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20):58-59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刚调到车管所工作不久的警察,工作多年,业绩也比较突出。但现在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是怎样与同事和谐相处。在工作中。我发现我很难融入公安这个队伍里面.我周围的同事开口说话就是脏话.让我很不适应.我在来之前就听说警察爱说脏话.果真是这样。我觉得他们的素质很低.因此我也很少和他们交流.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和同事间的关系冷漠.有时候见面也不打招呼。  相似文献   

2.
谢林 《公安教育》2002,(7):26-28
2002年3月,我随公安部组织的首次公安院校青年教官赴港研修团,对香港警察训练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修考察。在十四天研修活动中,研修团根据公安部政治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将研修考察重点放在了香港警察训练学校的警务技能战术培训、香港警察机动部队与冲锋队的枪械及战术训练以及香港警察利用高科技和多媒体手段开展警务技能战术训练工作等方面,使我亲身感受到了香港警察在训练指导思想、训练内容与组织方法、考核评定措施与手段、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警务训练保障等许多方面那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目前,内地公安…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了使广大公安干警对香港警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进一步加强两地警方的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维护香港与内地的社会治安。我们拟就香港警察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招募训练、监督管理和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情况分别作一介绍,以飨读者。150年的历史香港警察的全称是“皇家香港警察队”(简称为香港警队)。香港警队现由34000多名训练有素的正规警察和5400多名辅助警察组成,是香港最庞大的一支纪律部队,也是一支警种齐全、功能齐备的警察部队。长期以来,香港…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父与子   “长大后,我要当一名警察,追随我父亲的足迹。”   “我还不知道你爸爸是一名警察呢!”   “不,他不是,他是一名惯偷。” 鲜于光明   从前,有一个案子的被告复姓鲜于,名光明。法官看了看状纸,不知鲜于是复姓,就喊道:“鲜于光!鲜于光!”不见人答应,又改口叫道:“被告!被告!”   这时,鲜于光明站了起来,法官很恼火,叫道:“你就是被告人吗?”   鲜于光明回答道:“是!”   “我一看状词,就知你不是良民,你今年 39岁就写 39岁有什么不好,偏偏要写明年 40岁。来人,给我拉下去打!”   原来,…  相似文献   

5.
香港警察部队是一支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香港市民所普遍爱戴的香港纪律部队。它在警察人员招募制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分析和探索香港警察招募制度以及与我国内地警察录用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内地警察招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九七”之后的香港警察及其与内地位安机关的关系1997年7月1日起,香港警察将不再称“皇家香港警察”,而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香港警队新警服将取消原警徽上的英王皇冠,而代之以紫荆花,“香港皇家警察”的字样也改为“香港警察”。新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在无锡一场由8位台湾歌手担纲的“同根文化之声”演唱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这8人齐齐亮相,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却不约而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他们都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地!从去年开始,罗大佑的身影开始在内地出现,到了最近有愈加频繁的迹象。在无锡,罗大佑坦言,他喜欢在内地开演唱会,内地已成为他的主要目标市场,“因为内地的观众不像香港、台湾人那般看多了演唱会,所以他们还保持着原始的热情,而且常会有人对我说,我是听着你的歌成长的,这话让我很受用。”  相似文献   

8.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15):41-41
高温下的警察@安徽铁路公安在线(合肥铁路公安处官方微博):绿皮火车上的乘警,铁路线上的巡线警察,他们,也许你从未关注过。他们驻扎在偏僻小站,无大案要案,也不英俊潇洒.他们的工作平凡而普通,但高温下汗流浃背的身影,也很美。  相似文献   

9.
在深圳这个流火的七月里,凡遇到有人有意无意地对我说,“你的笔下出两个英烈了,一个陈建刚、一个刘新征”时,我总是条件反射般急忙制止:“千万别说了,我情愿不写。”真的,我确实是“不愿意”写英烈,尤其是不愿意写周边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我本身就是警察,我采访、报道过许多警察,我太了解基层警察的酸、甜、苦、辣。所以,我只祈愿我那些日夜战斗在打击犯罪第一线、本来就忠孝难以两全、就十二分辛苦与危险同在的战友们,包括陈建刚、刘新征都好好的活着,为父母、为家人、为自己、也为国家。哪怕工作很累、很苦、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我所见到的香港特区警队张荣生金秋时节,我有幸随中国警察学会代表团赴香港,参加香港警察员佐级协会创会20周年的庆典活动。繁忙的维多利亚海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如此的熟悉、亲切。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告诉你,这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土...  相似文献   

