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73年起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而后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政策相继出台并全面实施至今的30年内,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发生了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相似文献   

2.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06,(4):54-57
“人口安全”是在我国人口政策一波三折的演进历程中和汲取“SARS”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安全范畴。本文参考政府和学术界对“人口安全”内涵的阐释并加以总结,根据我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及独生子女人口发展现状从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独生子女对我国人口安全的不利影响,提出从普及人口安全理念、适度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等重要方面入手缓解独生子女对人口安全造成的压力,把隐患和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3.
2010年,阳朔县人口计生工作再传佳音,出生率为11.07‰,比责任状指标值低2.43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94.81%,比责任状指标值高1.81个百分点;独生子女保健费及奖励扶助兑现率均为100%。全县无政策外多孩生育的乡镇5个、村委43个。骄人的成绩,使阳朔县荣登2010年度自治区人口计生工作模范县金榜,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4.
人口政策执行的结果,对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轨迹的进行梳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主要从生育率、死亡率、净增率、总和生育率的历时态变迁中,讨论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及其对当前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对未来人口政策的改革提出了"三步走"的政策性建议:第一步,在2020年小康社会建成之后废止原有限制生育的政策;第二步,在2021-2025年实行家庭友好型社会建设,逐步但富有实效地减轻育儿成本;第三步,2026年之后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先从第二孩开始为未成年子女提供一定生活补贴及其他可能的社会服务,从育龄妇女的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刺激生育。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以降低生育水平为要求、以提供和实施避孕节育措施为手段的政策体系。该政策初步形成于1962年(推行于城市和农村人口稠密区),对城市居民生育行为由多育向少育转变有积极引导作用;全面实施于1973年,以晚婚、最多生育二孩和间隔四年为要求,对民众特别是农民的传统生育行为有极大矫正作用,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强化于1980年,以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为标志(农村实行的则是一胎半政策)。这一政策将国家人口控制目标放在首位,城乡生育率在短期内降至更替水平及以下,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新一代青年人婚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改变,晚婚、内生性少育成为主导。有鉴于此,二孩生育限制逐渐放开,进而放开三孩生育。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11,(8):4-5
人口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十一五"是我省发展最快的"黄金五年",人口计生工作功不可没。(一)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在 "十一五"期间,全省总和生育率始终保持在1.8以下。2010年度人口计生统计报表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8.91‰,出生率14.62‰,符合法定生育率93%,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低生...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表现在人口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不断下降,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疾病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人口政策也一直在调整变化,以适应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对劳动力资源的供给造成了挑战,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引起养老负担加重,预期寿命的提升并未伴随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议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着力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以质量型人口红利推动经济的稳步增长;完善养老照护体系,满足老年人的养老照护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与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8.
毛立平 《政协天地》2013,(12):41-4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如何让国家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有效地发挥完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效益,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生活得到提高,消费水平发生质的变化①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我省人口发展已进入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时期,1999年人口出生率为10.5‰,低于全国4.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56‰,基本实现“九五”计划的控制目标。②收入稳步增长。199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家庭计划"政策采取尊重民众自主意愿、注重宣传教育、结合经济诱导机制的综合措施,有效地影响了个体生育意愿。这对大陆调整人口调控政策大有启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台湾地区人口增长势头迅猛。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台湾推行了与大陆计划生育政策类似的"家庭计划"政策,取得显著效果。缘起台湾地区在1945年光复后,受战后"婴儿潮"、死亡率下降及国民党退台等诸多因素影响,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保持在36‰左右,并在1951年达到了38.4‰的历史最高值(见图1)。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也从1945  相似文献   

11.
<正>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启动"单独二胎"百姓视角:媒体工作者小王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妻子"报喜":"我们可以生二胎了!"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受访者大都支持这一政策调整。《决定》看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解读:"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民众意愿,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启动‘单独二胎’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政策的动态调整,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变化。人口政策从"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到"全面二孩"的转变,表明了我国人口发展观已经从视人口为经济增长的拖累,严格控制增长,逐步转向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当可控的人口增长模式。然而,上述人口政策的转变仅仅是近5年内完成的,"全面二孩"制度短期内能否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文章通过对人口制度转型的演化分析,强调旧制度的功能性锁定、人们的生育偏好降低、认知模式趋于稳定、演化博弈策略均衡,对夫妇生育选择的影响。对"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提出如下建议,重塑生育制度结构;创造与生育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加强人们生育认知模式引导;注重制度实施后的动态跟踪,并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4年年未的总人口为119850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5年2月15日零时是我国第12亿个公民出生日。为进一步唤起全党全民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中要8个部门和北京市政府14日召开了“中国12亿人口日”大会。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从1973年开始的。当时全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8.07%。和20.99‰。20多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深入人心,群众的婚育观念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妇女的生育水平明显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显著放慢。据统计,199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7.7‰、自然增长率为11.21‰。按国际通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到2001年,合川市计生委连续四年被重庆市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这是合川计生委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优质服务为主线,坚持依法管理为手段。坚持群众满意为目的,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使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上了新台阶。一、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1. 人口出生率稳中有降,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全市共出生9322人(不含漏统),人口出生率为6.12‰,自然增长率为0.01‰;出生总人数同比减少1799人,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2月25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并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至此,上海成为继浙江、江西、安徽、天津、北京之后第六个正式施行"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如何稳妥推进"单独两孩"政策落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据悉,上海从1979年起在全国率先推行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同时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2004年4月15日,《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正式施行,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轨道。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  相似文献   

16.
赵昌都 《重庆行政》2013,14(3):24-25,128,131
重庆市巴南区认真贯彻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少生、优生、民生"为主线,以推进"4+2"重点工作为突破,以强化"三个保障"、深化"五项服务"、突出"三个率先"为抓手,全面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跨越发展。2012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49‰,符合政策生育率95.78%,出生人口性别比103.41,全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发布,成为我国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人口增长、人口控制和人口问题3个角度可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后《公开信》时代的新人口问题,集中表现在少子高龄化和性别失衡两大挑战上。真正"以人为本"的人口控制应降低非意愿的不育率、非意愿的生育率。为实现适度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主张"人口优化"理论:一方面,淡化人口数量的硬性控制,实现家庭计划的自主性和社会计划的保障性;另一方面,优化人口生态的演进控制,保障人口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性。"还权于民,赋权于民,造福于民"是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和幸福计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意愿低生育普遍出现的新时期,"减少一胎、鼓励两胎"是符合中华民族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魏立山 《山西政报》2012,(Z2):25-26
朔城区是朔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辖9乡2镇4个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37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中心,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整体工作有效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5.9‰,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一、独生子女夫妻可生二孩对人口出生的影响1、通过独生子女领证人数推算。我省1979年——2001年平均分年度独生女有4万人左右,大部分生活在城镇,假设这部分对象全部与独生子结婚并全部生育第二个孩子,将使我省人口出生率上升0.7个千分点,总和生育率上升约0.08。2、利用一孩妇女人数间接估计。据统计,我省已婚育龄妇女中一孩妇女人数为494万人,平均每年度22万人,根据出生性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对其核心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变迁的需求 ,都受着人口问题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增长、老龄化、剩余劳动力、体能素质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大人口问题。因此 ,必须致力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而最根本的则在于解放生产力 ,依靠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