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有广大农村和近10亿农 民,因而在城市化过程中, 发展小城镇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城市化不可能一步到位,总有个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快地发展大中城市,随之带来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城镇管理等问题,所要求支付的成本将大大高于发展小城镇的成本。从成本效益考虑,优先发展小城镇是最佳选择。 ──从农村的人文环境到城市的人文环境,农民有一个逐步过渡、适应的过程。农民往往与大城市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就是因为文化反差大,生活习惯差异大造成的。因而发展小城镇能使农民进城后比较适应人文环境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浅论发展小城镇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低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具有密切关系。增加农民收入 ,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减少农民数量 ,提高城市化水平。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 ,根据我国国情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并举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发展小城镇 ,重点是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资金等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6,(46)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区域面积42.56平方公里,人口2.88万,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2005年,全镇经济总产值111亿元,其中珍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1.84亿元,自营出口1.1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95元。山下湖镇是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首批小康镇乡、省级科技星火示范镇、省级教育强镇,目前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32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贫困三大重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农村人口约在3000万左右。但这个标准是低水平的,即人均625元。如果标准再增加200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就将达到9000万。这几个数字说明,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反贫困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有关部门对11个区县的城镇化工作进行考核时,在“小城镇的风貌设计与建设”一项中明确提出:小城镇建设要体现当地人文环境元素,不能乱刮“仿古风”。这一要求很有针对性。近年来,丽江大研古镇、湘西凤凰、江苏周庄等城镇以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业异军突起。这使得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盲目效仿,刮起一股“仿古风”,一味堆砌  相似文献   

6.
论小城镇政府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实施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 ,小城镇政府应当干些什么 ,即职能如何科学定位?小城镇建设如何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特点的规律 ,切实转变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行政学原理认为 ,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力”。这启示我们 ,小城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级政府 ,其政府权力也应当限定在“公共权力”这一范围内。小城镇政府合理权力的界定 ,是看其所行使的权力是否适应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 ,凡是社会和城镇居民能做 ,而且能比政府做…  相似文献   

7.
高怀霞  聂广顺 《求知》2006,(5):29-3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武清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城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城区建设的带动下,以全区建制镇、乡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小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的作用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我们深入河西务、王庆坨、石各庄等十多个乡镇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发现,我区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放后吴江县的小城镇经历了由衰落到发展的阶段。七十年代以前,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大大削弱之后,这个人口“蓄水池”也就逐渐干涸了。七十年代初期,小城镇有了转机,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呈现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加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力度,破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中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复兴是出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出现的“建屋热”,说明农民口袋里有余资。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乡镇工业的产值大幅度增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崭新的特点。这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迥然不同的新道路。是中国农民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刘剑 《瞭望》2000,(51)
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毫无疑问,小城镇建设会在各地掀起一个高潮。那么,小城镇应确定怎样的发展思路?钱从哪里来?怎样才能保护好耕地?选择试点需慎重在四川省南部县的一个乡,记者看到,集镇规模很小,只在公路两旁各建了一排房子。烈日下,乡政府正组织农民热火朝天地大兴土木,旧房拆掉了,一楼一底的新房已经见了眉目。地方发展小城镇的热情是相当高的。四川省自1994年以来,确定了四批共901个试点镇。相对于全省6000多个乡镇的总数,试点镇的比例还算合理。令人担忧的是,各地、市、州都确定了试点镇,且数量远较国家…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市共有人口82万,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县级市。这里虽然地处苏南,但原来发展水平不高,在苏南地区是个比较落后的县。近几年来,张家港市努力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32亿元猛升到1994年的152.8亿元,年增长68.4%。在刚刚揭晓的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张家港市的“座次”由上届的第4名一跃成为本届的“老二”。张家港三年间就把原来破旧的小城镇建成了  相似文献   

13.
以“人口、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会议日前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170多个国家的政府、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约1.5万名代表和观察员汇聚尼罗河畔,共商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人口与发展问题,这充分表明人口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次会议是在世界人口继续剧增的背景下举行的.全球人口增加之快极为惊人.世界人口在1830年第一次达到10亿,历时数千年;到1930年达到第二个10亿仅经历100年;到1960年达到第三个10亿仅历时30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教授在苏南四市调查研究之后,写出了《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再探索》两文。本刊曾陆续刊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一九八四年春,费老“烟花三月下扬州”,相继到江苏的徐州、连云港、淮阴等五市考察。此行着重对苏北的小城镇进行调查,又写成《小城镇,苏北初探》。在这篇调查报告里,费老以他敏锐的观察力、渊博的社会学知识,从苏北的繁荣历史谈到近代以来苏北经济逐渐衰微的状况,分析了苏北经济和小城镇的特点,以及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和发展前景。这些中肯的分析和见解,不仅有助于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与苏北大致相等的其他地区,也是有益的。本刊在征得费老同意之后,从本期起摘要刊登他的这篇新作。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张重书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和稳定。上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实现“两个转变”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伟大任务。如何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即合理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一小城镇地处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农村经济的聚集地和“农民的城市”,是指导、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了小城镇整体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小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等等。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小城镇功能建设应从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建设转变;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东西部区域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竹林 《理论导刊》2001,(12):26-28
小城镇的崛起是继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农村深化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步入新世纪,我国小城镇究竟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理论界在不断研究,全国各地也不断探索。然而,与东部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仍显得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现代化建设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适逢西部大开发的良机,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被纳入大开发战略的规划之中。因此,正视差距并找准原因,以图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现实差距1.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小城镇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说法中国有9亿农民,国家统计局人口司的最新分析资料认为,所谓的“9亿农民”,是笼统地指“引乙农业户口”的人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已经往城市转移,实际上只有797亿人住在农村,占总数的88.4%,另外1.05亿农业户口的人都住在城镇,事实上我国真正的农民只有7.97亿人,而这7.97亿人中,真正搞饭吃的就业人口有5-23亿人,其余的274记入是未成年的儿童和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5.23亿农村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劳动的有4.6亿人,其余近6000万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国家统计局人口司的这份分析资料还披露了4.6亿…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建设:推进我国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专指伴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农民生产、生活由分散、封闭到就近集中的过程。我国的小城镇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口、自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它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生存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20余年小城镇建设的实践反复昭示我们:小城镇建设不仅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繁荣,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推进我国的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一、小城镇建设可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我国文明进程文明是以人类比较集中地聚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