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为寻求建立发展中国的民主制度而探索,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不断思考中国民主制度的架构,倡导了统一战线的民主形式,实践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三制"政权模式,提出了"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并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主制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对民主制度的架构中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的基本理论同中国民主革命、民主制度的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谭志  罗琳 《传承》2013,(3):24-25,34
"年关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在宜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政权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建党、建政和革除陈规陋习的工作,实施了将土地分给广大农民的土地革命,组织建立了维护革命政权和推动土地革命的保障力量——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和地方赤卫队。  相似文献   

3.
谭志  罗琳 《传承》2013,(2):24-25,34
“年关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在宜章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政权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建党、建政和革除陈规陋习的工作,实施了将土地分给广大农民的土地革命,组织建立了维护革命政权和推动土地革命的保障力量——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和地方赤卫队。  相似文献   

4.
刘广益 《传承》2009,(20):18-19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乡苏维埃。其目的在于动员和组织民众,便于发动民众进行革命。它的创建和实际运行,对摧毁国民党专制统治,支援红军作战,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等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以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为客观依据,先后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参议会三三制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等不同组织形式的政权。这些政权在民主革命中的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了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系统学习和认真探讨这一问题,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乡苏维埃.其目的在于动员和组织民众,便于发动民众进行革命.它的创建和实际运行,对摧毁国民党专制统治,支援红军作战,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等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在自身探索和上级指导的互动中艰难展开。苏维埃政权建设在克服党包办苏维埃的基础上,通过政权改造,确立起代表广大贫农、雇农和中农利益的政权。土地革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土地分配逐步科学化,并坚决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展开反富农斗争。  相似文献   

8.
革命导师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七年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就苏维埃政权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其中在民主建设方面,一个伟大的闪光点,就是关于工农民主监督的思想。所谓工农民主监督,就是工农群众通过自己的群众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通过会议、来信来访、报刊、广播等多种渠道,通过讨论、检查、批评、检举、揭发、罢免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工农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立的两个不同形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有关论文和专著中,对这两个政权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工农苏维埃政权性质与  相似文献   

10.
1927年11月25日,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在陵水农军配合下再次攻克陵水县城。12月中旬,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各地革命普遍转入低潮时期,陵水黎族自治县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次攻城战役,成立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达...  相似文献   

11.
王明前 《新东方》2013,(1):34-38
琼崖革命根据地(琼崖苏区)结合琼岛地方实际,艰辛摸索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的新路。琼崖苏区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克服了党包办苏维埃事务的错误倾向,树立苏维埃的独立权威。琼崖苏区的土地革命,在坚持平分土地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琼崖的地方社会特点,在诸多细节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坚决贯彻革命的经济路线,开展反富农斗争。琼崖苏区的经济建设注意保护商业和促进贸易,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制约,财政建设始终无法进入正规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工农士兵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方针,10月,党中央的机关在会后迁回上海,中央决定重新出版中央机关报,并定名为《布尔塞维克》,《布尔塞维克》编辑部设在今上海愚园路1376弄34号(原亨昌里418号)。  相似文献   

13.
正在各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王晋林 《传承》2011,(21):12-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建立了参议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对于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的建设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成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抗日民主政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玉珍 《桂海论丛》2003,19(5):26-28
百色起义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是邓小平对“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造性的实践 ,邓小平正确地开展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和兵运活动 ,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它所实施的以“分耕”形式为主的民族地区土地革命又是一个独创。百色起义把广西革命推向一个新高潮 ,在中国革命根据地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绕苏维埃“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两大任务,对苏维埃政权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了重要探索,形成了苏区政权建设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观,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毛泽东深刻论述了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这一政权决定了人民的国家权力主体地位,揭示了这一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突出了普选这一直接民主的意义和作用,确立了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国家权力监督主体地位。苏维埃时期,毛泽东的人民国家权力主体思想是对我们党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最初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萌芽与早期形态,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源头和经验准备,对于新时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在此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这一光辉的思想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借鉴土地…  相似文献   

18.
熊杰 《长白学刊》2013,(4):110-113
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不仅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而且也对陕甘宁边区特区地位的确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西安事变为陕甘宁边区政权合法地位在法理上和事实上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西安事变成为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由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的分水岭;西安事变使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奠定了其基本规模。陕甘宁边区完成了由长征胜利"落脚点"到抗日战争"出发点"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9.
二、革命根据地预审制度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根据地工农革命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将政治保卫局改为公安(或保安)机关。抗日根据地预审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其晚年口授的《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等被称为"政治遗嘱"的文章中,对十月革命以来苏维埃政权走过的道路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擘画了建设新生红色政权的新蓝图。其中,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贯穿始终,并着重阐述了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举措。列宁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建设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