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江 《新民周刊》2012,(16):28-33
持续发酵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更像是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需要系统治疗。阵痛在所难免,因而,短期内,中国再暴露出更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足为奇,民众应学会理性应对,恐慌与泄愤都无济于事。面对一个非理性的市场,每一个当事者都要警醒,更要看清自己本该扮演的角色是否"串戏"。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是其安全保障问题。虽然安全合作并非"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但"一带一路"能否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环境密切相关。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海洋安全环境的关键性区域,"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有两条涉及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海洋是中国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各方都需要和平稳定的海洋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双方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基础。在海洋领土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议题及方式,以海洋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增量来培植各方的政治与安全互信,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塑造良好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平台,以构筑和保障海洋互联互通网络安全为合作目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以从保障海洋航道安全、打击海洋跨国犯罪、实施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和海洋自然灾害救助、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等领域做起,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海洋安全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社会安全"是冷战后西方非传统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认同的概念界定社会,探讨了冷战后出现的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威胁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该理论的问世引发了一场学术争论,即有名的"哥本哈根论战"。社会安全理论超越了传统安全研究的国家中心主义范式,拓展了安全理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纳土纳问题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本身就属于安全问题,是建立在"中国威胁论"上的再安全化产物.纳土纳问题衍生出的涉及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原本与安全无关,但经过炒作,也被"安全化"了.自佐科上任以来,中印尼在纳土纳问题上冲突不断,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为了在短时间内增加军费、增强兵力和武器部署,印尼将纳土纳海改成"北纳土纳海",获得了民众和军方的支持.佐科政府通过将纳土纳问题"再安全化",达成了短期内的既定目标,但长期来看,把再安全化作为常规政治处理方法,将不利于纳土纳问题的解决,有"泛安全化"的倾向.同时,由于纳土纳问题再安全化的特殊属性,"去安全化"缺乏动力支持.佐科连任后,即使中印尼的经贸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纳土纳问题也将会继续存在,并会不时地爆发低烈度的冲突与争端,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并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海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南海问题在今天演变为一个涉及"六国七方"且有域外势力插手的主权争端问题。近期来,因区域外势力强势介入及南海周边某些国家的不负责行为,南海因主权争端而出现紧张局面。维护南海和平,符合所有相关国家的利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在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上,目前出现了集体安全与合作安全两种理念。比较两者,合作安全更有利于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与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特征与东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东亚区域内持续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既是21世纪国际.安全研究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东亚安全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有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中国学者在东亚安全领域内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并不是单纯借用已有的以"欧洲经验"或者"北美经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理论,而是在以这些已有的理论为分析工具和参照物的同时,建立新的"研究计划",利用东亚安全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特点",测试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唯如此,才能真正在东亚安全研究中创新,才能有效地发展出既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实政策、又能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韩国朴槿惠总统自从2009年以来提倡"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向美中等国家寻求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就是以韩国和朝鲜为主,包括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蒙古等亚太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主体,培养非传统安全或是软性安全热点问题合作。但该构想存在许多问题,如美国是否作为参与国加入,议题是否包含传统安全和制度化水平问题。如果美国加入,那么,东北亚区域固有的人类安全议题的选择混乱或将引起东北亚的认同性危机;议题的最终目标如果是传统安全,那么非传统安全或软性安全的重要性将被削弱;在制度化水平方面,习惯和惯例的制约性和实效性将成为问题。本文提出了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的和平合作体,形成针对人类安全议题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方案,研究人类安全理论和国际机制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由此,确认了仅限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人类安全范围内形成共同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南海地区已经建立起系列合作性的安全制度、机制和对话进程,包括众多的双边或多边安排。但是,现有南海安全机制仍然面临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这主要可以从南海安全机制的自身建设、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南海地区权力结构等几个维度进行解释。与此同时,南海安全形势的发展对安全机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决南海安全机制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非常迫切,正确看待问题本身,增强机制的约束力,理顺不同机制之间的关系,加强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协调,多路并举、多管齐下,才能有效管控南海的"安全困境",同时强化中国在南海安全机制构建进程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人的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盟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二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影响东亚未来的安全走向。冷战后,日本和东盟都奉行"综合安全"的观念,安全目标的重叠构成二者合作的基本条件。然而二者因原动力即各自利益追求不同而导致追求安全的目标以及路径也有所区隔。认知差别、权力结构和规范因素构成了限制二者合作的三个主要变量。在不同程度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二者获得综合安全的路径相互影响。而二者在多边安全合作对话平台中的摩擦与分歧恰可作为安全合作挑战的注脚。  相似文献   

11.
《新民周刊》2012,(43):82-82
2012(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次展会提出"技术是汽车安全发展的关键主题"。凭借着领衔时代的先进技术,德系车在展会中备受瞩目。承袭了德系前瞻安全理念与先进技术,上海大众全新朗逸汲取大众汽车领先的安全技术精髓,以"钢筋铁骨之躯"、"科技智能之心",构筑移动安全堡垒,为驾乘者带来细心泰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恶势力"成为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以"乌伊运"为代表的这些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在费尔干纳等地频繁制造恐怖暴力事端,以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中亚"三股恶势力"问题的凸现,具有相应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根源.在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遏制"三股恶势力"的努力令人瞩目.近来中亚安全严峻局势表明,彻底铲除这些邪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14.
"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常森 《东南亚研究》2003,23(5):43-47,52
本文主要探讨在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过程中以民间学术机构为主的"第二轨道"外交活动的相关问题,包括"第二轨道"外交的定义、主要事例、作用和缺陷等.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下旬,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交立法机关初审。在"谈食色变"的当下,此次修法能否真正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坊间热议的公共话题。而贯穿修法草案的"最严监管"理念和制度变革,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分段到统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等多部门分段监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农牧、农业)厅(局、委、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促进奶业振兴发展,保障优质安全乳品有效供给,加快建设现代奶业,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组织制定了...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国际规范研究往往未能将它的生命周期及其动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尽管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有着自身的特殊逻辑,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同时民族国家仍占据着国际关系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国际规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与国家的安全相联系。因此,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与一项国际议题本身是否被安全化或非安全化有着很大的联系。随着"安全"被泛化,通过话语行为将一项议题安全化为"威胁",就可能导致一项国际规范的产生、普及乃至内化。当然,这种安全化努力必然会遭遇反对,而这就为非安全化和该国际规范的遭侵蚀奠定了基础。目前有关艾滋病的国际规范证明了这一理论论说。当然,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将一些无须用"威胁"来表达的问题拉出威胁—防卫逻辑循环的怪圈,从而创建更为全面与平衡的国际规范,而非仅以"安全"作为判断标准。这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尤其是建构主义重要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依仗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历经了三次变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发生变化,东盟创始成员国开启了退出冷战的历史进程,使东盟得以顺利度过脆弱的襁褓期。1978年,越柬冲突爆发,东盟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摆脱了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但也暴露出硬实力不足的缺陷。1991年冷战终结,亚太安全体系发生历史性的剧变,处于地区安全结构平衡点上的东盟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创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亚太安全合作进程的"驾驶员",其地位与影响走向巅峰。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模型来看,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源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与东盟战略选择的互构。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亚太安全体系的结构变革逐渐深入,东盟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盟各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深刻理解东盟与亚太安全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对于东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但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相比,仍显薄弱和不足.加强中美安全合作对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缓解中美结构性矛盾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为加强中美安全合作,两国媒体应塑造对方的"正面"形象,在交往中形成新的有利于合作的认同;两国应充实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健全合作机制;用新安全观规范中美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