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白皮书提出这一说法以来,海内外媒体热炒不断.不可否认,成为世界工厂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樊纲曾指出:中国要力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即使全世界的制造业都移到中国,也许尚且不够消耗中国的劳动力.估计中国今后四、五十年内,将会有4亿至5亿农民要转移出农业,这也就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中国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非农业就业机会,这些农民基本就可以脱离农业.来料加工,不仅可以使中国获得地租、税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解决几亿农民的生存问题.同时世界工厂还有许多其他好处.但另一方面,也应对世界工厂热进行冷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盼望富足,特别是中国广大农村的农民渴望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可以说是渴盼了几千年。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已深刻认识到,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把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解决好,这可以从改革开放27年来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农业和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证实。解决好中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使亿万农民富起来。胡德春博士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从事农业产业化低成本经营研究的。胡德春博士的《农业产业化低成本经营研究》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理论性,用于实践指导,又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一、研究成…  相似文献   

3.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化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建设、革命的根本问题。当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赖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因此,…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多,占人口总数的2/3以上,但却是一个弱势集团,长期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其独立意识和组织程度低,其意愿和要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权利和利益同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实施,反而经常遭到侵犯和损害。例如:农民的公民身份受歧视,农民在就业、教育、迁徙和纳税方面还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并不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民主选举权、政治参与权很不足等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关键因素,而要解决这…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亮 《理论前沿》2001,(17):8-10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对于农业人口还占有相当大比重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包产到户的伟大胜利不等于"三农"问题已经解决了.在当前新的环境、新的背景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要树立大市场观点.用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同时,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问题也不容回避,需要认真研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是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过程,就是农民增收的过程,就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型农民,农民增收了,农业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多、地少、底子薄 ,自古以来农业立国 ,现在要发挥比较优势 ,赶超世界强国 ,也要从农业起步。而我国农业实力主要集中在粮棉主产区。过去这里的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现在则增收困难 ,这就直接影响粮棉主产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进而影响当地农村的稳定 ,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影响。粮棉主产区的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 ,已不仅仅是当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本身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农业和农村运行的机制和体制 ,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一、粮棉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建设让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要让中国美,关键是要乡村美;要让乡村美丽,关键是要让农业的生命力在乡村得以延续。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还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途径,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情的制约。我国有13亿人口,有9亿是农民。这么多人口的增收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社会发展的制约。城镇居民每增加1元钱的可支配收入,与农业相关的开支只增加4分钱,城市的几大消费热点(住宅、汽车、教育、旅游、通讯、网络、服务等方面)与农业都没有直接联系。三是营销不活,流通不畅。由于信息不灵,流通渠道不畅,农副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的过剩,出现农副产品卖难、价格下跌。致使农民增收趋缓。要解决农民增收难,有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但是中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在公共领域也开始迅速凸现。食品安全问题是执政为民的政治问题,它的解决是政府公共行政的应有之义,也可以有所为。解决这一问题易出成效,并进行制度化的重新建构,当下可以成为政治治理的一个很好的抓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论土地国有化》等著作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化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的思想,但是没有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之后,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了兴办合作社的几个原则,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如土地公有,坚持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因地制宜等,对当代中国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只有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一、关于组织农民与产业化连接的问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把农民导入产业化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1.在政策上要保护农民。由于进入产业化的产品大都是国家放开的各种农副产品,没有价格保障和效益保障,风险性很大。因此在向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对农副产品的购销不能放任不管,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现小康,是党中央确定的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农民增加收入则是实现小康的基本条件。要努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第一,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促其更快更好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小康,推进中国特色工业化、现代化的一条成功道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因为其涉面广、难度大、地位重要而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带动其他诸如社会稳定、环境、犯罪等问题的解决.尽管其本身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农民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基层行政工作入手.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系统工程,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一要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提高农民素质;二要切实战轻农民负担;三要加快农业人口的转移;四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五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类型的纠纷,农民对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偏好。总体而言,农民对自我解决与民间调解的偏好要大于司法解决,只有在自我解决与民间调解"失灵"时或在部分"涉外纠纷"中司法解决才能获得农民的青睐。农民这一"司法置后"的选择偏好是由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纠纷的特点以及不同纠纷解决机制的优缺点共同决定的。研究这一选择偏好及成因对中国农村法治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农民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大方县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影响,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等。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 ,中国农业取得较大的发展 ,中国以人均不到1.5亩耕地解决占世界近l/4人口的吃饭问题 ,丰富的食物供给和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的业已解决 ,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业问题已经解决。反之 ,中国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投入不足、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农民负担过重、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等,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面对中国入世后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 :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 ;放开部分农产品的市场 ;逐步消除粮食贸易的国营垄断 ;取消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等 ,将对中国农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入世对中国农业的积极影响第…  相似文献   

20.
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之中通盘考虑,而不是就“三农”论“三农”,这是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视角。在此视角下,邓小平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三个总抓手。邓小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主要有: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