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人总喜欢流行点什么,这几年持续不衰地流行移民,大有令香港人走楼空之势,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与此同时,每年亦有大量“新移民”定居香港,尤其是从大陆来的“——阿灿”。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有点不适应,但中国人的勤俭起家之风,香港地机会多的条件,使这些“阿灿”们迅速与环境同化,成为香港建设的一股活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阿灿”到香港定居,如今一晃十几年,他们也在那里有了  相似文献   

2.
一、感谢日本人帮助中国人首先接受社会主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隋朝、唐朝起,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传输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起了积极推进作用.18世纪末,日本比中国先接受西洋思想文化的影响.1868年明治维新前后,先进的日本人开始用汉字的组合词或古汉语已有的词汇来翻译反映现代西欧思想文化的新名词.例如,本书书名所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这四个名词,首先都是日本人精心翻译的,到20世纪初才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书刊中来.中国人自己起先把流行于欧洲的社会主义一词,意译为“大同之议”、“贫富均财之说”、“安民之学”、“人群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3.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4.
缉私总动员     
《南风窗》2000,(11)
天气变了 天气变了。对一些在国境线上谋生的人来说,一个漫长的“冰河期”已不可阻挡地来临。 虽然,“走资派”——走私资本——还在走,但已走得不那么明目张胆,不那么肆无忌惮。后台主子都已暂时蛰伏,虾兵蟹将的小规模作业成不了多大气候。 这一切要从1998年7月13日说起。这一天,中国党政军三条线的几乎所有主要官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南风窗》2012,(18):73-73
有一个故事讲三个人比赛跑步。第一个人跑得最快,到一沼泽地时不想绕路而走入沼泽,虽很艰险,左跨右跳也能找出一段路来,科好景不长,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第二个人到沼泽地时看到脚印,便想,随人沼泽有危险,但一定是已经有人过去了,于是赶紧走过去,最后也沉入烂泥。最后一个人来到沼泽地,看着脚印心想,如果我跟随前人的脚印,即使安全穿过沼泽,可能也无法获得好成绩,干脆找一条安全的路,绕道虽远些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4,(5)
世上没有人从来做的都是好梦。 世上没有人所有的梦都能成真。 尽管如此,世上的人依旧做梦,世上的人依旧希望美梦成真。 一位编辑先生曾对我说:一个温暖而潮湿的冬夜,他为一篇文章的标题苦苦思量,却始终不满意,于是,干脆睡觉去。怎料,梦乡中竟出现一个绝妙的标题……第二天醒来,梦境历历在目,他挥  相似文献   

7.
吃瘾     
孔明 《法制博览》2010,(20):60-60
人自娘怀坠地,“呱呱”半天,就是告诉娘亲:“我吃来了!”把奶头塞进嘴里,灵得很,不“呱呱”了。所以,人到世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不师自通。由吃奶而吃饭,活多久,吃多久,不能吃了,就该告别吃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8.
为个人服务     
前些时候,海外报纸称广州地铁一号线可能是中国最大的“豆腐渣”工程,而广州地铁总公司原总经理陈清泉又涉嫌受贿(后又翻供),遂引起各方对地铁质量的疑问。对此,地铁公司负责人回答:“应该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为什么不是理直气壮地回答“不存在质量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航空公司为飞行安全所作的辩护。去年二月温州发生空难,四月又有韩国货机在上海坠毁,于是报纸上照例出现“还是坐飞机最安全”的报道,并且用科学的统计数字安慰我们:“1998年,全世界有1800万个航班运送近13亿人旅行,而致命的空难只有10起,摊到每位旅客的头上,大  相似文献   

9.
书与财与色     
陈四益 《法制博览》2010,(10):58-59
北京的书市上有了“书模”——就是在展卖书籍的时候,也像展卖时装或汽车一样,有了身着白纱裙的美女模特,捧着(?)书,走着猫步(?),上了T台。于是,议论纷然。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论的致命问题在于,它是在不触动二元社会结构的前提下,先入为主地假定农民不能进入大中城市,而又不能抵抗世界城市化潮流,于是就搞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主导战略。  相似文献   

