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这些决策如果“政令不出中南海”,没有执行到位,没有落实到位,便会被束之高阁,徒耗纸张。政令不畅,典型的就是“中梗阻”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梗阻,表现在面对中央政令不知道如何贯彻、如何执行,懒政思维作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抓落实也只是表面抓而已,中央政令到了地方机关便淤塞住。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近日向社会通报了兰州"治庸"计划实施两年来,全市党政机关180多名各类"不干事"和"乱干事"干部被降职或撤职的情况.   何为"庸"?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为民介绍的这些"庸官"的情况也许可以提供警示:工作作风不扎实,观念陈旧,艰苦奋斗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作风飘浮;政令"中梗阻",执行政令时以交情代替政令、以好处支配政令、以喜好改变政令;执法行为不规范,生活作风庸俗,用公款宴请、用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地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发展之路通畅与否。"中梗阻"问题如果横亘发展道路上,就会形成"断头路"。这不但影响当下发展,更会破坏一个地区干事创业的劲头和信心。如何整治"中梗阻",资阳市雁江区有一套。今年以来,雁江区全覆盖开展了干部职工纪律松弛、政令不畅、工作不实等"中梗阻"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深化全区各单位干部职工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促进全区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越来越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然而,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令不畅的现象,有些市县政府从本地的利益出发,对中央的政策不执行,把国家的法律当儿戏,在他们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筑起了“土圩子”,形成了可怕的“政治垄断”,造成了严重的政令“中梗阻”。政令不畅中间梗阻中央声音传达不到基层中央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本来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可是,一些地方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时,却出现了“中梗阻”现象,有些地方甚至还断章取义,把中央文件变成整…  相似文献   

5.
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要求,没有责任感就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实现预期的效果,都无异于一张空头支票。所以,提升党委决策执行的效力和效益,让每一决策都落到实处,板上钉钉,十分重要与必要。第一,必须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切实解决"党委集体负责,结果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8,(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狠抓落实本领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必须掌握的本领之一,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狠抓落实的过程,就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过程;坚决贯彻中央及上级决策部署,令行禁止、不打折扣的过程;将规章制度、措施要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8)
<正>正确的决策形成之后,最关键的在于决策的落实。没有落实,再好的决策也是一句空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  相似文献   

8.
杨军元 《学习导报》2011,(23):52-52
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抓落实的能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管决策多好、思路多清,如果不付诸实施,不执行到位,一切都会成为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9.
正"中梗阻"是指党政机关干部在履职行权中,利用居关设卡、以权谋私、拖而不办等方式,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对落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工作不力,最终出现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干部执行力指的是干部在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主要表现为干部执行过程中行动前的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行动中的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行动后的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当前,干部执行力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干部对上级决策拒不执行、消极执行和错误执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效率不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执行力理念尚未普及,干部管理体制的障碍,干部素质没有适应发展的需要,干部执行力制度不健全等四个方面。那么,当前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三种素质、增强三种能力、避免三种倾向、建立三种机制和追求三种艺术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制者,节制也;度者,尺度也。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制"是本,是总则框架,是"度"产生的基础。而"度"是具体的标准,是"制"的灵魂。无度之制,执行就没有依据,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把制度当"儿戏",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可以不执行,把制度当"面团",可以随意"柔捏",实际就是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容忍。世间万事,贵在坚持。从"八项规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央开  相似文献   

12.
明朝大政治家张居正说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此话说得非常在理,即使组织的决策、思路、制度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当前,在党员执行力方面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又说,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些话高度概括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是我们应当牢牢记取并身体力行的。 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决策始于问题。调查就是摸清问题。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我们常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如果在军帐运筹决策前,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那是能够决胜于千里外的,否则,非打败仗不可。因此,与其说"运筹于帷幄之中",不如说'"运筹于调查研究乏中"、我们的党政机关,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决策,决策就离不开调查研…  相似文献   

14.
任何单位都会有一些"老大难"问题。不少"老大难"问题原本是可以早解决或者比较好解决的。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除客观条件制约外,也有认识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迅速等原因。祸患常积乎微。如习惯性违章,一直是影响着安全稳定的"老大难"。之所以会形成,在于一些单位的安全教育"走过场",平时安全措施执行没有到位,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薄弱,以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安全行为。防止"老大难"问题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有预见性、前瞻  相似文献   

15.
本土话     
<正>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后果更严重。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制度意识,带头遵守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009年12月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体现好作风,好作风保证执行力。再好的规定,如果不执行,也形同虚设;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力,也会流于形式。作风建设的成效,与执行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指对国家的法规政令和上级的决策指示、规定要求阳奉阴违、拒不落实的一种不良现象。眼下在转变作风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对策"又冒出头来。比如说公款吃喝。公务宴请这种"舌尖上的腐败",在从上到下都强调转变作风的风头上,明目张胆的少见了,但并没有根绝,而是从地上潜入地下,从外部转到内部,从公开变为隐蔽,群众喻其为范围减少、行踪难找、花钱不少。某单位开会,要求一律吃自助餐,严禁喝酒。人家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政令也不例外.前些年有句流行语,叫"三十六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这"三十六个红头文件"就是政令.政令多如牛毛,却是中看不中用,这并非什么好事.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强调要增强"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求全党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看齐,向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看齐。领导干部要树牢看齐意识,应该坚持"四个"到位。一、坚持发展理念到位,解决发展观问题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  相似文献   

20.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它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目前政府部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执行不力、相互推诿、迟办拖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