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思考与运用》2006,(5):10-10
重庆直辖转眼九年了。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使命和责任,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每一位重庆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直辖意识。直辖首先是一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是一种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意识,还是一种自强和创新意识。我们务必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以强烈的直辖意识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强烈的直辖意识推动改革发展,努力把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重庆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直辖市。本刊编发市委书记汪洋谈“增强直辖意识,争取更大作为”和市委党校两位教授的文章,作为本期主题阅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邹勇 《当代党员》2011,(5):38-39
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红色的城市。让每个重庆人引以为豪的是,咱们这座城市,几乎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贡献,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打开重庆史册,三个平凡而又平凡的数字及其背后的故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信念之光,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城市,古代巴人善武的传统,铸就了重庆人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人民传承了重庆人文精神,尤其是在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更是发扬了重庆人坚韧不拔、乐观进取、大度宽容、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位企业家感慨:“重庆很多非公企业,10年前大多默默无闻,但转眼间,他们群体性‘爆发’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直辖——直辖的政策效应、经济聚合。”而一些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直辖对于重庆包括非公经济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发展机遇、改善了经营环境,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加上重庆人天生的敢于闯荡敢于做大事的性格,使得重庆非公经济在全国迅速脱颖而出。黄红云和他的金科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1,(7):16-17
重庆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希望之城。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了辉煌业绩:从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到顺泸起义,从南方局的坚守到重庆谈判,从邓小平主政西南到“三线建设”,从计划单列到重庆直辖……在90年波澜壮阔的党史长河中,重庆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思考与运用》2006,(12):6-9
又是一年岁末到。这是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机,我们尤其需要准确把握重庆经济发展的坐标。2006年是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起步之年;2007年,将迎来重庆直辖10周年。如何评价重庆直辖以来取得的成就,从中吸取经验?如何在进一步打好“直辖牌”中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摆在重庆人面前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更是承前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强大动力。本期主题阅读率先发表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供我市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学习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18日,是设立重庆直辖市10周年纪念日。《党员文摘》在第6期“神州潮”栏目中刊登的《直辖长歌:重庆演绎10年之变》一文.是献给读者认识新重庆的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6月15日,在城市发展与环保中德高层论坛上,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致辞时说,重庆是一座山城,被艺术家称为“一座站立着的城市”;她又是一座建在中国黄金水道长江边上的城市;一座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一座有57所高校,65万大学在校生,500万中小学生的尊师重教的城市;还是中国在地域广袤的中西部的直辖市。这样一个江城,山城,人口众多、快速发展的城市,正处于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就更显重要。重庆人正在为自己的城市提出新的目标,比如要建成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畅通城市,要建成节能城市、智能城市、森林城市,还要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建成诚信之城。德国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借鉴,这对重庆建成一座21世纪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正处于新的发展变革时期.要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实现富民兴渝、全面小康.把重庆真正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型城市,理所当然要更加注重凝聚人心.激发热情,迎接挑战。创造伟绩。然而,我们重庆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在其他阶层,对人文精神的研究、理解、营造、宣传是不够的,在相当的程度上.甚至存在着人文精神的缺失。重庆的城市精神氛围、重庆的市民整体形象、重庆人的归属感、自豪感。还远远不能适应这座古老而年轻城市的发展需要。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文精神。伟大的时代又往往催生伟大的人文精神.可以说,今天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支撑和鼓舞:而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城市建设的加速。人居环境的改善.市民素质的提高,又必将促进文化精神的大规模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未来可期     
正说到重庆直辖的历史节点,一般人首先想到1997年6月18日,这是重庆直辖市挂牌的日子。再往前,还可追溯至当年3月14日,那是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的时间。其实早在上一年,直辖的筹备就已经有实质性动作。1996年9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批准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一个改革提案,决定从1996年9月15日起重庆市正式代管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为未来的重庆直辖市划定了规模和行政框架。俯瞰中国大地,长江如一条中轴线贯穿西东。  相似文献   

11.
黄豁 《红岩春秋》2008,(5):10-15
重庆直辖后,中央对年轻直辖市托以重任,寄予厚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各方面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希望重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今天的重庆已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央领导对直辖重庆的关怀,将鼓舞重庆人民再接再厉,为落实中央“314”总体部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思考与运用》2007,(4):99-99
“发挥直辖优势,实现科学发展”,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实现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靠党的领导的坚强,靠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和正确,靠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援助,但最终要依赖于3100万重庆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一座钟灵毓秀,与生俱来的山水之城。重庆又称渝州。渝者,变也。思变、求变一直是重庆人的梦。纵观华夏与世界,有哪一座城市能像重庆这样与山和水密不可分,能有重庆这样的“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江涛拍城堞,高楼耸中流”的天然胜景呢!伫立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朝天门广场上,凝眸江北、南岸苍黛起伏的群山和大江浩荡东去的壮观景象,我时常心如潮涌,思绪连绵……遥想洪荒远古之时,当重庆人的祖先或从三峡溯江而上,或从秦岭顺坡而下,辗转来到这片两江夹持中的嵯峨土地上,面对着蓝天白浪,用最原始的工具在坚硬的山…  相似文献   

14.
颜虹 《当代党员》2007,(1):22-23
今年是重庆直辖10周年,精心打好“直辖牌”是全年特别是上半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好“直辖牌”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市委、市政府的运筹和指挥,也要靠各个部门、区县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重庆人都置身于“牌局”之中,不能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本刊从去年第8期开设“精心打好‘直辖牌'”专栏后,刊登的一系列文章在市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今年上半年,本刊将继续办好这一专栏,希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都来为打好“直辖牌”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在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斗争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重庆地方党组织领导四川和重庆人民反抗军阀统治、屡扑屡起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思考与运用》2007,(4):3-18
重庆直辖已走过十年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加快推进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基本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目前,重庆已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第8期开设“精心打好“直辖牌”栏目,并刊登《重庆直辖:英明的国家战略决策》和《把重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特区”》两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本期,我们特别约请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同志撰写了这篇《正视重庆与京津沪的差距》,文章用翔实的数据,客观地分析了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读后令人深思。坦白地说,重庆与其他直辖市的差距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方面,在城市的知名度方面,在市民的文明程度方面,等等。要打好“直辖牌”,我们就必须找出并正视这些差距。  相似文献   

18.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 促进重庆更好更快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洋 《求是》2007,(13)
重庆直辖市走过了十年历程,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在重庆迎来直辖十周年、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亲临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应是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文化。重庆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与重庆本地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今天重庆人的精神状态、性格品格和人文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挖掘移民文化,有助于提升重庆文化品位,更好地为重庆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昨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豪; 今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醒; 明天,重庆直辖使我们自强。 九年前的三月,全国人大批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使三干多万渝州儿女一夜之间成了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公民,人人将自豪写在脸上,将欣喜溢于言表,将期盼藏在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