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新 《政府法制》2014,(20):51-51
清朝咸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书目编辑.一天,咸丰皇帝询问他:“你闲暇时常用什么方式消磨时间?”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恰巧咸丰皇帝当时也在读《汉书》,听到他的回答很高兴.因此便谈起书中说诗解颐的内容,谁知这个人原来并没有读《汉书》,一时间惊慌失措,答不出皇帝的问题.咸丰皇帝顿时感到非常恼火,命令他回到原籍读三年《汉书》再来复职.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已经家喻户晓,故事里皇帝的身份是真的,而两个骗子欺骗了这个爱慕虚荣的皇帝。当时所有大臣显得很“成熟”。致使骗子肆无忌惮,最终揭穿他们骗局的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在新疆,5个骗子故伎重演,他们自立了一个“神人”,环环相扣疯狂诈骗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3.
《汉书·霍光金日碑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个刘贺,是历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在其皇帝任期的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耸人听闻,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经济》2009,(3):40-40
电影《梅兰芳》中有上海皇帝称号的清帮大哥杜月笙,在现实中还有个大女儿在约旦,和丈夫开了第一家中式餐馆。  相似文献   

5.
说银饰     
魏晋时期繁钦的《定情诗》,将缱绻浓情寄于金银璀璨的定隋信物之上,令人满目生姿。金银饰品,特别是银饰,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干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但中国银饰的最大藏家居然是瑞典皇帝。欧洲对老银饰物收藏的重视程度,不得不令国内同行汗颜。  相似文献   

6.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以后,曾在刘邦起义军中起了重要谋臣作用的儒生陆贾,常在汉高祖面前讲说《诗》、《书》。《诗》、《书》乃儒家经典,陆贾当然是向汉高祖宣扬儒家思想。汉高祖骂他说:“老子是骑在马上得天下的,要《诗》、《书》何用?”陆贾抢白汉高祖说:“骑在马上可以得天下,难道还能骑在马上治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都是以武力得天下,而以文韬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啊!秦皇得天下以后,继续以法家思想治国,对外使用武力、对内严刑峻法,终于亡国。如果秦皇得天下后,法先王、行仁义,也就不会亡国,陛下怎么能当上皇帝呢?”汉高祖被陆贾…  相似文献   

7.
古今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的论争,其分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孔子删《诗》说的源起与生成,二是最早否定孔子删《诗》说的是何人,三是孔子删《诗》说可信与否的具体辨析。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司马迁,最早的否定者是孔颖达。从古诗三千之数、孔子编选取舍的标准、季札观乐等角度考查,孔子删《诗》说可信。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7):44-44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籍贯考尤岩,吉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随着这首凄怨的凤阳花鼓在全国的广泛流传,安徽凤阳便被看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比如《辞海》便说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人”。...  相似文献   

10.
《吕氏家塾读诗记》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诗》说的肯定、维护和发展有力地校正了宋代《诗经》学演变,激活了传统《诗》说的生命力;主张《诗》为雅乐的“主声说”是郑樵、王质“主声说”向朱熹、王柏诗乐理论嬗递的桥梁;对郑樵“淫诗”说的批驳是“淫诗”说从郑樵到朱熹再到王柏不断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 《政府法制》2010,(23):39-39
南唐后主李煜本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个风流才子他擅长绘画,精通音律.他的书法学柳公权,甚得其妙,诗、词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若不生在帝王家,他一生过得可能很愉快.  相似文献   

12.
三、说《鹿鸣》为《小雅》之始《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出于东周初年,作者绝大部分为贵族。全部诗作有近一半(三十一首)是赞颂诗和写燕饮生活的诗,其余为反映征戍之苦和士大夫的怨刺诗。苏辙《诗集传》曾认为《小雅》有美恶,是“周德之衰”。《小雅》内容虽兼美恶,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周德虽衰,诗中反映周人的一贯思想观念却是愈益执着强烈。浓重渲染燕乐亲和的《鹿鸣》为《小雅》之始,它集中体现了周初以来“尊尊而亲亲”的亲和意识,强调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和是政权保持…  相似文献   

13.
张利 《人民司法》2023,(9):9-10
<正>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用了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古语出自苏轼《思治论》,原句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苏轼从宋代制科考核“第三等”到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再从元祐政坛炙手可热的皇帝近臣到因“绍述之说”被贬岭南,最后病逝在重返朝堂的途中,一生大起大落,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何因由?重读《苏轼传》,我认为是他始终秉持的直露。  相似文献   

14.
鲍乾中,字墨龙,号松海,1948年5月生于安徽省太和县苗集镇,居北京,现任《中国教育》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人生教育部中国书画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发明了《汉字实用艺术行草书体》,创立了《实用艺术行草书鲍氏定律》,获得了《鲍氏实用艺术行草数码字根》、《鲍乾中万用公文纸》两项国家专利。完成了《汉字硬笔书写数码化字典》和《汉字毛笔书写数码化字典》,填补了行草书没有笔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张诺 《政府法制》2012,(29):28-28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阿谀与“危言”张玉军安徒生在其童话《皇帝的新装》里说:有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说皇帝的衣服多么好看”。这幽默而又意味深长之言,引发了我对阿谀之风的一点思考。阿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伪币,它虽没有“牙齿”,可是连“骨头”也会被它啃掉。阿谀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7.
在史书中,沐浴总是与“斋戒”、“更衣”连在一起,放在皇帝登基、臣属朝见、祭祀庆典等重大活动之前,以体现庄重肃穆,堪称是古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之一。但笔者极是怀疑,古人对洗澡这事,似乎从政治上抓得比较紧,生活上抓得比较松。比如《太平御览》引自《汉书》的“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相似文献   

18.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3,(26):36-36
《晋书·王导传》记载,东晋初年,本来就立足未稳的同家发生了苏峻之乱,结果使中央政府元气大伤,财政困难,有大臣建议皇帝变卖库存物资来作为维持政府运转的经费,但经过统计.发现同库差不多等同于是个空库了,里面只有几千匹粗丝布。  相似文献   

19.
柳新 《政府法制》2011,(29):17-17
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由于有点皇室血统,竟然通过“摸彩”的方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但这确实是历史上的真事,《后汉书》与《资治通鉴》对此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语文界对李白《望天门山》诗的理解极不统一。不统一的地方集中在两点,一是诗人望天门山的立足点究竟在哪里?二是“日边”究应作何解释?下面我们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李白究竟在哪里望天门山?我们以为是在东来的船上。李白《自金陵诉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主簿》一诗中有“进帆天门山”之句,《望天门山》中诗人的观景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