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期以来,台湾曾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市场几乎完全由公营机构垄断。这种体制在台湾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其1960年以来的稳定价格政策,比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更为持久的促进了金融的实际增长。”①随着政、经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管制已...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10日马英九首次提出“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个概念,他说:“60年来,台湾人民秉持正直、善良、勤奋、诚信、进取与包容的核心价值,以‘台湾精神’完成改革,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旧。。从此,台湾当局对“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建构就开始了。2010年5月19日马英九又提出“文化兴国”的说法,对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除了重复以上所说的“核心价值”之外,还补充说:“表现在外的就是海洋文化、多元文化、詹Ⅱ新文化,以及志工文化和爱心文化”。以上就是马英九所说的“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本文试图就“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内涵、特性、建构的意图以及两岸文化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评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的前景肖绪照台湾谋求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已成为岛内热门话题,且已纳入台湾当局的议事日程。对其前景,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一、背景和目的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表示,要把台湾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金融、...  相似文献   

4.
台湾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控制初析王小敏王兴化*1997年下半年,亚洲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以泰国汇率改革为导火线的东南亚金融风暴逐渐波及到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台湾也未能幸免,金融市场出现了较大的动荡。此次东南亚金融危...  相似文献   

5.
台湾金融体制现状分析邓利娟*在台湾当局大力推动整体经济升级转型的背景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台湾金融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长期以来严格管制、僵化保守的金融业逐步迈向“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目前台湾金融体制如何、有什么特点?台湾金融体制面临...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1994年2月7日《师资培育法》公布前,中小学师资的培育,多以“师范教育”体系为主,行政则以“国家培育”、“公费培育”、“中小学分流”为原则。公布后,师范教育成为师资培育的一部份.师培机构除了师范校院,一般大学也可培养师资,师资培育朝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培育制度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也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本文拟对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态势进行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7.
简论李国鼎的财政金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李国鼎的财政金融思想赵建中陆丰*台湾前“经济部长”、“财政部长”李国鼎在任职期间,对台湾的财政目标、财政政策、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建议、看法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财政金融思想。本文将对此作如下探讨和分析。一、李国鼎的主要财政...  相似文献   

8.
自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以来,台湾当局为适应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岛内金融业实施了以“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政策方向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开放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建立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外汇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等,使岛内经济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创较轻。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解决台湾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岛内金融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台湾当局正从健全金融法制等措施入手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9.
李登辉上台之初.蒋经国留给台湾社会的是追求国家统一、开放两岸探亲、开启政治改革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下台后,留给台湾社会的是“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台独”活动猖獗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是指李登辉当政时期以分裂为指向的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地方金融机构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地方金融机构是指台湾信用社与农渔会信用部,其最大共同点在于两者理论上均属于服务经济弱者而设置的合作金融组织,因此,依法都享有免缴营业税的租税优惠;此外,二者均属营业地理区位受到严格限制的地方金融组织,负有促进区域或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广义的地方金融机构除合作金融外,还包括非合作金融组织。因此,本文只以台湾合作金融作为台湾金融机构的主体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朱磊 《台湾研究》2002,(3):52-57
当今世界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政治上的多极化,二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家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界按同一规则国际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1999年全球跨国投资8000多亿美元,是1990年的4倍多。私人资本流动加快,1998年十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本文介绍与分析台湾在新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下如何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简析台湾金融市场与“亚太金融中心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13.
朱磊 《台湾研究》2013,(3):19-23,29
近年来,两岸金融合作在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大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势头强劲的背景下得到较快速发展,进入2013年更是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两岸金融合作步伐加快,既是两岸金融主管部门共同努力沟通协商的结果,也符合台湾方面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有利于台湾建设以人民币离岸中心为重要内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9月初,台湾2006年“国防报告书”正式出炉。台“国防部”特别召开记者会,向媒体说明了这份“国防报告书”,并通过17分钟的短片进行宣传。台湾今年的“国防报告书”以“国防”转型为聚焦主轴,分迎接挑战、改革转型、全民“国防”3篇12章,共8万多字。“国防报告书”通过迎接未来“国防”挑战,积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7.
融合发展在多元功能主体、动力运行机制和预期目标设置上展现出不同于和平发展的底层逻辑,为新时代推进两岸民主协商、精准校正“两制”台湾方案的理论定位提供了绝佳的观察视角。在本体论上,“两制”台湾方案是制度耦合机制和协同共治制度。在方法论上,“两制”台湾方案优化利益分配和规范权利保障。在价值论上,“两制”台湾方案追求完全统一、持续安全和共享发展。融合发展、和平统一与“两制”台湾方案之间存在相对的理论和政策边界。当下,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例深入推进三者的实践互动,对于加快和平统一进程和“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质启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学习典范,其核心意义在于土地金融支持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用强制实行的“均田”和“涨价归公”等土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