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勇 《人民论坛》2014,(1):208-210
中国梦与国民身份认同的关系中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如何在中国梦背景下构建全体人民对于国民身份的认同,提升国民身份在人民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其次,中国梦的内涵如何融入到国民身份潜在的标准与规范中去,让中国梦成为人民行动的“方向标”.  相似文献   

2.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宋凯 《中国保安》2013,(6):30-32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  相似文献   

4.
姜超 《群众》2013,(5):36-37
当前,“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同志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唤醒人们厚重的历史记忆,照亮人民美好的发展愿景,同时更记录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寄托着几代人的毕生夙愿。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未来相通,这样的“中国梦”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也是一代代民建人的心愿和期盼。  相似文献   

7.
彭钊 《前进论坛》2013,(7):22-2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也是民主党派的奋斗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梦的思想。2012年末,作为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习近平的讲话,把中国梦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使之有着比民族复兴更广阔的含义。无疑,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这是由历史决定的。其次,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基于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白洁 《青年论坛》2013,(6):15-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不但引起了国内的热议和讨论,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宣言以及“中国梦”所体现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分不开的.国际社会对“中国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体现出广泛的认同感,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梦”也存在一些疑惑.我们应该继续增强“中国梦”的有效认同,同时要积极化解疑惑,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总之,实现“中国梦”要充分利用国际机遇,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在国际环境中历练自身,成就梦想.  相似文献   

10.
让阳泉城区梦成为中国梦的精彩华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剑 《前进》2013,(6):14-17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前景吸引着我们;中共阳泉市城区区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新一届区委确立的建成“小康城区、美丽城区、智慧城区、幸福城区”的战略思路和奋斗目标召唤着我们。对于阳泉市城区来讲,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就是要准确把握“阳泉城区梦”的深刻内涵、现实路径、根本保障,大力实施“四大城区”战略,让阳泉城区梦成为中国梦的精彩华章。一、准确把握“阳泉城区梦”的深刻内涵,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好“两件大事”的要求,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去年11月29日以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根据不同主题和要求,直接阐述“中国梦”达20多次。“中国梦”一提出来,就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深入研究和热烈探讨。梦想成真要有动力之源,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改革开放。抓住这三个关键,就能凝聚中国力量,释放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3,(5):94-94
贺东航、谢伟民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国家认同包括国家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两个方面。回顾中国现代国家认同的历程,中国国家民族认同有三个阶段:国家认同的发轫、中华民族国家民族认同的高潮、国家认同的新篇章,我国国家认同还不健全性,即国家民族认同的高涨与公民认同的滞后。我们不能忽视国家认同的一些制约因素,如意识形态斗争、民族识别、民族优惠政策与威权体制等。努力实现“政治民族”、大众参与和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13.
张晓玲  王若磊 《人权》2014,(3):22-2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之梦。而人权,是每个人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价值自信通常被理解为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或认同,是一种战无不胜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灵魂支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它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生命以及对世界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对人的发展精神领域的深刻反思,诠释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自己追求梦想的价值自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淮海论坛》2013,(2):40-4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引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了展现和抒发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和自己梦,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纲要》,全面推进单位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调动人的写作积极性,发展创意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增强社会和谐和综合竞争力及单位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孙闯 《创造》2020,(2):19-25
班洪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班洪事件发生前,班洪与中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较为脆弱,当地社会发展的阶段也相对滞后,无法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意识,仍属于传统的国家认同范畴。班洪事件发生后,班洪佤族人民在与各族人民联合抗击英国侵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清晰的现代国家认同意识,知道了自己是中国人。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班洪佤族人民最终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提及梦,会想到“南柯一梦”、“白日做梦”等词汇,虚无缥渺。我却很认同古希腊一位哲人所讲的:“梦是创造的源泉”。天空有梦,所以有神舟飞天;大海有梦,所以有蛟龙击水。梦是一种希望,梦是一种实践过程。当今,街头巷尾热议的是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际上中国梦就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整体的,也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04年到2012年三次“总统”选举,台湾选民的政党认同逐渐结构化。新党、亲民党的认同者迅速下滑,“台联党”亦然,国民党认同的比例上升,民进党认同的比例则保持稳定,“中间选民”的比例逐步下降。在国民党和民进党认同者中,持强烈认同的比例不断上升,较弱认同的比例不断下降。从蓝绿两大政党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已非影响政党认同的显著因素,国家(族群)认同以及统“独”立场始终是影响政党认同的最重要因素,阶级地位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其影响力远不及国家(族群)认同以及统“独”立场。  相似文献   

19.
黄建明 《前沿》2013,(16):4-5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实目标,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谋划并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要把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前提,把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任务,把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李君如 《人权》2013,(5):2-4
2013年,中国国内外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始终不渝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人权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