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学习唯物史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两者关系谁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农村文化建设应以民生为重点综合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人们的价值认同,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在社会意识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它的反作用形式往往表现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意识乃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当社会存在由此过程向它过程转化后,社会意识也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与变化了的社会物质生活相适应的转化。精神现象与物质现象适者存,不适者亡,这是一切社会精神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当然也是宗教意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本文将从原始宗教、神学宗教  相似文献   

5.
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当时当地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理论,诞生16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今后还会有一系列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第一个代表充分反映和发展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二个代表充分反映和发展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三个代表充分反映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同中国文化相交融的结晶。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并非在这一概念明确后才出现的。当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中国萌芽时就有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萌芽,而中国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长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思想文化可能先于这一社会形态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道德建设三题范耀天一、道德建设的层次性道德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成员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属于不同的政治范畴,有不同的觉悟水平,在思想道德方面反映了不同的水平,社会对他们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出道德及其修养的层次性。因...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这是勿容置疑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群众观点是两种社会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一种是英雄史观,一种是群众史观。两者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就在于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英雄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不论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没有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