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和"不是"同",而是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和"不是"乱",而是自然、社会运行的规则;"和"不是排"他",而是补"他";"和"不是"过"与"不及",而是适度。中国共产党继承并超越传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加以认识,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联系加以认识,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联系加以认识,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面相,以及相应的演进和发展脉络: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时代,而不是以阶级为本位的时代;是走向社会公平的时代,而不是效率绑架公平的时代;是面向未来的"网络化人类"的时代,而不是"科层化人类"的时代;是价值诉求多样、多维的时代,而不是一元一统的时代。因应时代面相的大转换,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建构必须有全新的思维和路向,即从"阶级化社会观"转向"阶层化社会观",从政党中心主义转向社会中心主义,由"党管社会"转向"党服务于社会",重点关注对象从"科层化人类"转向"网络化人类",从加强与同质性社会力量的联系转向加强包括异质性社会力量在内的全员化社会联系。如此,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的美好愿景,方可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4,(1)
<正>在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在国内民众热切期盼中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我们从中看到,中国的改革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全面展开;中国的改革不是轻描淡写、走过场,而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中国的改革不是笼统模糊,而是具体细微;中国的改革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雷声大雨点也大",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思想又一次大解放:全方位改革的历史坐标更加清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明人",一般的解释是明代人的简称,这里要说的是明白事理的人。在名家林立的当今书坛"难觅能与古人经典相匹的神妙之作",原因有三:第一是急功近利;第二是为应付考试、展览、比赛,而"迷失了自我",第三是"为了突出视觉冲击力,刻意追求技术层面和形式",忽视了作品应有的内涵,舍本求末。如果不是"明人",  相似文献   

5.
吴邦江 《理论月刊》2006,(6):122-125
"词为艳科",词应以婉约为正宗,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虽历来就有争议,但却似乎是大多数词学家的共识.该文对苏轼以前豪放词风源流演变进行梳理探究,提出不同看法一是豪放词不是"别调",与"婉约词"的关系不是母体与变体的关系,而是兄弟或姐妹的关系;二是苏轼不是豪放词风的开山祖师,更不是"豪放词派"的首创者,而是扩大了豪放词的词境,开拓了豪放词的领域,是重要的承继者和发扬光大者.  相似文献   

6.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为"暴秦"开脱辩解,把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说成是"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其实,"秦文明"既不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规范。作为文化模式,"秦文明"从属于汉文化的范畴;作为社会形态,"秦文明"创立了单一制帝国的国体和独裁专制的政体。尽管秦始皇作为暴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王朝开创的帝国国体与专制政体却延续了2000多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不仅在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崇尚科学、乐于动手的社会氛围和民族特性,更在于其国家的管理体制与治理机制。"工匠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打出来的;不是靠思想教育教出来的,而是内生激励机制重构激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1.何毅亭: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不是说党要"包打天下""取代一切"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不是说党要"包打天下",事无巨细什么都去管;党领导一切,并不是"取代一切",也不是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上下左右一般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党的全面领导时多次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发挥把方向、谋大局、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成就,被恩格斯概括为两大"发现",这便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当然,这不是说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只表现在这两个方面,这一点恩格斯也说得很明白;但既然称作"发现",那就不是一般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国务委员杨洁篪要正确识人察人、选人用人,严防"贵人"帮推、"高人"指点、"好人"抬轿。——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指出,选拔干部需拿起"德为先"的刻度尺,掌握"辨真伪"的方法论对中央企业的重组,不是行政的"拉郎配",不是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垄断,也不会出现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  相似文献   

11.
新论集萃     
《浙江人大》2012,(6):62-63
"法治精神"应成为一种信念我们现在到底是最缺"德"还是最缺"法"呢?我认为,现在中国人不是缺"德",而是缺"法",是我们现在更加感到法治的不足。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每个主体都要行使权利,同时承担责任,而不能侵犯他人和社会的公共权利。当然,说我们现在缺"法",主要不是说我们缺少法律和法条,不是说我们的法律法条比以往少;而是说,法治意识、法治精神现在更为需要,更显得不足了。比如我们遇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
<正>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风景区的"区",更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集成产业高端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已是初冬,杭州仍然是苍绿一片。连日阴雨之后,太阳从云缝中露出笑脸,初黄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如金,让西湖更加绚丽多姿。在这南国最后的温润季节,我们行走在浙江特色小镇,感受创新创业的惊喜,采撷改革发展的硕果。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吃巧克力的,和其他零食相比,许多家长也会对巧克力"网开一面",不是说巧克力有减肥功效,对心脑血管还有好处吗?没错!不过要提醒您的是,在挑选巧克力时要留意成分表,如果其所用的是"代可可脂",则说明它并不是真正的巧克力,会因为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对身体有害。代可可脂并非"真巧克力"在超市货架上,不少巧克力或与巧克力相关的食品其成分表中所示,含有的并非"可可脂"而是"代可可脂"。两者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什么是"丑书",其实并没有客观一致的解释。在艺术感受上,"美"与"丑"的对象并不是那么确定,尤其是对于在书写汉字符号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艺术,由于符号本身的抽象性和约定俗成性,使得人们对"丑书"的界定更为复杂。一般评论范畴的"丑书",往往不是美学范畴中的"丑",而是指外观形式上的不和谐、不对称、不统一等。其中,有的是"以丑为美",有的则是真正的"丑"(伪艺术)。艺术创变上的求新、求怪、求独特、求视觉冲击力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3,(13):5-5
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表态。"照镜子",要自觉做到不是自我欣赏,而是要对照规章、查找差距";正衣冠",要自觉做到不是自我感觉,而是要严格标准、匡正言行;  相似文献   

16.
"有"与"无"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具体又抽象。崇尚"有",惟恐"无",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世上的"有"和"无",从来不是绝对的。如何看待"有",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指涉性教育内容的三十几个政策法规文件,据此我国性教育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78~1993年,面向生理知识的性卫生教育;1994~2006年,面向社会问题的性健康教育;2007~2014年,面向性关系的性安全教育。此外,我国在性教育相关文件中极少直言"性教育",而代之以"青春期教育""卫生教育"和"健康教育"等称谓。对性教育的讳忌,揭示了我国性教育的地位和现状:性教育并未获得重视,却依附于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之下。通过探讨"性教育不是生理教育""性教育不是道德教育"来分析"性教育不是什么",以期望我国性教育从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中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18.
钱茂章 《创造》2003,(9):45-46
在一个领导班子里,人才的优化配置,应当是有年纪轻的,有年纪长的,有居于年轻与年长之间的,这三类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且两头要"小",中间要"大",形成比较理想的年龄相对年轻的梯队。这里说的"年龄相对年轻",言下之意,不是绝对年轻,也不是"普遍年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模板",而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中国化版";不是简单延续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版";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而是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创新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谐版"。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2)
<正>绝大多数人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芬兰人相信,人生不是一场赢在起点就能笑看终点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与别人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或许,这才是教育的真谛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十几岁之前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上学时间,老师上课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