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爱云 《法律适用》2012,(3):104-108
诚信建设是当前社会管理的短板。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2.
劉俊海 《中国法律》2012,(3):19-22,74,78
一、依法加强我国商业诚信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法治意义、社会意义、国际意义与文化意义 其一,加强诚信建设是现代企业的竞争法宝。诚信建设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诚实守信是聪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方略和经营之道。看似反义词的「诚信有价」与「诚信无价」实际上是同义词,都蕴涵着诚信的巨大价值与失...  相似文献   

3.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有赖于"法治中国"的实践,探究法律诚信之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推进意义必须尊重法治,以欧美国家为背景追寻其基本要义.法律保障公权力主体、市场主体及相互间的信用关系,效力与效果则源于国家、私人组织及个体恪守诚信合理性的证成,社会契约论、现代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构成了理论佐证的核心范畴.在"缘何如是"的基础上,权力与非权力主体才会尊重法律评判的权威,从自由裁量的原义出发,建构完备的诚信法律体系,失信的非道德评价便成为遵守法治所形成的习惯.由此,富含人文精神的法律诚信,以正义原则为价值指引,无疑会推动公民诚信自觉的形成,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实现法治型社会管理效果,必须重视诚信法治的研究.现代诚信不仅保有道德结构、政治情境和法律场域的三重意境,更因解构而存在新的三维之义:作为个体品质的诚信、作为关系纽带的诚信和作为价值追求的诚信.以此为前提预设,失信行为即能避开道德难题的困扰,进入法律规制范畴.社会失信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呼吁诚信法治的条件因素;诚信法治则以诚信的法治与法治的诚信为基本内涵,证成了规范诚信的正当逻辑.诚信法治回应社会诉求,应以内在一致性与递进式的层次为建构原则,依次推动思想基础、结构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建设.法治以诚信为本义,诚信法治与民生法治构成现代法治的一体两面,是解决失信问题的现实选择.构建诚信法治,是法治实效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探索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体系建设覆盖社会各领域,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将法治保障置于根本性地位。当前诚信法治保障建设中,既有观念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问题;既有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基础性法律支撑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促进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诚信是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来安排的。但并不意味着诚信不应融入法治政府建设,或者与法治政府建设无关。诚信融入法治政府建设,不只是融入公民个人诚信,更重要的是融入公务员诚信和政府诚信。诚信具有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的双重属性,可通过融入行为准则的方式实现价值目标的融入。在宣传和解读诚信价值观概念时,不仅要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还应充分融入市场经济契约和现代法治赋予诚信的新内涵。从我国诚信建设的实际看,诚信融入法治政府建设,需切实建立政府诚信评估制度和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等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3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社会诚信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更带来了麻烦。诸如:"染色馒头、毒牛肉、硫磺姜、毒奶粉、老鼠肉"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诚信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的共识。然而,追根溯源,在加强社会诚信的建设中,教育诚信势必先行。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资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复杂的社会问题,"诚信的缺失"成为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执法不公"的现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安定。党的十八大提出"司法公信",人们必须站在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诚信的重要意义,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诚信作为道德之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对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无论是作为一种构建的力量,还是作为一种观察和评价的视角,司法行政  相似文献   

9.
陈正云 《人民检察》2012,(21):25-28
诚实信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维系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诚信建设、有效化解诚信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促进和加强社会管理亟待解决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26):120-121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司法诚信的构建,传统意义上的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但仅仅是司法公信力的建设并不足以解释司法诚信的涵义.本文从司法诚信的范畴、构建司法诚信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司法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吴春梅 《法制与社会》2012,(17):175+181
在当前社会缺失诚信、法治有待完善的大环境下,律师追求自我发展的"人之道"的操守、弘扬法治"化育天下"的职责、服务大局行"天之道"的使命,无不要求律师坚守诚信,树立正确的执业观念和执业境界,依法代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蕾 《法制与社会》2013,(9):171-172
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可以通过德育和法治两条途径来进行。法治以稳定的法律制度,规范并保障诚信社会的建设,从而成为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与建设诚信社会的主要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依法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并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县纪委、监察局从推进反腐倡廉软环境建设破题,结合"诚信海安"活动的实践经验,大力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明晰建设标准,制定达标措施,统一评价方法,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提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水平,夯实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层面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关键是"法治中国",但不能将法治简单地理解为司法的事,依法议政、依法行政也是法治铺陈的重要部分,在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能是更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政府及公务人员对诚信原则的遵守,将会在社会民众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序推动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加强诚信建设,要官民并治,重在治官。加强政务诚信,要法主德辅,以法立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律师》2013,(5):8-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纪委十八届二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发〔2010〕30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律师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律师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律师行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律师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政务诚信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加强政务诚信,应采用“体系化”的思维方法,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度建设,措施包括:完善政务公开立法,奠定政务诚信基础;健全行政职权立法,明确政务诚信边界;加强行政程序立法,规范政务诚信流程;健全失信责任立法,夯实政务诚信保障;加强行政伦理立法,筑牢政务诚信道德防线.实现以法治助推政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8.
和静钧 《检察风云》2013,(17):15-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诚然,对一个转型社会而言,加强诚信建设,意义重大。到目前为止,立法已经完成了侵犯个人信息罪的制定,工信部也推出了个人信用管理办法,民政部也鼓励行业协会建立"黑名单"制度,惩罚失信者。诚信一语,从词源考据,则来自西洋,对应的拉丁语为"bona fide",与"契约精神"有相当关系。西洋以进入商社会之初就洞见"诚实信用"之重要,随着海洋文明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被人们约定简化为"诚信"。法律文本抑或法治发展无不充满着诚信的空间。制定或认可诚信法律规范的普遍性,体现了法治的道德性。在此基础上,诚实信用原则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公法原则,约束重要社会活动主体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适用阶段,要借鉴其他法域文化中的法官诚信机制,逐渐探索诉讼诚信体系,实现诚信的法治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法治政府与诚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晓华 《河北法学》2006,24(1):22-25
诚信是法治政府的基础和本质,是法治政府的标准,是法治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我国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当前各级政府应该做到:政府的政策与规范应具有稳定性与不可溯及性;公布的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严格遵守信赖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