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自我”,“自我”是矛盾的集合体 ,它是多维的、全息的。科学的“自我”概念应该是实际存在的“自我”的正确反映 ,它不仅在内容上反映着“自我”的存在 ,而且凝聚着人类关于“自我”问题的种种认识成果 ,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是关于“我”的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为了揭示、反映出“自我”的种种属性和特征 ,派生出许多概念 ,如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否定、自我矛盾、自我评价、自我暗示等。概念的“自我”是个人的自我意识的凝聚 ,实际存在的“自我”是自我意识的载体 ,在这里 ,自…  相似文献   

2.
王运征 《党政论坛》2011,(13):41-43
一、“社会建设”概念辨析(一)、“社会建设”与“社会”建设 1.“社会”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中,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学政治论,一种是理念论。神学政治论认为,“上帝作为造物主,是作为被造物的人的主,社会是主赋予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社会高于人”。  相似文献   

3.
“谁做风险控制,谁就知道你的漏洞和后门在哪里。”我国建立金融信息产品的监管和建设机制十分紧迫“不懂的人处之泰然,觉得天下太平;懂的人心惊肉跳,觉得处处是漏洞、时时有陷阱。”接受《隙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对我国银行业对境外金融交易系统和服务软件的深度依赖表示忧虑。  相似文献   

4.
抬轿者为了个人目的,可以让主人稳稳当当坐在轿子里;但稍不留心,也可以颠翻轿子,使坐轿人重重跌一跤。现实中不乏“抬轿人”使“坐轿人”跌跤的事例。某局一位科长对局长百般“关心”,局长需要什么,科长似乎都能猜透,马上办到,还美其名曰:“关心”领导也是为了工作,不让局长心里有丝毫不安。近三年来,这位科长在“关心”领导的名义下,共为局长侵占侵吞公款5万余元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无奈东窗事发,局长与科长双双锒档入狱,这时,局长才明白自已栽在了“抬轿”人手里。总有一些人,时时、处处司门I“关心’领导,无原则吹捧、…  相似文献   

5.
房向东 《各界》2010,(4):32-32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能折射出为人父母者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胡适和鲁迅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胡适希望他的孩子成为社会精英,“做最上等的人”;鲁迅则较有平常心,他在文坛行走多年,见多了正人君子们的种种丑陋嘴脸,看够了上层社会的堕落,  相似文献   

6.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7.
顺境与逆境     
天气有热冷之分,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顺逆之别,这是社会现象.顺境,一般指取得顺当和成功.逆境,就是遭受挫折和失败.人生在世,往往是成功与失败、悲痛与喜悦相伴而行,没有那一个人会时时春风得意,处处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8.
李小伟 《学理论》2010,(5):146-147
这是一个强调发展、立足变革的时代。社会高速运转,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同时增强,在这种背景下,真正的职业教育应该是着眼明天、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此,如果离开了时代精神谈人格的建构是毫无意义的,人格建构的核心应该是时代精神的完美承载。本文为职业教育中的“人格”输入了一个关键词“现代人”,并就现代人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培养策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编后     
《瞭望》1993,(3)
我们这个社会里,仍时时会发生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在河南安阳县的“香花风波”,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相似文献   

10.
看报纸,听广播,泡会海,听到的领导人的讲话多是告知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诸如“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走群众路线”“应该为人民办实事”,“应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筝等,然而.生活中让人常常看到的却是与“应该如何如何”相反的东西,如“一心一意为地方的、部门的、行业的利益服务”,“走官方的、领导的、少数人的路线”“为老婆、孩子、亲友办实事”,“为自己的权和利奋斗终生”之类。这种“应该如何如何”与“实际如何如何”的反差,使人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原本就知道“应该如何如何”,只是不照着“…  相似文献   

11.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8):31-31
人的一生,犯错是难免的事,但是知错必改,也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思想,尤其待人处事都不出错,必能一生平顺。所谓“不能错”,有几点意见奉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群众中产生的诸多思想问题中,有些既不是“觉悟问题”或“认识问题”,也不是由于实际困难造成的思想波动,而是出于对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合理、不正常现象的不满。应该说这些思想问题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当然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因此可称之为“中性思想问题”。产生中性思想问题的原因复杂,归纳起来有政策失误、领导者素质差、改革滞后(分配不公与平均主义同在、用人上论资排辈与任人唯亲并存等等)、社会风气不好(腐败、行业不正之风、治安不好)等若干方面。这些思想问题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沉淀性,即由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公平述略公平是社会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公平问题涉及“应该”和“不应该”等价值判断,因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判断也是随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远古社会.“弱肉强食”被人们普遍接受;在封建社会,财富世袭制被认为理所当然: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导致财富差异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则认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不仅应该鼓励竞争.  相似文献   

14.
“主人”及“公仆”教育,是企业经常性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实际上在“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造成了一些思想混乱。如有的人认为,干部大权在握,说话算数,当然是主人而不是公仆;工人只管干活儿,处处听干部指挥,根本不是主人而是仆人。也有些人对宣传口号产生误解,我们讲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就以为干部不是主人;我们讲工人做企业的主人,就以为工人不是公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原因是以往的宣传中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武警部队在开展“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教育中,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指示精神,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适应当代青年官兵的思想特点和接受能力,在依靠基层官兵搞好教育上下功夫,形成了“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大教育格局,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潘晴雯 《理论导刊》2005,3(4):25-27
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并时时受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构建和优化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系统,其实现路径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系统的构建;以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系统的构建;以学习型社会为平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环境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尽早确定适合目前社会发展的道德原则,使其在社会生活的诸方面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义与公平原则”,它代表“真”的尺度,集中体现社会进步性与合理性;二是“爱人原则”,它代表“善”的尺度,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最终目的;三是“集体主义原则”,它代表“美”的尺度,集中体现了人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8.
某市公安局近来向社会推出了一项新的“承诺”:对外来投资者财产被盗、被抢实行赔偿责任制,即外来投资者在本市发生被盗、被抢案件时,其财产损失由公安部门负责“包赔”。 该市公安局此举的用意,显然是想努力创造一个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期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然而,这里却有两个问题让人难以理解。 一是是否公平、公正的问题。如果说“包赔”,不仅外来投资者被盗被抢应该“包赔”,本地投资者遭受盗抢也应该“包赔”;不仅“投资者”因盗抢而遭受的财产损失应该得到赔…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视野》2009,(2):64-64
《光明日报》1月19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近日在谈到政府与学校关系时直言,“中央部属学校、省级学校应该改称‘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属’的概念不是一个平等的概念,这个概念过时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人是生而不自由的”这一命题,伟大思想家卢梭在其巨著《社会契约论》中开宗明义地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而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类为获得在自然界中的自由而建立了社会,社会的建立又给个人带来种种制约。制约与自由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却又相互统一、相互转化。历史地考察制约与自由的关系,我们发现这样一条发展轨迹,即社会对个人的制约日益严密,个人在社会的自由日益扩展。这里,制约与自由的矛盾统一,是以人类的二难境界为前提的。一方面,人要生存发展,就必然要建立并置身于社会。因为人要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