11.
晨文  俞雷 《今日浙江》2010,(24):29-29
“香港的许多大老板都来了,这在香港也很少见”。参加2010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副主任郭莉评价说:“这一沦坛堪称内地城市与香港合作的典范,并将成为一个知名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12.
33岁的香港人Albert在台湾上的大学,现在北京CBD的一家公关公司工作。他说,现在香港人北上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香港人的优势在于,他们既在国际市场中滚打搏杀过,谙熟国际化市场运作,又了解内地的市场运作,这正是内地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因此很多内地企业愿意付出比香港更高的薪水。  相似文献   

13.
香港警队有着较为严格、正规的警察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根据香港警察的职级结构,警司属于高级警官,自上而下分为总警司、高级警司、警司三级。按照香港警察教育培训的规定,警察由总督察晋升为警司,必须参加为期三周的脱产培训。由于警司一般要担任分警区的指挥官或警署署长、警区一个部门的主管等领导职务,责任较重大,因而香港警察对警司的培训非常重视,要求也很严格。警司培训主要以提高受训者的实战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而培训课程内容非常强调参与和实战,较少长篇大论的理论讲座和报告,呈现出与内地高级警官培训截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以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视角,选取香港警队的执法主体、执法监督和执法保障制度与内地进行比较对照.由于体制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渊源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全盘移植这些制度,但其先进的制度设计理念、立法思想却值得内地借鉴.相比香港,虽然内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目标与香港警察的执法理念异曲同工,并且公安信息化建设与香港...  相似文献   

15.
袁梦来 《人民公安》2012,(15):39-39
刚做社区民警没多久,一有时间我总喜欢到这家跑跑、那家聊聊,有个小孩,每每见我着警服经过.总会对我大声嚷嚷:“长大了。我要像你一样当警察。”我笑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想起了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似文献   

16.
家教     
一位刚游香港回来的朋友愤愤不平地向我抱怨,他们老夫妇俩因带着小孙女(大约五六岁)而被拒绝进半岛酒店餐厅进餐。“香港人真是脑子进水,他们不晓得全靠我们内地游客,他们市面才这样好?”此事的前因后果因笔者不在现场,在这里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香港的半岛、洲际、文华、四季、港丽等六星级酒店的餐厅,都是禁止幼童入内(客房自然除外),据说有人向香港旅游局投诉这规定有年龄歧视,但上述酒店有关管理层的反驳也振振有词:家有家教、门有门风,与酒吧、夜总会禁止不满18岁的青少年入内一样,难道这也属年龄歧视?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宗发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附近海域的离奇案件,很多当年参加侦办这宗案子的侦探和犯罪现场鉴定专家现在都还在这个领域工作,我和其中不少也大都认识。我曾问过他们有关这宗案子的情况和他们对成功破案以后的感想,他们告诉我,凶手对警方的证据完全不屑一顾,坚决不认罪。检控最终能成功将凶手定罪,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警方犯罪现场鉴定部门收集并提供的证据,在一场谎言和证据的较量中,警方这次完胜。  相似文献   

18.
《今日广西》2010,(5):92-107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23)
<正>虽然现在粤港还不是100%融合,但同1997年回归时比还是融合了很多。在衣着方面,20年前,怎么区别香港和内地的年轻人呢?很明显的就是,香港人比较喜欢穿牛仔裤,但是20年前牛仔裤在内地就不太流行,所以那时的男生或男士通常都是穿西裤,很明显这个就比较容易区分。而至于女生方面,香港女生出门穿得很简单,除非是大型场合。而内地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慢滩价淌水,四下里围。裹,举步皆路。何需叩门,何需推窗?生活,并兑现成门可入。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看清一件事;如果这个人曾被传媒多番炒做,这件事在社会上众说纷法……你怎样破惑得悟?你凭什么?1993年上半年,我去安徽采访瓜子个体户──“傻子”年广久,就感到叩问生活进入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困难。的确,十分困难。事情起源于安徽《警深》杂志约稿。我说不想写案子,中国每分钟都有案子发生,每件案子都有其鲜明特色而写出来却成了千篇一律:发案,出现场,判明第一现场还是第二现场,确定发案时间,判明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