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以农民工的形式实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就是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社会经济权益和发展进步权益不能有效实现的问题。当前,深入研究农民工民生问题,推进农民工民生利益保障机制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我国劳动力资源,维护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流动人口到劳动力移民——农民工流动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流动人口,是一种"漂浮"在城市中的边缘人。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民工自身的分化,有一部分农民工开始或者已经在城市中定居下来,形成了劳动力移民现象。从流动人口到劳动力移民,不仅仅意味着农民工空间上的转移,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动。这种变动需要城市社会做出某种回应,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劳动力移民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霞  魏丛东 《前沿》2005,(1):97-10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基于身份所建立 ,从而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就形成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这些歧视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而且还严重地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公正原则 ,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因此 ,就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 ,在当前法律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予以探讨和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围绕农民工的话题和出现的事件,在本质上是农民工权利缺失遭致。尽管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但是也存在着如下问题:农民工政治权利匮乏造致农民工利益表达受限,经济权利脆弱引致农民工流向次属劳动力市场,社会权利薄弱致使农民工城市融入遇阻。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应对农民工的权利诉求,通过社会政策的公民身份属性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从而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做好农民工进城工作,是一个关系农村人地矛盾能否缓解,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在新世纪头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重点。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和培育城市一元化劳动力市场,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劳动力资格和地位,加强对城市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主动、全面地做好农民工进城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群体已经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城市融合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谋求发展转变。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探讨农民工的转型,认为农民工转型不仅指农民工的市民化,而且也包括农民工的新型农民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减产、倒闭,所需劳动力锐减,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挑战。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农民工的转型步伐。目标取向应为:从关心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基本权益保障,到关注农民工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向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乡镇企业吸收农业劳动力作用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城市已成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为此,城市政府需要制定非歧视性的就业政策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比例原则制定城市管理政策以降低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成本,构建社会政策体系以推进农民工公民权的获得,以及帮助农民工获得现代性。总之,城市政府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与创新,迫切需要各层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制度、政策上给予支持与配合,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级政府间职能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 ,而且这种现象还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地自我强化 ,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障碍。要通过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大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或迁移到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问题成为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志之一.社会融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目前没有同一的定义.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社会融合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或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志泽 《前沿》2014,(11):121-124
城市化离不开农地非农化和农民非农化。城镇化必然导致大量农业用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与之相伴而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必然会通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无论是政府实务部门,还是学界对农民工的关注更多的是偏重了城市管理便捷性的偏好,而忽视了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的关系协调,以及农民非农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当看到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非农化受阻,也就是城市融人存在梗阻,主要表现在行为特征、价值取向、市民化待遇诉求、政治参与话语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这一新型社会群体日渐庞大,给新时期城市非公党建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湖北省松滋市主动适应这一新形势,通过深入调查和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入党难的问题。一、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现实意义农民工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群体,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对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市外出农民工已达到13.5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2.9%,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据调…  相似文献   

12.
卫松 《前沿》2014,(7):129-132
随着民族地区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农民工社会问题的梳理、民族地区农民工的特点、农民工社会管理的历史及其现状,总结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提出民族地区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以"亦工亦农"群体、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类人群为界标,可以将中国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小城镇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动力源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集体性生存需求,但这部分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不完全的,人口的兼业和可逆性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推动农民工这股洪流的动力则是城乡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和农民工个体的求富欲望,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和生活条件差,他们并不认同城市是自己的家园。而关于失地农民,最为关键的仍是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政策性歧视消除之日,乃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4.
拥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工来说不再是个梦。在国务院不久前首次就农民工问题发布政策性文件后,吉林省政府近日正式研究通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旋意见》。按照吉林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农民工将逐步享受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以及城市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关爱农民工     
农民工是伴随农民向城镇流动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推动城市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支队伍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加以人口过多,在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社区管理等方面加重了城市的压力和负担,也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重视农民工的教育、服务与管理十分必要。农民工的存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城市不少行业尤其是环卫行业在大量使用着农民工。这是因为,农民工有着自己的比较优势。他们不怕吃苦,能够胜任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涌人城市.不断为各行各业提供劳动力资源。近三、四年来,由于每年都有职工陆续退休,天津天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招用了部分外地青工,以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助力我国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融入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教育融入是其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的化解对策,以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理念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第二代农民工向廉价劳动力说“不”,而对尊重与认可说“要”。最近出炉的《广东省第二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相比,更多的是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更希望被尊重和认可。去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正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我们的政策取向,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给农民工以真正的城市市民待遇.更关切他们身上的权利链条。“尊重”必须有实质内容.审慎研究他们的权利保障.是政府应切实考虑的.  相似文献   

20.
白萌  杜巍 《求索》2013,(9):230-232
社会网络及其蕴含的社会资本是当下中国社会实现农民与市民相融合的重要资源.借助于复杂网络指标对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性别差异分析.有益于揭示农民工社会关系及其对社会资源占有的社会学规律。本文通过结构化实地调查,选择了包括散居类农民工和聚居类农民工两类调查点,在对其农民工个体支持网络数据进行范德普尔标准划分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农民工社会网络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网络性别构成的单一化加剧了以网络资源占有为基础的内部分层和小团体现象的出现。为此,我们认为。强化社区服务工作的组织化,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率:打破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封闭性,通过各类跨企业、跨行业的组织活动,增加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农民工的接触机会,以降低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中少数成员的资源垄断.优化农民工社会网络.将是提高农民工之间互通与互融水平的重要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