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谭振宁 《桂海论丛》2006,22(2):33-35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晁哗 《创造》2004,(10):34-35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县域经济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县域经济对财政中的贡献,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权巩固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 务。"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必须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 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除了受到历史、自然条件的影 响制约外,还有一些共性的原因。 (一)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基础薄弱。西部地区县域经 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农业生产条件差,二、三产业 基础差,目前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正处于结构调整、 徘徊不前的境地。乡镇企业缺乏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而县 属国有和集体企业则因为包袱沉重、历史积累的矛盾众多,更显 得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4.
哈斯 《思想工作》2007,(9):10-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普遍滞后,如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西部少数民族旗(县)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评价意义重大中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各地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县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全面、综合、科学地反映县域发展的真实状况呢?过去在县域竞争力的实证性  相似文献   

6.
县域是国家政治体制下的一个集政治、经济和文化运行功能的基本单元,是国家行政机能发挥统筹安排、部署整体发展规划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基础环节,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个经济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分别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举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如何调整思路,解放思想、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大开放力度,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新思路,实施新的人才发展战略,努力改变边疆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是当前在工作中真抓实干的头等要务。一、边疆民族地区背…  相似文献   

7.
陈云龙 《湖湘论坛》2007,20(3):37-39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拉动衡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通过对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找出了衡阳市县域经济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衡阳市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充分表明了县域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首先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北流市工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8,24(1):58-6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存在内在有机联系。文章着重论述两者密切关联的具体表现,在实现两者良性互动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文化、教育、人力资源、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 ,并结合实际分析和提出了西部地区和广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 ,应该确立教育的战略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春风 《桂海论丛》2004,20(1):86-88
文化深深地蕴涵在小康社会的总体内容当中 ,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意识 ,坚持综合创新的文化原则 ,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 ,同时要避免重经济轻文化、重宣传轻建设、重短期轻长远、重设施轻素质、重事业轻产业等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14.
寿思华 《桂海论丛》2004,20(3):70-73
文章从分析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借鉴国际先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教育赶超战略”。同时指出,实施好教育赶超战略,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 《桂海论丛》2004,20(6):80-83
民族文化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发展基础、智力支持,它还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证,同时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丰富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敦 《桂海论丛》2003,19(1):5-8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为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必须顺应潮流 ,抓住重点 ,整体推进 ,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 ,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有效凝聚和整合 ,对于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各子目标之间出现的非共进性和非均衡性对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严重挑战。党必须优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 ,强化自身的先进性和凝聚力 ,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维护与开发 ,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孟昭元 《桂海论丛》2003,19(3):71-7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知识体系和人力资本结构将要发生重大改变 ,持续地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并改进其质量 ,有赖于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并且有可能产生递增的人力资本扩散和带动效应 ;提高劳动力素质 ,不仅是中国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根本出路 ,而且有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黄飚 《桂海论丛》2006,22(2):5-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较大难度和差距。云南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缩小差距的最佳途径,是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是21世纪初的最大机遇。只有抓住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机遇,才有助于实现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