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信会 《行政与法》2009,(11):98-102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强制劳动调解制度,将劳动争议调解作为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二是体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着重调解原则,应当在收费、监督、财政等方面落实着重调解原则的实现;三是通过转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劳动调解组织与劳动仲裁组织的合一化建设,实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置中的"三方原则"和中立性建构;四是将确立劳动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上升为立法机关的立法,以增强其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是平息劳权纠纷、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契约法和社会法理论出发,对劳动争议调解的性质和范畴进行法理解析;结合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比较国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具有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迅速快捷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以及终局解决劳动争议的功能,但我国现有的制度设计存在众多缺陷,导致功能缺失,应当从调解规则、调解组织机构、调解适用范围以及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保证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完善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并在调解制度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机制创新,提升劳动争议调解的效力。但是劳动争议调解难以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依然突出。本文就我国目前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实施,对其中与人民调解有关的一些规定需要认真学习理解。本文论述了人民调解在该法中的适用,并重点对两类调解组织的调解对象和范围、调解协议的效力等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云甫  朱最新 《行政与法》2008,1(4):105-10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许多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制度设计,健全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然而,从构建和谐社套的视野来衡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调解、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劳动仲裁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疏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谢增毅 《法学研究》2008,(5):97-108
劳动案件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在普通的民事争议处理程序之外建立特殊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英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通过设立专门的劳动裁判机构或调解机构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尽量使劳动争议在法院之外得到快速、公正的解决。借鉴域外经验,我国应继续维持“先裁后审”这一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模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维持这一体制,并且加强了劳动调解和仲裁,整体上值得肯定。但该法确立的有条件“一裁终局”制度存在不足。我国劳动调解和仲裁机构在组织和人员上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略论我国劳动争议的企业调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目前解决劳动争议通常采取企业调解、仲裁委员会仲裁、人民法院判决的方法 ,而企业调解是原始的、普遍的、常见的。为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 ,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搞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国律师》2011,(7):88-88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征求意见 6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规定,300人以上的企业应依法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3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或由职工和企业推举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11,(22):53
一是"三级网络",即企业内部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各镇、开发区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站,区层面设立劳动争议纠纷联调中心。在用工规模大,劳动争议比较多的单位设立调解室,主要发挥基层工会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由工会干部负责处理并及时上报内部职工的各类纠纷,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劳资纠纷的蔓延。在全区13个镇、开发区建立调解站,并在所属各社区设立了调解受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则,调解一般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从审判实践来看,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普遍偏低。然而,笔者认为,劳动争议诉讼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劳动争议诉讼中应当先行调解,这样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诉权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的过程 ,是一个合作与争议 (冲突 )相伴的过程。要想保持一个安宁的劳动环境 ,关键是建立一个科学的解决劳动争议 (即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面争议 )的机制。在通常的解决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 (仲裁 )、诉讼环节中 ,应突出调解这一中心环节。在此方面 ,挪威的国家调解官制度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规定已不适应今天解决劳动争议的需要。我国应制定单行的劳动争议法 ,建立中国的劳动争议三方解决机制 ,改革现行劳动仲裁制度 ,突出调解的中心环节与调解机构的主力军作用 ,为建立安宁的劳动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肖竹 《政法论丛》2009,(2):55-5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在适用过程中落实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社会化的立法意图,完善劳动争议裁审体制的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病已经成为制约劳动纠纷及时、公平解决的瓶颈,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且富有效率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乃为立法者、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增加了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但在调解渠道的设计上仍然不够多样,也没有改变劳动仲裁强制性、前置性和行政性的特点。劳动仲裁由收费改为不收费的制度使劳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数大幅增加,抑制了其他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方式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一名优秀的劳动争议调解员,既要熟练地掌握各种调解方法,还要能灵活运用各种调解技巧。调解方法和调解技巧,虽有密切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调解方法主要指调解的途径、步骤、手段,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战略性;调解技巧则主要指调解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技能。与前者相比,调解技巧的微观性和战术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给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此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相比较,该法在求新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一部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法,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对于我国劳动争议案件,该法仍采用"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即劳动争议,可先行和解、调解,但若要进入诉讼程序,必须先仲裁,仲裁是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的。不可否认,设计这一处理模式有其优越之处,可以让劳动争议这一特殊类型的纠纷及时化解于诉前,尽可能维持和谐的劳动关系。但实践中,这一模式存在大量问题使其不能朝预想的方向运作,究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仲裁和诉讼之间不能有效衔接,两程序无法形成联合统一、协调的机制造成的。本文就针对劳动争议中仲裁与诉讼的衔接问题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宫楠 《中国公证》2014,(2):27-29
我认为公证调解和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甚至法院调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应当将客观性作为公证调解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指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在公证调解启动、执行的过程中,应始终依法保持自身的客观、中立地位,避免公证调解制度、方案和行为逾越公证依法被赋予的职能、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19.
陈雁 《法制与社会》2010,(20):130-131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对于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公正及时处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建立一套独立的劳动争议处理体系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由于所属的法系不同,司法体系存在很大差异,致使两地对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大相径庭。我国内地新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内地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本文以内地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视角,对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今后内地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