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一直致力于并直接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斗争。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与东北地区党组织失去直接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完全领导了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共东北党组织、东北抗联部队同中共代表团的联系又完全断绝。但是,此后不仅东北党的组织和东北抗日部队时刻都在寻找着与中央联系的机会,同时,中共中央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也十分关心东北的抗日斗争。无论从民族利益出发,还是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无论是从战时需要出发,还是从战后的需求考虑,中共中央始终是以战略的眼光,看待…  相似文献   

2.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为中共中央派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常驻机构,1933年至1937年参与或直接领导了中共东北党的工作,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指导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客观上适应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但由于未能建立起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满洲省委撤销过程中组织方式上的问题与失误,也给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由于东北形成了四大游击区,加上共产国际路线策略转变的影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和改变,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了四省委。这种调整符合东北的实际斗争情况,但也存在错误和疏漏。特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没有对四省委实行统一领导,给东北抗日游击斗争带来消极影响,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在党中央、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之间,陈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他在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期间,为贯彻执行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政治路线、向东北抗日联军宣传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中,唯一直接领导过东北抗日斗争的就是陈云。1935年8月,陈云奉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之命前  相似文献   

5.
谭军  曹岩柏 《奋斗》2007,(12):64-64
1934年4月。黑云压城。寒潮肆虐。东北党的抗日斗争经受了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中共吉东局屡遭日伪特务机关的严重破坏.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被抓捕后惨遭杀害。于是。省委采取应急措施。决定撤销吉东局.原隶属吉东局的各级党组织直接归省委领导。1934年9月.受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委派。杨松化名吴平从莫斯科经海参崴秘密来到牡丹江地区。筹建吉东特别委员会.恢复当地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曲晓溪 《奋斗》2021,(4):45-45
1933年初,大规模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遭受严重挫折。而此前,"北方会议"要求一律执行的"左"倾错误路线,给东北地区抗日斗争造成严重危害。面对这种情况,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开始重新考虑东北问题。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高举党中央抗日救国的旗帜,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发出抗日号召,继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反日武装,共同抗日,进行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卫月,以王明、康生为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满洲省委机构庞大,有好细为名(事实是机构不庞大,也没有奸细)撤销了满洲省委。但其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中共满洲省委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揭露日本侵略阴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早在1931年7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在…  相似文献   

9.
张泓 《党史纵横》2005,(8):33-3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坚持东北抗日战争中,曾经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地区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军事合作关系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全东北最后胜利的条件之一。但是,东北抗联同远东军合作是在不断的与他们的某些错误做法抗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39年以前抗联同远东军的关系1932年以前,中共中央对满洲省委的领导是在上海实施的。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入苏区后,满洲省委同上海中央局保持着联系。1934年上海中央局遭到破坏,东北党的工作便由中共中央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负责领导。由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共满洲…  相似文献   

10.
杨松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既是唯一深入东北实际,在第一线领导和参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东北抗联最杰出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又是党中央高度评价和信任的抗联干部.毛泽东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最主要助手。曾先后担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吉东特委第一任书记、东北抗联第4军政委、延安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等职。  相似文献   

11.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王惠宇 《世纪桥》2004,(6):51-5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对东北党组织进行改组,撤销中共满州省委,并从1936年2月到1937年初,在东北先后建立起了南满省委、北满省临时省委和吉东省3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等组织。这次改组对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雪冷血热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二次全会精神和部分参加东北抗战的同志的汇报,写了一封《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后来通称的“1·26”指示信。指示信是王明代中央起草的。王明当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政治局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3)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地下交通站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黑龙江沿线大部与苏联远东地区隔江相望,黑龙江地区成为东北地区党组织与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之间联络的必经之路,活动在黑龙江地区的地下交通站自然也十分活跃,承担着党组织赋予的各项艰巨使命。  相似文献   

15.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简称中共代表团)向中共东北党组织发出了《中共给满洲省委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标志党在东北策略方针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李亮 《中共党史研究》2012,(6):119-121,125
1935年,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的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代表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林育英(化名张浩),让其装扮成商人,由莫斯科取道蒙古归国。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所谓“江浙同乡会”是中共六大以后受命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瞿秋白与受米夫支持的以王明为首的东方大学宗派集团之间最早的矛盾由来。联共(布)中央撤消“江浙同乡会储金互助会”案件后,中山大学内的政治风波并未平息,为此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两次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中大的纠纷。第一次调查的结果解除了米夫中国劳动者大学校长职务,第二次调查则把有关责任推到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方面。瞿秋白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站在中大多数同学的一边,与王明宗派集团的斗争是必要的,但因得不到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反而陷于逆境。共产国际相关错误决议的传达更是成了王明对瞿秋白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8.
博古──从错误中走出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名酒店,被推为中共中央总负责1931年9月的上海,热得如同火炉。街头上四位穿着简朴的年轻人.机警地躲过国民党侦探的盯梢,绕道进入一条小胡同、尔后闪进一间小酒店。他们便是王明、周恩来、卢福坦、博古。这年6月,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王明、卢福坦先后代理总负责人,不久中央机关遭敌破坏,王明乘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会将去苏联.周恩来按原计划和决定准备去中央革命根据地,手握实权的王明又不想让工人出身的卢福坦负总责,于是王明等四人相约来到酒店。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中共中央由博古负总…  相似文献   

19.
李立三同志一生襟怀坦白,刚正不阿。即便是在身处逆境之时,他同样可以顶住威逼和利诱,用严正的行动来捍卫真理、捍卫党的尊严,表现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恢弘气度。 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召开时,因中共中央正在长征途中,无法与共产国际联系,所以只得由当时在苏联的同志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充当中共代表出席大会。会议期间,王明阴谋唆使一些人发出倡议,由出席大会的中共代表为代表,召开“中国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非法的“大会选举”,篡夺党中央总书记职位。王明请出席大会并正由他主持  相似文献   

20.
1935年6月3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著名的六三指示信)中,高度评价了以罗登贤为首的一批东北抗日先烈,赞誉他们是“抗日英雄,阶级战士”。这其中有一位从沈阳走出的传奇式人物,一位出身于民族资本家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密山游击队队长朱守一(周子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