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构成马来西亚人口的主要族群。从西马人口普查来看,1947年马来族占西马人口的49.5%,华族占38.4%,印度族占10.8%,其他种族占1.3%,到1980年,上述种族人口比例发生变化,马来人口比例上升,占56%,华人占33%,印度人占10.1%,其他种族下降到0.7%。(战后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都发生很大变化,华人和印度人从认同母国转向认同当地,他们绝大部分成为马来西亚公民,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各种族就业模式和职业构成都发生一定变化,但由于各种族所处的政治背…  相似文献   

2.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目前约有2000多万人,约占海外华人总数的70%。早在唐代,史籍就有华人移居东南亚的记载,但大规模的移居是在鸦片战争、特别是19世纪末以后。华人移居东南亚的潮流,到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才结束。 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世纪30至70年代,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最快最大的历史时期。在这半个世纪的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东南亚华人,给人以最突出印象的就是他们不论过去或现在,大都从事贸易和商业活动,可谓是“三个华人,二人经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华人不仅经商多,而且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商业领域中占主导的地位,掌握着这些国家货物流通的命脉。譬如,长期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90%的商业由华人经办,菲律宾有40%左右的出口贸易是通过华人来完成的,泰国地方的中、小商业网点几乎全部由华人或华资所建立,在华人人数较少的越南,在1975年南北统一以前,西贡大约60%的商业活动是由华人经营的。据统计,1985年在东南亚2000万华人和华侨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所从事的职业直接或间接地与商业有关,东南亚地区1500—  相似文献   

5.
对于在东南亚定居的华人的疑虑甚至敌视并不是什么新现象。对整个华人社区的大屠杀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时有发生,而至今对于华人的经济统治地位愤愤不平的情绪仍然根深蒂固。为了打破华人对当他经济的控制,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采取各种歧视华人的政策,其中有些至今依然存在,但一般已有许多缓和。 虽然东南亚的种族关系三十多年来一直比较好,但是最近发生的事件再清楚不过地  相似文献   

6.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多元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的人口总数310万(1995年),其中华人240.3万,占总数的77.5%;马来人44.0万,占14.2%;印度人(包括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和孟加拉人)21.7万,占7.1%;其他人种(包括亚洲其他国家人、其他各洲人和混血人)3.7万,占1.2%。①这个基本上都是外来移民的国度因其种族构成复杂,有“世界人种博览馆”之称,同时它又是除中国外唯一的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国内民族关系复杂的新加坡并未受到来自民族关系方面的大的影响,而且其相对融洽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一、绪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狭义的“英属马来亚”就是指英国所统治的马来半岛,由新加坡向北伸展到玻璃市,面积比除掉威尔士的英国略大,而比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较小。在这半岛上,主要有三种不同文化传统的种族聚居着,那就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根据一九四○年的人口统计,马来半岛的人口总数略超过五百万,而人口增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一万人。在人口总数中,马来人占44.7%,华人39%,印度人14.7%,而欧洲人只有0.4%。 一般说来,马来亚的农业经济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她是英国的原料供给地以及工业制  相似文献   

9.
导言对东南亚华人的研究从来没有得到过历史学家的足够重视,海外华人很大程度上仍可称为“没有历史”的群体。当地华人没有留下大量资料,他们之中也没有产生出一批历史学者来从知情者角度撰写自身的历史。除了种族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外,华侨区别于东南亚土著的地方是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集中探讨多种族、跨国界的权力关系,旨在揭示华人移民本土化与跨国化的一些历史含义.本文分三部分一、东南亚地方背景华人移民、槟城和吉打;二、华人移民与殖民主义地区政治英国领事馆的个案;三、华人跨国商业与殖民主义法制困境吉打的个案.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为多种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在历史上,两国都有着不断接纳外来民族迁入的经历。15~19世纪,华人族群分别在这两个国家扎根并繁衍。目前,马来西亚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6%,而新加坡华人约占该国总人口的76.8%。由于华族在两国都为主要民族之一,华族文化的载体——华语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成为两国华人社会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对于华语教育的发展问题,两国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分配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甚多,但多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加以探索。马来西亚社会财富分配则别具特色,形成马来人与华人种族之间的财富转移。自1957年独立后,马来西亚经济进入了一个纠正殖民地特性经济,发展民族经济的阶段。但不论在拉赫曼时期,还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控制马来西亚政坛的马来人执政者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发展土著马来人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图改善占人口总数46%的马来人的经济地位。而对当地占人口比重34.5%的华人的经济则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予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泰国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从而引发了一场被称为是“90年代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各国经济中占三分之一比重①的华人经济在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专家估计在很长时间内华人企业会沉寂下来。本文拟从三方面来阐述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华侨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危机与华人经济在危机最严重时,仅香港一地主要华人股票、证券上市公司的市值“缩水”程度超过25%,损失愈3000亿美元②。不同的地区华企受影响的程度不一,印尼和泰国的华企所受影响最大,马…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包括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帝汶岛(葡属)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华人。据不精确统计,海外2千万至3千万华人中,90%左右分布在东南亚。东南亚的华人是千百年以来先后从中国东南沿海等省迁居到东南亚各地的。他们在东南亚发展了几代甚至几十代。长期以来,华人一方面积极吸收居住国人民的优秀文化,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是我国第二大侨乡,闽籍海外华人约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近年来,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起飞,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兴起。这些颇具规模的华人企业集团,已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并逐步向海外扩展。因此,研究和探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对我省吸引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投资,加快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在70年代形成,而其资本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大则是在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东南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随之迅速兴起,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战后海外华人资本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海外华人资本发展规律必然反映。所谓华人人企业集团,是指以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华人企业群体。东南亚各国没有专门的企业集团的法律规定,因而难以准确界定华人企业集团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华人企业存在着与其他资本合资的形式。因此,华人企业集团一般是指以华人控股为主、由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引言东南亚华人妇女的历史是一部比较短的历史。尽管中国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但许多来菲的商人或劳工都把妻子和亲属留在中国。在西班牙统治期间,由于几乎完全没有华人妇女,使得华人男子与菲律宾妇女的异族混合婚姻占了很高的比例:这一直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甚至晚至1903年,人口普查的数字仍然显示,在菲律宾大约41,035名华人中,只有517名妇女,男女性别比例是1,000:13。据说,当时在马尼拉的大多数华人妇女是妓女或姘妇。这些妇女中的许多人(40%是在14岁以下)有可能是作为“妹仔”亦即婢女被带入境的。  相似文献   

20.
融合和认同:二次大战后菲律宾华人社会的社会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