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写大书的老人读一个老人就像读一本书,任继愈先生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大书。今年88岁、身为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先生坐拥书城,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依然在为书的建设添砖加瓦。说来有些不可思议,像任先生这样一位大学者,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和思考,有许多学术上的心得和文章要做,比如他对学生谈到过的儒教论衡、群体认识论等等,都是他打  相似文献   

2.
祖言 《共产党人》2007,(10):46-48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合国中国席位上就座的那一刻,以及他在联大代表中国作第一次发言后,很多国家代表排队向他祝贺的场面,让人永远难忘。所有的人都驻足观看。“红色中国”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席卷着这个  相似文献   

3.
父辈的忠诚     
父亲贺龙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部书,一部博大精深的书。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用心灵去读他,用我沿着他的足迹孜孜不倦地跋涉和寻找去读他。而在我用几十年生命读懂的几个篇章里,南昌起义前后投向党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页     
读《走近方圆读高秀》有感郓城县程屯镇中学郑庆存读了《走近方圆读高秀》一文,很受教育,感慨颇多。我认为,高秀有突出的两点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一是他拼搏实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靠他的坚韧顽强的毅力,负重奋进,艰苦创业,领导和依靠群众开拓进取,才使一个普通的乡镇企业成为声名远扬的方圆集团。二是他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高秀为方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不居功自傲。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正人先正己,丝毫不搞特殊,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群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高秀是群众的好领头人,企业的好当家人。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需要更多的像高秀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到一位老组工干部说的一番话,让我很受触动。他说:"作为一名领导,应当向老师学习,发扬老师精神,像老师一样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培育他人成长。"是的,老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是最无私的。记得我读小学时,作文常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并屡屡获奖。有人说我是"神童",其实我知道,这完全是老师培养的结果。我的每篇"命题作文"写成后,老师都会叫我在班上朗读,让我听取同学们  相似文献   

6.
读《杨善洲的故事》,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想起一则故事:在新中国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还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告诉老农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可老农并不相信,对售货员说:大家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现在一保洁队工作。前不久,读了十八大代表,优秀党员徐文华的事迹,很受教育和启迪。我也想像他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天津的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7)
正与姚文琦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谦和的长者、风趣的智者、渊博的学者。首先是那一头让人震撼的白发,无疑与他30多年精研地方党史的辛劳和付出有关。尽管已年逾六旬,但他仍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举止谈笑间无不彰显着乐观而自信的人生态度。与这位闻名已久的陕西党史研究权威、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像读一座巍峨的大山,使人获益匪浅。30多年来,他编辑、主持或者参与主持的专题资料丛书、著述等各类党史书籍、论文百余部(篇),  相似文献   

9.
“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邱波喜欢读庄子笔下“庖丁解牛”的寓言。他说,法官判案就像庖丁解牛,案情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了然于胸,审理过程才能游刃有余,判决结果才能公正精当。他常告诫自己,“刑事案件事关被告人的自由和生命,证据一旦‘哑巴’,定罪和量刑必然失当。要办‘铁案’,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在悲痛中捧读那封由邓小平同志的家人写给党中央的信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又一次颤抖了。信中传递了邓小平同志的一些嘱托,读之让人热泪流淌。那是怎样一种平凡而动人的伟大啊。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半点自矜和矫饰,就像那位最睿智的不朽者生前那样。然而,她比世上任何华丽、激昂的文字都更有分量,都更扣人心弦,都更能剧烈地震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情感。平淡的像流云,庄重的像大理石,简约的像三秋树,朴素的像木质本色。好像那位最睿智的不朽者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什么:不曾与他的战友一起献给这个世界一个新的中国;不…  相似文献   

11.
李发模 《当代贵州》2006,(14):56-57
我读《国酒心》,是一种近静领悟与静净醒悟。近静了,远离浮躁,是走近自己,静净了,是洗涤自己,让心灵更干净,使其像晶莹的茅台玉液进入禅的意境。从而读懂《国酒心》一书中内涵的智慧与哲思。  相似文献   

12.
陈晋 《新湘评论》2013,(1):37-40
核心提示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见。读书是他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3.
正他平凡得像一滴水,却不忘流露出一滴水的晶莹;他平凡得像一粒沙,却不忘支撑起一粒沙的空间;他平凡得像颗螺丝,却能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在八师天富南热电热控分场的文化长廊曾出现过这样一张照片,在漆黑的夜晚,一名运行人员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6,(7):62-62
正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喜欢读中国历史,事实上,他对西方历史也相当关注。他最喜欢读的是法国近代史,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读过法国、英国、俄国等多国出版的《拿破仑传》。粗略统计,从1910年到1973年,毛泽东读、谈拿破仑不下40次。他对拿破仑的熟悉程度,让一些法国  相似文献   

15.
吕春 《党史纵横》2013,(4):49-50
毛泽东喜爱读书,除了工作和休息,他所有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看书上。毛泽东博览群书,各种类型的书籍都会涉猎。在所读的书中,他尤其偏爱古典书籍,《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熟读《红楼梦》据有关材料记载,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时间要比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同类小说稍晚些。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6.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7.
门捷列夫(1834-1907)于1834年2月7日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双眼因患白内障而失明,一家的生活全仗着他母亲经营一个小玻璃厂而维持着.1847年,双目失明的父亲患肺结核死去.意志坚强而能干的母亲并没有因生活艰难而低头,她决心一定要让门捷列夫像他父亲那样接受高等教育. 门捷列夫自幼有出众的记忆力和数学才能,读小学时,对数学、物理、历史课程感兴趣.他特别喜爱大自然,曾同他的中学老师一起作长途旅行,搜集了不少岩石、花卉和昆虫标本.他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学毕业后,他母亲变卖了工厂,亲自送门捷列夫来到莫斯科.  相似文献   

18.
你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社会、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一片迷茫的青年大学生的探求之路。读你那一篇篇励志文章,让曾在教育主管部门做文秘工作的我,更加坚定了把工作干好的决心和信心。你像一把火炬,指引着我投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此自己年  相似文献   

19.
崔永琦  甄真 《奋斗》2009,(8):23-27
他是农户眼中的“老大哥”,心里装着管区200多农户的大事小情,什么事都张罗在前:他咬定“让钱袋子鼓起来”的理儿。领着大伙儿脚踏实地的干,使农户的穷日子有了彻底的改变:他“靠感情、靠服务”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融洽干群鱼水亲情,始终与农户心手相连;他穿雨靴、睡大炕,忍着病痛,用双脚丈量了管区的所有土地,最终累倒在田间;他走得匆忙而突然,朴实的农户痛哭“像倒了一座山……”  相似文献   

20.
正他叫林俊德,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他是院士,也是将军,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罗布泊。他参加过我国所有的核试验。2018年9月2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一2012年5月4日,林俊德因胆管癌晚期住院,但他拒绝接受手术。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输液管、导流管、减压管,有时还有从鼻腔直通到胃里的三米长导管……最多的时候他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这个样子,他仍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挪动着鼠标,每挪一下,都能让旁边的人心颤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