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0月17日华商报得悉张学良将军病逝的消息后,西北大学王耀东教授备感悲痛。他和张学良是同乡,比张学良大一岁。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耀东就曾三见少帅。  相似文献   

2.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是在囚禁中度过的,但他的名字始终铭刻在世人脑海里。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已经彪炳于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高度评价,盛赞他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3.
邰言 《黄埔》2013,(4):78-81
吕正操携信赴纽约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吕,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表示等等再说。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广代表党和政府正式宣布: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数十年来,我们对他是十分关心的。现在,他和夫人到了美国,从有关报道上得知他身体健朗,我们对此感到高兴。如果他本人愿意回大陆看一看,我们当然非常欢迎。我们尊重他本人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的传奇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个城市。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动过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将军。这也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5.
矗立在湘西沅陵凤凰山张学良旧居凤凰寺内的张学良将军塑像,自1986年12月12日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落成揭幕以来,已受到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五十多个国家的来访者和港澳台同胞六十多万人次的参观瞻仰。这尊形神兼备的国内第一尊用玻璃钢仿石塑雕的张学良全身坐像,是由中年雕塑家、九三学社成员孙霁岷先生雕塑的。前不久的一天,我随一群香港同胞出游湘西"武陵源",专程参观了张学良将军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被南京当局软禁地——凤凰山送子殿,并瞻仰了张将军的塑像。这尊威武不屈的塑像,内着西装,外披呢大衣;右手紧扣  相似文献   

6.
孟皋卿 《台声》2001,(11):42-43
1998年,北京内画艺术家高东升随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赴夏威夷举办民间艺术精品展览。在展览会上,高东升展示了他的一些内画艺术精品,并在现场为前来参观的观众作内画表演。高东升那种聚精会神的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顿时倾倒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观赏者。参观者络绎不绝,场面十分热烈。其中,有一位年老的华人长者,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使他终身难忘,他就是年近百岁的张学良将军。那时,张学良将军坐在轮椅上,由夫人赵四陪同,由随从推着轮椅来到了高东升的展台前,紧紧握住高东升的手,连声亲切地说:“终于见到你了,真是…  相似文献   

7.
蒋伟涛 《北京观察》2015,(10):70-75
<正>对于张学良来说,无论日军是否采取调虎离山之计,他如果听命于蒋介石的指示来说,都会执行不抵抗的政策,东北三省的沦陷不因张学良在不在东北而改变。北平对于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但是北平却见证了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前后的所作所为。这个晚上北平城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见证了改变张学良一生命运的抉择时刻。近来一些文章对那一晚少帅到底是在鲜鱼口还是  相似文献   

8.
在十三陵长陵后,层峦叠嶂的天寿山山坡上,新添了一座坟墓——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将军墓。墓基座用石头砌成,大理石铺就;洁白的汉白玉墓碑上,精心镌刻着张学良将军亲笔书写的苍劲的碑文:“抗日殉国将领吴克仁将军之墓”;墓的周围被苍翠的松树环抱,庄严肃穆。站在这里,一种对将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敬意油然而生。吴克仁将军生于1894年,原是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国民党67军军长。1937  相似文献   

9.
张学思之死     
《春秋》2001,(4)
1970年5月末,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胞弟、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将军蒙受不白之冤,含恨九泉!张学思将军逝世后,周恩来总理曾几次在和海军人员谈话中提及此事,他非常痛心地说:“张学思是个精通海军专业又能亲自出海的参谋长,现在死了,海军少了一位难得的将才,真可惜呀!”  相似文献   

10.
备礼品,想到了元帅林1999年6月,我以特邀撰稿人身份,随同辽宁电视台大型纪实片《张学良》摄制组去美赴夏威夷采访张学良,有幸贴近了曾掀动了历史一页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和知情者,验证了世人对张学良的情感。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更是伦理道德的规范,专程拜访张学  相似文献   

11.
韩福东 《黄埔》2006,(6):21-24
在纪念抗战6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黄埔同学苗青圃,他讲述了抗战中那没齿难忘的峥嵘岁月。向张学良递请愿书参军“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得了个不抵抗将军的称号,他老认为对不起我们,我们有什么要求他都答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苗青圃开始体味到失家、失学的滋味。他16岁那年,流亡到北平,就读于张学良创办的东北中学。东北中学设在北平西单皮库胡同,苗青圃和其他400多名流亡学生一样,穿军装戴军帽,享受免费的住宿和衣物。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还配有七九式步枪、重机枪、轻机枪和手枪,供学生军训操练时使用。在苗青圃快高中毕业的时…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政协公报》2001,(10):42-43
1991年5月的纽约,在曼哈顿公园大道的一栋公寓里,两个耄耋老人的手在分离了整整54年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两位老人,一个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一个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旧部属吕正操上将。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将军夫人赵一荻的弟弟赵国玮先生,在内蒙古新兴的森林工业城市——牙克石的一所学校执教.他今年四十七岁,高个儿,浓眉大眼,文质彬彬,在赵家排行第七.因为张将军的关系,我们的话题一下便落到了在沈阳举行的一次与张将军有关的学术讨论会上.骨肉亲情叙不尽"听说,赵先生去沈阳踏访过张将军夫妇的踪迹?"笔者问道.  相似文献   

14.
在各方面力量推动下,1936年4月9日,张学良来到肤施(延安),同中共代表周恩来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双方达成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8条协议,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抗日救国的局面开始形成。肤施会谈后,张学良从提高东北军的大局考虑,叫宋黎穿上东北军军装,以他秘书的身份,下去考察前线部队。在王以哲将军具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将军为吉林省东丰县的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1995年11月2日寄到辽宁省辽源市台联。这是张学良将军专为东丰县人工养鹿100周年所作的。 东丰县是我国最早实行人工养鹿的地方,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在这里建起我国第一个人工养鹿场,命名为“皇家鹿苑”。张学良将军年轻时,曾陪同父亲来这里视察过,并亲笔为鹿场写了一副楹联:“细考鹿茸如林皆隽品,品尝地精(人参)似人变奇珍。”现在,东丰县已拥有8个国营鹿场,养鹿上万只,年产鹿茸10万两左右,成为著名的“梅花鹿之乡”。为此,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提议,把昔日的“皇家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向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向所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前辈和牺牲的先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西安事变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加快侵略步伐,加紧进攻华北,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  相似文献   

17.
王充闾 《辽宁人大》2008,(11):48-48
张学良将军幼读私塾,曾就学于六位名儒,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他不仅精通书画,而且,诗也写得很好,与诗人、书画艺术家素有广泛的交往。 1933年他被迫辞职,赴欧洲诸国考察,翌年1月8日乘船回国,历时八九个月。著名诗人柳亚子与他相会于南京,曾有诗相赠:  相似文献   

18.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 这首具有历史意义的《自感遗憾作》,是张学良将军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被蒋介石软禁湘西沅陵凤凰山时,在凤凰寺内墙壁上备笔写下的。这是他  相似文献   

19.
<正>"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为与中共和谈,曾提议释放张学良。但张学良最终未能获释,中间发生了哪些变故呢?对于释放政治犯、释放张学良,当时社会各界的呼声是很高的。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电,要求释放被非法囚禁12年之久的张学良将军。同一天,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据李宗仁回忆,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召集会议宣布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会毕出门时,于右任追上去喊:"总统!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24)
正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趁中国内战,兄弟阋墙的乱局,大肆加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由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统辖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呼应全国各地有志之士奋起抗日的民意,针对蒋介石主使的反共内战发动兵谏,提出结束内战、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促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