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根源的深层理论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是与权力相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权力与腐败有着深层次的关系,腐败是权力非公共运作的必然结果,权力主体的自利性、权力本身的可获利性及运作过程中的失控,是产生腐败的深层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违背社会政治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腐败并不在于公共权力本身,而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在于公共权力的归属和运用背离了公共的性质。因此,规范公共权力运作对预防腐败至关重要,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防止公共权力运行的封闭化;二是避免公共权力行使的集权化;三是杜绝公共权力运用的私利化。  相似文献   

3.
黄玉青 《工会论坛》2005,11(4):97-98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构建权力制约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制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就有了对公共权力的遏制。法律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腐败的实质及其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腐败与监督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腐败是困扰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痼疾,而对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是导致其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从如何创新监督机制这一角度来探寻对公共权力腐败的遏制途径.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支配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就我国而言,应从廉政教育、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法治建设等四方面着手,使公共权力拥有者不想、不必、不能、不敢通过公共权力泛化去腐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腐败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新旧体制的转轨,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及执行中存在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是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腐败产生的根源及其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腐败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新旧体制转轨,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及执法中存在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是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腐败的社会治理是治理腐败的有效方式,需注重强调社会力量在制约公共权力和腐败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建设国家廉政体系、推动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反腐模式社会化方面来讲,以社会治理腐败具有其必然性,而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夯实反腐败社会基础、创新腐败治理模式、提升腐败治理实际成效、提高腐败治理几率、加大腐败的道德成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必然性,但腐败泛滥却仅仅具有可能性,腐败泛滥在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只要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制止权力腐败的泛滥,使权力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就必须采用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其中以民主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基础,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关键,以法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基本措施,以德制约权力是制约权力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腐败定义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对腐败概念的界定维度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腐败定义各有短长.从多学科的视界融合中界定腐败概念,可定义为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以谋取私人利益,使公共权力异化的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作为或不作为.由此定义出发,可采用二分法对腐败行为加以分类并简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实质是利用公职权谋取不应有的私利,腐败根源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权力运作中表现为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的矛盾。防范腐败必须从公共决策设置开始,降低反腐败成本,提高反腐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确定转型期中国政府面临的腐败困境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腐败难题的原因:公共权力自身的特性、政府运作方式、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等,并提出了应对腐败难题政策选择:分权和民主化改革、市场化改革和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公务人员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任何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瘤疾。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个人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社会对公共权力的失控。从我国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来看,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层面的因素:如新旧体制转换给腐败提供了机遇和环境,经济领域中的供需分配矛盾和商品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的因素影响等等;二是个体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层面因素:如拜金主义的毒化,特权意识的存在,避险心理作怪,认知上的失调等等。为此,加强预防腐败必须健全公务员制度,增强公职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完善立法制度,完善监督与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民主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权力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领域的廉政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该工程既取决于公共领域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也取决于其领域之外社会反腐机制作用的发挥。当前治理腐败应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其廉政建设功能,从而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从本质上看,腐败是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情况下产生的。腐败现象是一种外延很广的社会现象,有些属于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行为,更多的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而职务犯罪就是腐败行为中最极端的表现,是社会中特定人员利用职务和职权的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公共权力的性质、特征决定;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传统用人制度的影响;体制转轨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反腐败应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监督;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制度反腐;民主治腐;教育与惩治并举。  相似文献   

19.
腐败现象本质上是权力的蜕变,是权力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一种非正常行为。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征是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既是腐败的一种重要类型,又是腐败的一个总体特点。由于集体腐败是一种集体行为,其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因此,它的危害性更强,治理难度更大。分析集体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特殊性,将使治理集体腐败的措施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彻底治理集体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权力与腐败——从罗宾斯的权力理论谈防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形式多种多样 ,其实质是以公共权力谋私利。斯蒂芬· P·罗宾斯认为 ,权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依赖的函数 ,若你手中握有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就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依赖。那么 ,对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进行合理分解 ,以防止过分依赖性下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