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对于准确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揭示企业技术创新优势与症结所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技术创新本质是一种投入和产出要素形成的"结构",而这种"结构"要素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因而提出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结构视角对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并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实际评价和测度的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投入产出关系层次结构,并为其改善技术创新绩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2010年连续6年均有捐赠金额的34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现金流与慈善捐赠以及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对慈善捐赠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捐赠数额不取决于自身现金流的充裕程度;慈善捐赠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并且国有企业的这种提升作用比民营企业更加显著.本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会削弱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企业应将捐赠纳入长期发展战略,根据现金流进行统筹安排;企业应从事件型捐赠向机制型捐赠转变,建立捐赠的长效机制,并通过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捐赠对绩效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海表 《探索》2002,(2):98-100
自2001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从实行核准制、规范信息披露、建立退市机制、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受理因虚假陈述引起的股东诉讼等环节着手,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关于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钦太 《学习论坛》2005,21(7):27-30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遗留和积累下来的问题,属于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势在必行。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推动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具有重大意义,应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持市场稳定;切实维护公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鼓励和引导优质上市公司先行试点;明确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5.
韩梅 《唯实》2012,(2):74-77
股东表决权代理征集制度对于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有效保护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不受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侵犯等具有积极功效,因而其在征集主体资格的规定上应以充分发挥征集制度的积极功能为宗旨。为改变我国广大的中小股东弱小无奈、无法形成自己声音的被动状态,有力地推动中小股东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觉醒,我国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表决权代理征集主体不受股东身份或公司管理层身份的限制,依法赋予非关联的第三方征集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基本上反映了公司内部机构之间分权制衡的关系,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及其机构的制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如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的行政管理部门放权不够;董事会运作不规范;内外监督不力等。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使国有股权法人化;完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完善共同治理机制及内外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瑜  凌文辁 《求实》2004,(2):38-40
投资者关系管理 (IRM)是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它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上市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本文就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中国的现状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兼顾财务指标与社会责任或行指标的投资方式.作为以增进社会公益为投资目之一的投资者,社会责任投资者奉行股东积极主义策略,积极行使股东知情权、提案权、征集代理权等权利有效促进公众公司自觉践行社会责任.同时,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尚需辅之以社会中介机构的努力.以此背景观察,我国现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抑制了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应予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来地。但自从她被建立之日就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有与其他国家不同之处。牛短熊长的现象、股权分置、同股不同权的深层次问题无一不让人对其要深入的思考。上市公司损害流通股东利益、恶意圈钱也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中国证券市场是让投资者分享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成果呢还是对中小投资者的屠宰场。  相似文献   

10.
市场的低效以及制度不健全是新兴市场中所有权集中,控制权流向大股东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的差别导致代理问题在不同的新兴市场有不同的表现,但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在我国,全流通和国有股减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但在外部治理环境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善的情况下,代理问题更多的应从内部治理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现有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产权改革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忽视了从企业治理角度对企业经理制度的系统研究和建设。本文试图按照制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绩效的逻辑,通过中西企业经理制度的比较,分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侵食股东利益行为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国有企业经理行为偏差,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一、西方现代企业经理制度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经理人员目标与股东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经理人员可能为了满足个人效用而损害股东利益。在西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披露是委托人和投资者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决定投资行为和分配激励效应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公司治理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在内部治理中,信息披露能够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对管理层评价的基础等;在外部治理中,信息披露是建立有效市场的基石,它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等。为发挥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效应,应鼓励上市公司提升信息披露水平、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信息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震 《理论学刊》2002,(2):61-62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现代公司的资产不外乎来自下面两个途径:一是股东投入,包括会计上属于股东所有的内部积累;二是债务,包括公司对金融机构的借款、对客户的欠款、对职工的欠款、对公众发行的债券等,两者构成公司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机构、程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政治环境,逐步探索、建立、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制.  相似文献   

15.
合约、资本结构与控制权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将合约理论用于资本结构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结论,但却忽略了人力资本.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约将各种稀缺资源(资本)联结起来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投资者不仅有股东和债权人,而且有经理人员和工人,因此,资本结构应包含人力资本在内.不过,控制权配置的效率并不单由资本结构决定,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企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控制权的配置应因企而异.  相似文献   

16.
中小科技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学术界进行了相当多的探索和研究,各地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近年来,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部分地区探索实施的创新券政策有效推动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举措值得我们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熊鹏 《唯实》2005,(5):54-55
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江苏存在明显的技术创新南北差异,苏南地区技术创新的绩效比苏北地区好。为此,应加大对苏北地区科研经费的投入,全方位提高苏北地区技术创新绩效;苏南地区进一步发挥创新优势,挖掘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18.
缑延红 《发展论坛》2001,(10):32-32
当一家公司从它的当期业务中开始获得现金流量时,它就要做出选择,是把它继续进行投资,还是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也在实际上对我国股市产生着影响。从海外市场来看,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分红派息是投资者获取回报最直接最稳定的方式。绝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现金红利为利润分配方式,而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每年派发现金的数量很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从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看,1美国的上市公司中个人股较多,政府和法人占的比例较低。无论大小股东都非常关心股价。对于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探讨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收益作为一种再分配形式,它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控制权收益分为显性与隐性两部分。隐性控制权收益的度量与控制相对困难,并对经济活动的绩效产生很大影响;隐性收益的显性化,建立扁平的组织机构,可以弱化控制对隐性收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公司原有制度中存在的股东权益保障不力等在实践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新颁布施行的《公司法》进行了以下大规模、实质性的制度完善和创新:保障中小股东权益,实现公司治理中的制约和平衡;在突出董事会中心地位的前提下,体现公司经营的效率原则;强化和扩大监事会的职权,并对其职权的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设专节进行规范;强化控股股东的责任,规范关联交易;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