了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制度,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加强了打击妨害国境、边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地区经济萧条,特别是近两年来亚洲地区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失业人员增多。部分失业人员在找不到正当的就业途径时,就可能通  相似文献   

16.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但实务中部分案件由于主体、行为方式与条件等方面因素,导致在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之间的定性模糊。  相似文献   

17.
在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应从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心态、集资行为方式、集资对象等方便进行考察,以界定行为所针对的对象是否为社会不特定对象。在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认定时,要走出以犯罪结果为依据的客观归罪误区,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应当界定非法集资犯罪行为赃款的范围并明确追缴主体及其职责。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正犯包括集资人本人以及与集资人共谋并通过各种形式分得赃款的行为人。放任犯罪结果发生的下线人员属于集资诈骗罪的帮助犯,对不知资金获取人存在诈骗故意而将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转贷给诈骗行为人的下线行为人,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论处。  相似文献   

18.
李艾龙 《法制与社会》2010,(15):275-275
非法取证行为是指有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公安司法官员违反法定程序,使用违法手段获取证据的行为。本文从非法取证行为中主体的“过错”分析,民法理念看非法取证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程序性靠寸裁与“不当得利”等三个方面,以民法学为视角论述了非法取证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电信诈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名词,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学上用语,凸显了通过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如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对被害人远程、非接触式实施诈术,非法获取被害人财物的社会现象.电信诈骗的多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的诈取手段因具备新颖性、多变性、高危害性等特点,持续为媒体关注,并将这一类诈取行为统称为电信诈骗.然而,从刑法学角度,诈取财物仅是非法获取财物的行为类型,而其犯罪类型仍需结合刑事法律规范和理论体系予以辨析.笔者通过对电信诈取行为的归纳,结合业已成熟的诈骗罪理论体系,以期厘清诈骗与盗窃之界.  相似文献   

20.
在“一国两制”下,我国公民往来于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属于国内出入境行为。对这种行为的管理称为国内出入境管理。这种管理在世界上独具特色。认清国内出入境行为及其管理、管理协作的特征,对于确定国内出入境管理的方向,原则和管理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