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德甫 《传承》2010,(18):160-16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不多见,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被忽视,以致出现地方之间不合理竞争现象,导致经济区整体竞争力弱、合作水平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各市需要分析北部湾的实际情况,由此论证"三边治理模式"的可行性,构建三边治理模式,协调好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提高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熊林 《传承》2013,(8):76-78
现有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构建"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进度,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体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简称经济区)成立,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实施,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创新红利持续释放,沉寂千年的北部湾从此风生水起,迸发新的发展活力——跨区域统筹协调让北部湾各港实现了错位发展,达到了"1+1+13"的效果;同城化改革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区各市在"抱团"发展中,形成了"群"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今日广西》2007,(15):6-8
7月23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问题建言献策。7月26日,“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正式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论坛上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亮点。从中央到地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一个战略性重要举措,对繁荣地方经济、促进西部大开发,推动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机遇难得,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5.
正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动泛北合作过程中,钦州一直担当先行者的角色,创造了"北部湾奇迹",刷新"北部湾速度",经济实现快速崛起,成为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核心区、国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深化合作拓宽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钦州认识到,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泛北合  相似文献   

6.
桂政办发[2012]19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书》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以引智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局区合作机制广西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熊林 《传承》2013,(6):76-78
现有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构建"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进度,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体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燕华  吕丽芳 《传承》2015,(1):99-101
整体性治理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逻辑延续。实现广西的"两个建成"要求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在"以合作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良性的、高效的政府合作机制迫在眉睫。阐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寻找该理论与政府合作机制构建的耦合点,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合作的现状,有利于提出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扩宽合作平台、实现网络一体化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区2009年"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三个优先战略规划中,交通与北部湾经济区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叠加,使北部湾经济区内及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大交通建设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投资的焦点和拉动内需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苏星 《当代广西》2010,(10):22-22
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和陆续修编的各市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区将根据城市发展规律,依照人口规模需求,适度开发建设。2015年前,计划投资1465亿元。重点建设项目391项。到201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达45%,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热议北部湾     
《当代广西》2011,(6):22-23
今年,适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3周年暨北部湾经济区成立5周年。5年来,经济区从一个西部边陲地区变成多区域合作的中心,从一个投资盲点变成一个新的投资热点,从一个地方发展题材变成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北部湾现象"。"十二五",千帆竞发的北部湾将如何砥砺新征,扬帆再起航?围绕"十二五"时期北部湾的建设和发展,从中央领导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大媒体,都对广西北部湾给予了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评价了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格局中的前沿和枢纽地位,认为广西沿海发展应该成为新的一极,开展泛北部湾合作大有文章可作,前景广阔,使得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考虑。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所展现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是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窗口”和“桥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已经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列为西部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图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总体规划模型。/图文封面点…  相似文献   

13.
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改革开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桂海论丛》2009,25(1):37-41
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外资利用规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我区出台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方案》《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北部湾港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工作方案》《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4个配套方案,深化北部湾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区域一体化模式,释放北部湾发展潜力。深化北部湾系列改革,有助于打破城市之间行政区划藩篱,推动经济区内资源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0,(10):12-14
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新的突破口,是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工作的重点。《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已经自治区政府专题会审议通过。目前,纳入规划的重点产业园区有29个,其中自治区重点支持的11个,各市重点推进的18个。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污染问题,在流域治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难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体制等问题,以致跨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把"和合"哲学思想运用到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流域合作治理中,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和合".从而有利于跨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与东盟在制造业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北部湾经济区建立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基于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和优长条件的分析,阐述了北部湾经济区推进中国与东盟加强制造业合作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提就是要建设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尤其是要以构建北部湾金融中心为核心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金融特别是金融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经济建设,加强政府导向以及与周边省区合作力度,加强金融基础建设,完善金融体系,积极探求北部湾金融中心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泛北部湾合作构想自2006年7月提出以来,得到了中国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东盟相关国家的积极回应。2006年8月以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四次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经济步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大……"频现报端的此类"高频词"成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面对新常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逆势上扬,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第一季度北部湾经济区GDP达1172.16亿元,同比增长9.3%,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占全区GDP比重为36.33%,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为44.25%,继续领跑广西经济,释放出巨大的"核"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