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煎何太急——爱国华侨谴责皖南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前,海外广大华侨就对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独裁政策,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十分忧虑;事变发生后,在海外华侨中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和国内人民一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反对民族分裂、反共内战,克服空前严重危机,争取时局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福建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群众对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的卖国反共政策强烈不满的情况下,从国民党营垒中冲杀出来的一部分进步势力发动的抗日反蒋爱国运动。事变发生在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领导下,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公开宣布抗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投降卖国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妄图灭亡全中国。在“冀东事件”、“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手更伸到华南,将厦门划为所谓“非武装区”,要厦门的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党部撤走。实际上是将厦门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对于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各种说法,大都依据事变经历者的回忆和中共及新四军方面的史料。笔者因工作关系,查阅了国民党军方有关皖南事变的档案史料,深感事变制造者的史料应该是我们考证这个事变若干史实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文拟根据国民党军方史料,对皖南事变若干史实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30年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三个重大事变,即1933年的福建事变(以下简称“闽变”)、1936年的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国民党要人张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指出,“李济深在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中,都演了主角”。闽变是与李济深的名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李济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人士,他所参与领导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最大的反共事件,以新四军皖南部队约7000人的巨大代价警示了所有的抗日力量。事变前后,刘少奇为减少我军损失、回击第二次反共高潮和新四军的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史将永远铭记。 事变前,刘少奇精密部署,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事变的幸存者有了继续战斗的依托 1938年11月,一个深秋的晴日,刘  相似文献   

7.
敬日事变     
《湘潮》1984,(3)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国民党右派在常德县城(今常德市),搞了一次反革命的大屠杀,“死伤革命民众六百余人”。这一天,韵目代号为“敬”,后来称此次事件为“敬日事变”。一、事变的起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常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形势很好。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  相似文献   

9.
60年前,在安徽泾县的茂林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千古奇冤,是国共关系史以及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一个惨痛的同室操戈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到1943年3月底,国民党顽固派对我福建地下党和游击队,发动第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攻。其围攻的重点首先是省委机关所在地——建阳。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后,为求得国内和平的巩固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我党向国民党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于1937年2月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结束内战和国共关系,这是自国共分裂以来国民党的一个重大转变。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  相似文献   

12.
对1941年9月王涛被害事件的研究,由于个别当事人坚持己见,认为“傅柏翠双手沾满王涛烈士的鲜血”,又因为以前党史研究上“颂胜忌败”,有意识隐蔽真相,以致对此事件的研究未能深入。笔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史实为准绳,还历史本来面目。一、当时的严峻的局势1941年1月的“闽西事变”后,闽西国共合作局面遭受破坏。闽西国民党顽固派从来未与共产党“真诚合作”过。在“闽西事变”之前,他们肆意制造摩擦,挑起事端,接  相似文献   

13.
福建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在全国抗日反蒋的高潮形势下发动的,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变发生在1933年11月至1934年初,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的领导下,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停止与红军的敌对行动,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即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福建事变”。参与这一事件的地方人士中,时年75岁的海军耆宿萨镇冰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1930年5月,赣西南苏区反AB团的斗争在党群机关中普遍开展,9月进入高潮,11月内地方发展到军队,12月初地方和军队同时并进,于是爆发了红二十军一部分反抗滥捕、滥杀AB团的富田事变。之后,“左”倾临时中央认定“富田事变是AB团领导的反革命暴动”。因此,又进一步掀起捕杀AB团的高潮。反AB团和富田事变,是两个互相关联至今仍未彻底平反昭雪的历史大冤案。一、AB团的产生和灭亡江西历史上确实存在过AB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江西的国民党组织是共产党帮助建立起来的,因此,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在国民党省党部占优势。1926年11月8日,蒋介石率部分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发现江西国民党的省、市党部,完全由共产党人“把持党务”,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的十年内战,开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战的新局面。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当时并不甘心,他们仍在千方百计地破坏国共合作,破坏团结抗战,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4月25日的劳山事件,就是国民党顽固派企图谋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破坏国共合作及全国抗战局面的血腥表演。  相似文献   

17.
正被称为"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是其精心策划聚歼新四军的险恶阴谋。1941年1月4日,驻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所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途经茂林时,突遭国民党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余人外,三千多人壮烈牺牲,其余被国民党军队搜俘。  相似文献   

18.
正发生在1939年的"十二月事变",是阎锡山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山西新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进攻的统称,这次事变波及山西全省。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和抗日民主政权机关,制造了晋(城)沁(水)阳(城)事变。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既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灭亡全中国的开端。国民党决策人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致使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丁东北三省,实现其灭亡中国先占领满蒙的第一个重大步骤。至1937年7月7日又发动芦沟桥事变,对中国全面进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8年之久的空前惨重的大灾难。九·一八事变是一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反共事变。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9000多人奉命由泾县云岭分成3路纵队出发向南绕道北移。6日黄昏,走到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的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袭击,新四军奋起抵抗。不久,陷入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的重重包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