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网络民意的特征与政府回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民意正成为影响政府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经由网络民意调查的测量和提取,网络民意清晰地呈现出其可回应性特征.网络民意的聚合点集中而清晰;网络民意的态度结构多呈现出一元极化态势;网络民意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网络民意逐渐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政府应树立融合民意理念,厘清网络民意的真实诉求,提高回应网络民意的制度化水平,从而提升对网络民意的回应能力和公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沈晓阳 《求实》2012,(2):59-62
正确地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从政治心理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可以分为理性思考型、情绪宣泄型和舆论煽动型三种类型。从政治价值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对于发展政治民主、促进政治自由、推动政治正义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构成严峻挑战。从政治发展来说,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一是要扩大网民数量,缩小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的差距;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克服网络民意与政治文明之间的裂痕;三是要注重观念引导,避免网络民意与核心价值之间的背离。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干部重视网络、重视网络民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各级领导干部自信的表现。近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把网络作为了解民意的渠道,与网民们直接交流对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和肯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问政网络,作为新的执政方式和手段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平台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肯定,也是对领导干部勇于面对现实,走近  相似文献   

4.
规范网络民意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勇  杨丽梅 《求实》2007,(1):72-73
网络给民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民意发展还存在很多急需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网络民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公民了解政治、表达意愿、提出要求、行使权利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网民往往会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形成不同于官方舆论的民意,于是,"网络民意"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网络民意表达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被人为操控而扭曲真实民意,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党和政府应该尊重和关注这些"网络民意"而不是一味的封堵,应通过认真甄别分析各类网络民意,采取不同的化解处理方式;加强主流新闻网站的建设,树立起网络传播信息源的权威性;提高广大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树立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等途径给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浅析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开始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对网络民意表达权进行规范和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针对网络民意表达权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曹妍 《理论研究》2013,(5):56-58
网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但其弊端还制约网络民意进一步发展,使得网络民意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势必影响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良性互动,因而有关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现实合理性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大。网络民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要合理利用网络民意来保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民意"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对网络问题和网络舆情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更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尝试进行网络舆情研判、网络信息收集、利用网络公开征求民意等,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更有甚者,逐步走向"盲从网络"、"凡事都希望借助网络的资源得到解决".然而,网络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网络民意在有些时候具有较大的欺骗性.而这也就告诉我们,需要客观分析网络民意、理性发挥网络民意、科学对待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9.
宫月 《世纪桥》2014,(10):84-85
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重大变革。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总是以社会公众的政策偏好作为最主要的考量依据,尊重和实现民意也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但是网络民意不等于民意,它与现实民意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作为政策议程设置基础的可能性,并在政策议程设置视角下为切实发挥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对网络民意进行调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是网络空间中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民众关于公共事务的意见,因其依赖于网络的虚拟空间,所以有着与传统民意表达不同的特点。互联网开辟了民意诉求新渠道,网络已成为反映民众心声的最便捷的途径。近年来,网络民意的“力量”愈发强大,对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党在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关注网络时代民意表达,在网络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力体现在决策运作的各个环节中.网络民意影响力一方面来自于它自身的内在生成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它所处环境的外部促进性.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不仅需要它自生力的增强,还需要外力的扶持,由此构成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意与司法活动同为构建社会正义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国家民主与法治体系中,网络民意与司法活动之间既存在着相互评价的制度性结构与普遍实践,也有深刻的冲突。本文理性分析网络民意形成的社会基础,司法活动与网络民意的冲突表现,认为从构建司法公信力的视角看,司法活动的一个紧迫课题,就是正确回应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意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给民意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交流、冲撞和激荡。网络的热闹景象自然带来人们的关注目光,只是人们对网络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对于网络民意,应将其放到深层的社会变迁和系统的理论阐释当中,从发生学角度理解其勃兴的逻辑进程。网络民意自身的异质特征,提醒我们更客观地看待网络的自由气质和政府对网络的管制。对待网络民意,应坚持自由与管制之间的平衡,以协商原则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民意的广泛性、自发性、虚拟性、非理性使得其以更为特殊的方式与司法相互作用。在网络民意的监督作用下,司法程序坚持更为公正的立场,而网络民意反馈给司法的信息一旦泛滥就会变成难以驾驭的困兽,甚至会陷入网络民意"绑架"司法的怪圈。在价值观念、判断标准、裁判程序都相互冲突的网络民意与司法之间寻找契合点引起了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也是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光环,他们应是最权威、最主流、最理性的民意代表。然而,这支最为成熟、理性的民意表达与监督力量,却在网络民意汹涌的今天被忽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在给正常利益诉求提供顺畅渠道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正当手段提供了土壤。一旦这些空间为“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所占据,成为他们牟取不当利益的手段,“民意病毒”便会无节制地滋生蔓延。所谓民意病毒指的是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引发事端。“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0,(4):61-64
与网友在线交流是总理倾听民意的一个新形式、新途径。从邀请基层代表座谈,到"农家小院商国是",再到与网友在线交流,最广泛、最真切的民意通过更直接、更有效的途径汇集中南海,体现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广集民声、征纳民意,网络民意受到重视更加激发数以亿计的网友两会期间通过网络来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这一新通道,两会成为最大的民意场和政府回应民意的最重要平台,人民大会堂与"网民大会堂"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然形成。如果说以前的网络只是推动了不少个案的解决的话,现在的网络则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工作的真实力量。在一个有着3.38亿网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环境下,理性看待网络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善治"的要求,也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透视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主流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原生态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公共决策的价值取舍、利弊权衡提供了重要依据。而网络民意传播及时、覆盖面广、参与方便的特点,则为政府了解民心向背提供了成本低廉、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确对待网络民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成为一个新的越来越重要的民意渠道。如何正确地对待网络民意,成为理论和实践所需迫切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问政是网民表达诉求、进行网络监督;政府问计于民、汇集网络民意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体现的是一种政府领导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在网络问政中领导的沟通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