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相关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市是指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引入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启动退市机制。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对照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曦 《法制与社会》2014,(34):35-36
我国的证券市场属于后起的证券市场,虽然近十年来发展较快,但与西方老牌金融强国经数个世纪累积发展的成熟证券市场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企业上市制度的重要一环,在经过长期的市场实践后,其退市标准已经相当完善。因此通过对国外成熟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为改进我国上市融资企业退市标准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吕斌 《法人》2012,(6):24-25
正对退市制度来说,问题不仅仅是姗姗来迟,能否完善执行才是最大考验4月29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对外发布《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退市有迹可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斌 《法人》2010,(10):50-51
创业板设置的突出问题在于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新兴企业只要最终能够在创业板上成功上市,就基本无需担心被强制退市。建立创业板退市机制究竟有多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上市公司退市的定义及上市公司退市产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出发,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制度及实施现状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有关文件位阶较低,行政干预过度,以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没有得到体现;最后,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退市制度立法建议:完善立法体系,弱化行政干预并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公司如何死亡?--公司退市监管政策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大兴 《法学评论》2005,23(2):116-122
现行公司退市监管无论在监管理念还是制度构造方面均存在问题 ,采行主体主义监管思维 ,动辄吊照的退市监管方式损害了公司的基本人权 ,背离了企业维持原则 ,是一种社会成本高昂的选择。市场退出应更多体现公司自治 ,退市监管权的设置应保持一定节制。现行立法和监管机关对企业强制退市关注过多 ,自愿退市关注不够。公司退市监管政策应当坚持企业维持原则 ,改采行为主义模式 ,在具体制度构造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限制行政主体关闭公司的权力、慎用退市处罚、取消“登记证一本主义”。同时 ,应重新配置监管权力 ,将部分监管权转移到法院 ,并重整退市程序 ,降低退市成本、采行营业执照托管制和依职权注销登记制、区别企业类型和规模设置退市政策  相似文献   

8.
张菊 《法制与社会》2010,(33):96-97
合理的退市制度安排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目前上市公司的退市门槛太高,存在退市标准易于规避,退市时间长、渠道单一等问题。创业板市场应从设立之初即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才能更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谢良兵 《法人》2004,(10):100-101
中创公司漫长的退市清算表明,金融机构退市远比想象中来得艰难,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0.
吕斌 《法人》2011,(12):26-27
严苛的上市门槛与追责、退市等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国内上市监管显得有点虎头蛇尾  相似文献   

11.
项雪平 《河北法学》2004,22(3):149-151
我国目前的有关退市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 ,存在着退市标准模糊、退市程序不够全面和行政化倾向严重的问题 ,提出了重构我国退市制度的对策 ,包括明确主管机关的职权范围、确立退市标准的指导思想、完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 ,建立多层次的退市体系和对中小股东加强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创业板退市制度进行分析并发现在主动退市、转市和退市数量标准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对主动退市制度增加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规定,结合主动退市引入转市制度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平台,增加退市标准——数量方面的规定以甄别优质公司、杜绝炒"壳"现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是大股东或其关联人通过取得公司发行在外的其他股份,使得公司因股权集中而退市的一种特殊交易安排,通常采取合并或要约收购两种模式。从早期案例UOP,Pure Resourc黜,到最新的In Re CNX,IN Re MFW,以特拉华州为代表的美国法院系统不断反思和维护着保护中小股东与促进交易自由之间的平衡,审查标准从之前的结构主义二元化,发展为新近的功能主义趋同对待,超越了模式决定论的传统路径。在香港地区,人数验证(数人头)规则的存废亦争议颇多。涉及我国企业的私有化交易正在逐步从境外扩展到内地,围绕主动退市的法律制度,诸如董事义务、股东批准和司法审查等方面,需要更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4.
闫秀华 《法学杂志》2002,23(5):27-29
退市是各成熟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退市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颁布的新修订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酝酿多日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改变了我国A股市场原有的"有进无出"的格局,也将对主板市场推出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的法律风险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量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与之相关的法律风险问题也逐渐暴露。当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集团诉讼风险、证券违法违规处罚风险、退市风险、做空风险和中介机构欺诈风险。因此,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应充分了解、熟悉和掌握美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提高应对集团诉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其信用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上市公司的信用更是核心。上市信用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这种信用是借助证券市场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交易中。所以,评价上市信用,既包括对上市公司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股份发行中的信用要求,也包括股份转让中上市公司能否以自己良好信用为股票持有者的利益期待权提供保障。本文特别指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提升上市公司信用的关键。其中,要求控制股东履行诚信义务,强化董事的义务、责任,健全公司内部多层次监督机制,是保证上市公司信用的根本举措。同时,由于信息与信用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强调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岳雷 《法人》2024,(2):64-67
<正>2024年开年不久,A股多家上市公司已深陷退市危机。截至1月16日,除了已经被摘牌的*ST华仪(600290.SH)外,ST鸿达(002002.SZ)、*ST柏龙(002776.SZ)、*ST泛海(000046.SZ)、*ST爱迪(002740.SZ)等公司均已提前锁定1元面值退市。而ST星源(000005.SZ)、ST世茂(600823.SH)、*ST博天(603603.SH)、*ST新海(002089.SZ)等公司同样面临巨大的退市风险。  相似文献   

19.
唐玮婕 《法人》2011,(8):35-35
创业板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直接退市制度不涉及对现有市场利益格局的调整,有条件先行先试,从而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的退市制度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退市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退市对于增强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调整金融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但银行破产有两个例外:一是银行"太大不能倒";二是银行倒闭可能造成系统性危机,危及金融业的稳定。各国对问题银行的处置方式较多,但处置程序大体是一致的,即开始尽力拯救,拯救无效的情况下再考虑退出。我国应改变金融机构"隐性的行政性安全保护网"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商业银行退市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