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行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不服一审判决时,没有上诉权,而是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抗诉。一些法律专家和学者从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主张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独立的刑事上诉权。他们的理由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一方当事人,享有独立的刑事上诉权;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是当事人之一,理应享有当事人的一切权利,包括独立的上诉权。二是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均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赋予其上诉权有利于惩罚犯罪,保护被害人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案件,除死刑案件以外,实行二审终审制。也就是说,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当事人不能再行上诉。因此,是否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对一审裁判的上诉权至关重要。为维护刑事被害人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其诉讼权利的完整性和实现司法公正,同时也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本文认为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是完全必要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虽承认被害人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但没有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尤其是没有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法学理论界对被害人是否应该拥有上诉权,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应从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出发,结合被害人上诉权的价值,在立法上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4.
完善被害人诉讼权利和损害赔偿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宽芝 《法学杂志》2004,25(3):39-41
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中,法律都赋予了被害人诉讼的权利。在实现最大可能减少被害人损失,特别是保障赔偿被害人受损失方面,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了共识。为了确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诉法》有必要补充规定受害人其他一些必要的诉权。  相似文献   

5.
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入不服一审裁判而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的一项宪法性权利.刑诉法已明确被告人的上诉权且以“上诉不加刑”原则予以保障,尽管条文没有明确辩护人授权后的上诉方式,但口头上诉应具有与书面上诉同等的效力,这是条文逻辑的自然顺延;而对于被害人的上诉权基于追诉权由公诉机关垄断和代表而被主动忽视,但双方的立场和利益维护并非完全一致,被害人的诉求和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回应和体现;作为法益损害的被害人理应被刑诉法重视和关注,这是现代诉讼三维结构模式的基本要义.因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既能够纠正和避免一审判决错误、完善诉讼结构模式,又不会对上诉不加刑原则、公诉机关职能和诉讼效率造成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诉权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法学界不少人认为,诉权只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特有概念;离开诉权,民事诉讼程序模式的建构和诉讼权利义务的分配便失去了理论基石。实际上,刑事诉讼中同样存在诉权问题。当一个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时,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正是基于诉权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和自诉的。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的诉权问题被人们遗忘了,为此,本文试就诉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刑事诉权的一般特征及研究刑事诉权的重要意义等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这一初浅尝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种种原因,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在寻求被害人权利保障与被告人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时,较为困难的问题是,应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这是因为,如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则旨在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势必流于形式;如果不赋予其上诉权,被害人在认为一审裁判未能真正或完全惩罚罪犯或未能有效保护自己合法利益时,却不能向上级法院阐明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则难以平衡被害人的心理。笔者结合当前正进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对这一问题,就从被害人上诉模式的不足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一…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
公诉转自诉程序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起诉权进行必要的制约是保证公诉权正确行使的必要条件。中、德、日、法等国纷纷建立了被害人对不起诉权的制约机制,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使检察机关审慎周延地行使公诉权。但是我国公诉转自诉程序的制度设计,无论在诉讼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大的弊端。本文作者建议我国立法吸取德国强制起诉程序和日本准起诉程序的有益经验,取消以自诉制约公诉的机制,代之以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的自诉权是关系到被害人权利的重要内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行使,对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的有效行使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问题 从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情况看,在自诉案件的立案审查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是当事人,但目前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尽完善,需要在附带民事诉讼起诉权、庭审权利.直接上诉权等方面完善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杜国伟 《天津检察》2010,(4):11-13,16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仅赋予被害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这在理论界颇有争议,认为这种立法损害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剥夺其诉讼中的权利。本文对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缺失的原因加以探讨。从公平正义、刑法目的等视角审视被害人的上诉权问题,以求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13.
赵炜 《天津检察》2007,(4):40-41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和起诉,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出现受到强制、威吓及其它特殊原因不能提出控告或起诉的情况,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将如何保护?我国刑法第98条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该条为被害人不能行使告诉权时提供了救济途径,此时人民检察院可以行使其告诉权。  相似文献   

14.
论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 ,并赋予其更加广泛的诉讼权利 ,但在其权利保障方面 ,立法上仍有缺陷 ,故为确保被害人充分参诉 ,立法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并应完善被害人的诉讼代理制度及建立对被害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李文健,陈海光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因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而不同。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公诉案件中,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被害人不是当事人,因而被害人对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不...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公诉案件被告人及其近亲属、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有详尽的规定,这有利厂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我国刑事审判工作的民主化,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但对公诉案件被告人之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一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代理律师之诉讼权利的规定既不明确变不具体,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和代理律帅到底可享有哪些诉讼权利,内容规定含糊,甚至以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非诉讼当事人的理内排斥其上诉权。这种现象不利于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公民对公诉案件的法律监督。现将就日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刑事被告人的诉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被害人的诉权法律规定却很少。本文分析了刑事诉讼法中对被害人诉权保护存在的不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期望能对刑事被害人诉权的改善和提高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郭宗才 《犯罪研究》2005,(6):66-71,76
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被害人参与权的改革和发展,是国际刑事司法政策的一个突出的方面。被害人的自诉权是关系到被害人权利的重要内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行使,对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的有效行使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通过对因当前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而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了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理由及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现行法律虽然赋予了被害人间接上诉权,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带来了诸如全面审查、既判力等一系列尴尬和窘境。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配置严重不对等,加之上诉不加刑原则,使被告人的上诉权仅限制在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民事部分的狭小一隅,而只有对公诉案件享有抗诉请求权。赋予被害人有限的上诉权、突破现有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实现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同等配置、有区别地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改变间接上诉权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