11.
海青  周文燕 《法制博览》2008,(24):38-38
走在大街上,可说是满眼皆“性感”,报亭张贴着醒目的美女封面,海报灯箱上各种商品代言人变换着表情、姿势和衣装,商场中林立着巨幅美女广告……这些无处不在的性感美女天天在暗示人们:来消费吧,人人都可以变得像这样性感。套用一句我们熟悉的话来形容今天的性感现状:世上或许本来有性感,“性感”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性感”。  相似文献   

12.
“希望本无所谓无,无所谓有,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永新采访时,记者时常想起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想起这句话,是因为在永新遇到了许许多多有思想、有追求的“赶路人”。一位打工仔引来5000万元投资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罗月祥十几年来一直在永新县粮食部门从事饲料加工和动物营养学方面的研究,是单位的科研骨干。进入90年代后,单位效益每况愈下,加上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令他有一种窒息感,他萌生了出去闯一闯  相似文献   

13.
邱局的名字常让我联想到爱打官司的“秋菊”。邱局与我同年同月生,同是中国留学生,同在日本广岛。我们一起干过刷墙的活、搬家的活,一块去修过铁路。邱局不抽烟,也不喝酒。他唯一的兴趣是追女孩子,于是祸便由此而起。邱局在3年前认识同乡Y小姐。头一天晚上她就睡在了  相似文献   

14.
朱秉林 《工会博览》2009,(10):78-78
中国有句名言,“人无信则不立”。它是说,人要想在世上立足,必须要讲诚信;否则,“君子不与交”也。这是讲做人的原则,又如中国著名的“仁、义、礼、智、信”之说。我国当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把“明礼诚信”列为社会行为之基本准则。在基督教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伊斯兰教国度,也均把诚信作为人类的美德继承发扬。由此看来,诚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贯穿北京南北中轴线的2路“工人先锋”车队,有一位在售票员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勤奋工作了二十三个春秋,把汗水和青春献给了首都公交事业的普通职工——她就是2路27108“工人先锋号”车组、“全国职业道德百佳班组”、“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影艳。  相似文献   

16.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世上曾有过两个乐百氏公司,它们就像“乐百氏”的“生父”和“养父”。在它们之间,有欢笑,有眼泪;有对抗,也有合作,有毫不留情的进攻,也有浓厚的人情。乐百氏这三个字包含了当今中国商业竞技场上的许多内涵,也会引起我们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相似文献   

17.
APEC上海会议与中国的国际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在世界面前展示和塑造自己形象的难得机遇。在“911”事件后首次亚太经济体领导人云集的会议上,中国树立了“繁荣开放、危机中的避风港”的形象以及合作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前面还有更长、更艰难的路要走。我们应当以此次APEC上海会议为契机,为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渴望参与     
人的眼睛也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创造”之一。人的视力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然而,眼睛却有着一条永远的限制——它无法看到自己。于是,我们有了镜子,借镜而自醒。于是,在人与人相接触相交流的时候,人们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睛。不仅因为是心的流露,还因为“你”就在别人的眼睛里。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相似文献   

19.
如何“走出去”?如何面对世界上多种文化、价值观与行为、语言,找到东、西方共同之处,一起创造价值,消除隔阂,共享成功?作为中国21世纪的企业家,怎样把握这个新时代“趋势”,完成在信息工业中“走出去”这一使命?复杂的文明问题,多变的地缘政治,也许是历史与政治家的事情,但是从“趋势”这个代表着儒家文化、同时又最国际化的中国人企业,我看到了这个时代问题的一些端倪与答案。——田溯宁(中国网通总裁)  相似文献   

20.
冯磊 《法制博览》2010,(16):23-23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曾经写到过一个“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里讲,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不安分的书生在院子里乘凉,突然听到有女子叫道:“书生——”等他回头看时,却只看到了美艳的半边脸。这个书呆子有了艳遇却不晓得保守秘密,居然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遇到的是妖怪,于是给了他一件叫做“飞蜈蚣”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