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基因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法律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提出了诸多挑战。一方面,各国立法基本上承认并保护基因技术专利;另一方面,人类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的权利及应当享有的利益在理论上仍待进一步研究。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人类基因的基本属性出发,论述了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的权利性质,并最终得出人类基因原材料提供者应当享有基因信息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跨国人类基因资源提取的法律保护最近因为某些资深媒体对哈佛大学在安徽农村人类基因研究项目违规操作的质疑而沸沸扬扬。文章从人类基因样本提供者对其样本权利的定性出发,从案例及其理论澄清等角度对基因样本的权利归属作了定位,自然引出了关于受试者同意权和知情权的国际法律保护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基因的专利法律保护日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我国应当建立基因专利保护法律制度来保护基因资源。明确授予基因专利权利的范围;授予基因专利权既要遵循专利法的一般原则,而且在"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方面有专门的新要求,尤其要提高实用性的审查标准。建立一整套完善基因保护的法律体系,是我国基因法律保护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 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 断等等,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 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 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日后势必一一浮 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几个法律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因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章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 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 断等等,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 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 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日后势必一一浮 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几个法律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 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凡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事物都可能被纳入基因科技影响的范围。除了目前一般人熟知的基因复制与基因医疗、制药以外 ,农林渔牧生产、生态保育、公共卫生、人类生理信息的识别判断等等 ,都与基因科技息息相关。亲子身份关系、医患关系、就业的基因歧视、基因证据、DNA数据库、基因样本采集、强制基因筛检、基因研究免责、基因隐私、基因信息所有权、基因物质支配权、智能财产权、基因科技商品化带来的商品责任等等问题 ,日后势必一一浮现为社会论争的议题。笔者在此仅就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基因的知识产权法律保…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基因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丽荣 《河北法学》2008,26(7):23-27
生命科技的飞速发展挑战着法律,基因的法律问题显现在人们面前,明确基因的法律地位是研究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法律地位上,自然人的基因是自然人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客体——生命、健康和身体一样,应当作为人格权的客体之一,受人格权保护,称之为"基因人格权"。当基因一旦与人体分离后,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具有了财产权的特性,将与身体分离的基因界定为财产权的客体,此时对基因的人格利益转化为财产利益,以财产利益进行保护。自然人的基因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将已经解析的基因组情报加以应用于人类各种生活领域的课题,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法律以及社会问题研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基因隐私权问题就是其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对基因信息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这正是基因技术对所面临的法律挑战做出的必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崔丽 《新法规月刊》2021,(1):154-165
为了回应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对人格权保护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09条创设了人体基因保护的私法规范.但本条规范的原则性决定了基因权利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方式还需进一步厘清.人体基因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保护密切相关,关涉个体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利益,应纳入人格权保护范围.基因权利是一种新型人格权,即自然人所享有的保障人格尊严、维护人格利益而独立存在的权利.基因人格权的生成逻辑符合新兴权利"新"的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具有主体多元性、客体复杂性、内容和情境丰富性的表现形式.基因人格权作为新兴权利"兴"的动因在于多元主体的复杂性利益及其权利诉求,应受道德伦理标准、人格尊严、公序良俗以及禁止权利滥用等原则限制.基因人格权保护应借鉴域内外立法样本与司法实践经验,明确其权能范围和行使边界.基因人格权的保护应遵循类型化、渐进式、体系性的策略,以民法典适用为契机,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基因权利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自此人类开始对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进一步将已经解析的基因组情报加以充分利用,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课题,同时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法律以及社会问题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基因隐私权即为被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对基因隐私权的概念、特征以及保护现状作为切入点,提出对我国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的利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昊亮 《法学杂志》2005,5(4):124-126
基因原材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但是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的利益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这在一个基因专利动辄获利上亿美元的情况下,显得极不合理。虽然知识产权制度是以保护智力创造者的利益为目的的,但是它也从来没有忽视物质提供者的利益,这在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很多相关的规定。我们应该将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确定为物质提供者,享有一定的权利。这有利于基因原材料提供者与基因开发者的利益平衡,也有利于基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生物基因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当前世界对生物基因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 ,分析我国对生物基因法律保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提出制订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基因法律保护制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生校外实习"因工受伤"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习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主体,其法律主体身份将直接影响到其在校外实习"因工受伤"中学校、实习单位以及自身的法律责任承担的性质、范围、方式,进而影响到法律的适用。本文通过对实习学生法律主体身份以及对现行法律法规在学生校外实习中"因工受伤"情形适用的分析,指出目前法律适用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实现"因工受伤"实习学生合法权益最大的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论人类基因及基因信息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琼 《科技与法律》2006,(3):113-117
明确人类基因及基因信息的法律地位是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前提。基因属于物质的范畴,而基因信息是一种信息,二者是构成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元素,因此,在法律上需要对二者区别对待。基因在没有与特定的人体分离的时候,是身体权的客体;而当其与人体分离之后,则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基因信息可以分为整个人类共同所有的不具有差异性的基因信息、某一人类族群所共同拥有的基因信息和标志着个人特征的基因信息三类;前二者分别属于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和国家财产;第三类则既可以成为财产权的客体,又可以成为人格权中的隐私权的客体。  相似文献   

15.
基因检测技术与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基因检测引发的相关法律和道德问题备受争议。基因隐私权有别于一般隐私权,其有特定的内容、性质及特征,在犯罪DNA库建立、亲子鉴定、雇佣及保险过程中进行基因检测应严格遵循知情同意、知情选择及信息安全等原则,此外也要兼顾公众知情权。应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技术发展的保护机制,以实现合理使用遗传信息与保护基因隐私权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基因编辑时代,人格尊严遭遇到了来自于基因科技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人类基因胚胎技术一旦被滥用,将可能对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平等存在、公正追求、安全目标等法律价值与道德理念产生挑战.剖析基因编辑可能造成的多维风险,指出其伦理争议与立法体系缺位,可以厘清其蕴含的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等法律问题.基因编辑立法应以人的主体性、价值性与尊严诉求为基准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从人格权保护的视角对此有了初步的立法关照,但关于基因编辑的立法还待细化.而要实现风险防控,保障主体权利,必须贯彻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其立法策略,才能构建出法律风险规制与涉事主体权利保障相契合的基因编辑技术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因及基因研究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因是必须严防流失的国家资源 ,又是必须严加保护的个人数据。基因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和自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基因与基因研究必须采取严密、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基因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图公布于世后,在医学、法学、生命伦理等方面对全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有关基因医学、法律及伦理问题的研究也随之而来。现代人体克隆、器官移植等不仅对传统物的存在形式提出了挑战,而且提出了如何认定人类基因法律地位的问题。本文在对基因的性质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基因在法律上具有两方面的权利,即财产性权利和非财产性权利。因此,提出构建一个以优先开发权为基础的全新的调整机制以促进基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实现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志红 《河北法学》2005,23(2):104-106
人类基因提供者应分享基因专利带来的经济利益,但因与研究者信息不对称且缺乏正当的提供途径,基因提供者的利益难以实现。从基因提供者利益难以实现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利益分享的原则,论述了利益分享的方式,并提出了利益分享的途径。只有找到具体完备的实施方法,人类基因提供者的利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2 1世纪 ,基因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资源 ,是基因技术研究成果之源泉。在给予基因技术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 ,不应忽视基因提供者的利益 ,即采集基因时应征得基因所有人的同意并给予经济补偿 ,取得研究成果后基因提供者有权分享利益。该利益分享并非基于伦理准则 ,而是有其法律基础的 ,包括人格权保护理论与专利权归属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