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2.
程青 《瞭望》1999,(46)
喜爱话剧的老观众对老舍的《茶馆》向来情有独钟,对话剧创新探索有兴趣的观众对林兆华三个字大概也不陌生。作为向国庆50周年献礼,人艺重排传统保留剧目《茶馆》,林兆华导演的新版《茶馆》从10月12日在北京上演,此次演员也由于是之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换成了梁冠华、濮存昕等中青年演员担纲,反响良好,票房已超过200万元。人艺的话剧票也第一次卖出了160元的高价。林兆华1961年从中戏分到人艺,现为国家一级导演,也是公认的“有想法”的导演。80年代至今,他导演了多部颇有影响的话剧,如《哈姆雷特》、《浮士德人《绝对信号》、《野人…  相似文献   

3.
杨国华 《各界》2022,(2):23-25
《茶馆》众所周知是老舍先生的巅峰之作,后来看了同名电影版话剧,主角王利发的扮演者于是之先生在戏中的表现可谓精彩绝伦,但对先生的生平我不甚了解,直到读了他的自传体散文集《于是之漫笔》,才明白先生能够攀上艺术的高峰,有某种程度的必然性.先生在话剧舞台上的光彩,无需我多言.我着意的是这个人最初的状态,须知,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可...  相似文献   

4.
四川苍溪县川剧团创作演出的《灵牌谜》、《郑板桥买缸》、《赶隍会》等新编历史故事小灯戏,以其健康清新的思想内容和“灯中有戏,戏中有灯”的艺术特色,在去年九月四川省振兴川剧第二届会演中,备受观众赞赏。一些戏剧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它为振兴川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你看那《灵牌谜》中的一对无赖夫妻,为骗钱财,竟夫说妻死,妻称夫亡。结果,骗剧败露,闹  相似文献   

5.
生活慢半拍     
正因为在《伪装者》中出色演绎剧中内敛睿智、有担当的大哥"明楼",一个月内,靳东的微博粉丝从十几万暴涨过百万。没有压力?"有。特别大。导演(《伪装者》导演李雪)说,涨1万(粉丝)要请他吃一顿饭……"这段时间,靳东被问了很多次"你觉得自己红了吗""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他曾不客气地说:"什么叫红,什么叫不红?我在自己的领域(话剧)早就红得发紫了好吧。"但看到上了标题,他又检讨自己"性情所致,口无遮拦"。靳东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提醒自己要慢、慢、慢,反反  相似文献   

6.
谁来保护艺术家? 说到底,能逃过“自作贱”这一劫数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保护自己。 那么,谁又是艺术家呢?广而言之,人生大舞台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的戏就开锣了。比如,电视剧《武生泰斗》里的角儿可说全是艺术家,当然其中如小武春观众又难首肯。伦勃朗说:“不是所有拿画笔的都是画家。”遇上起哄的,你即使称他是“票友”  相似文献   

7.
大幕在热烈的掌声中徐徐闭合,热情的观众在思索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在关心着主人公今后的命运,他们盼望着这出戏能继续演下去……这就是话剧《劳资科长》给观众思想感精上掀起的波澜。《劳资科长》是郑州市话剧团“五一”前夕献给首都人民的礼物。这出戏通过某市一位劳资科长手中留存的一个机动名额——进城指标究竟该给谁所引起的家庭、社会、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南宫九  相似文献   

8.
在一番大吹大擂之后播映的《爱你没商量》和《京都纪事》,都受到了观众的冷遇。管你什么“大腕”云集,“群星”荟萃,宣传攻势造成的热度在观众冷峻的目光审视下一落千丈,越到后来,越象强弩之末,连编、导、演自己也打不起精神来了。有人认为,这是宣传战略的失误。戏还没开播,吹得太火,观众  相似文献   

9.
话剧艺术继续在艰难中徘徊:多年不见优秀原创剧本、表演人才大量流失、观众反映冷淡、话剧批评失语今年是中国话剧艺术诞生100年,但在各式纪念活动背后,整个话剧界却弥漫着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如何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面对必须走向市场的文化现实,如何坚守话剧的文化品格和健康审美?”在纪念话剧100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这是他和许多话剧工作者都在“焦虑地”深思的一个焦点问题。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剧本》杂志主编温大勇谈及徐晓钟的发言时,他表示,“不仅是现在,话剧都焦虑了20年了。”  相似文献   

10.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11.
谁来护法?     
我对沧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特殊的年份我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那儿勾留过.听说蒋子龙是沧县人,我问他是哪村的,他说窦店,我说我在姜庄子住过,离你们家八里地,我家文秀住窦店.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是哪一年?就是反右以后干部大举下放的1958年,原来那一年他已经参军走了.我是戴上帽子的右派,罪状之一是替某一个后来也成为右派分子的大学生抱过不平,出主意说,你可以写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监委申诉,这就是“挑唆”右派分子向毛主席猖狂进攻了.到达沧县城关那一晚上,在狭窄的剧场看了京剧《宋士杰》,听到  相似文献   

12.
黄健 《侨园》2014,(1):88-88
我们常常在看影视剧时,只要里面出现感情纠葛的戏时,观众大都会听到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男人都是靠不住的!”因为听得太多太熟,往往戏中的主人翁尚未开口说,观众就已经替它说了出来。为什么大多编剧及导演都惯用这句台词呢?无非是信手拈来,轻车熟路,免得绞尽脑汁想另一种说法。但这未免太轻率和太不负责任了。好的编剧和导演不仅应该尽量避免在情节、细节和其它影视剧雷同,在台词上也应力求出新、出奇、出彩,不走他人老套老路,这样才能让观众耳目一新,观之有味。如今的观众大都提高了品位,有时可能因为一句太老的台词而嗤之以鼻,拂袖而去!  相似文献   

13.
罗马尼亚雅西“瓦·亚历山德里”国家剧院于七月五日举行中国话剧《我为什么死》的首场演出,受到观众热情的赞扬。 话剧《我为什么死》是我国作者谢尼在一九七九年创作的。它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同“四人帮”的追随者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鞭挞了“永远正确”的政治投机分子的肮脏灵魂。这个剧由二十四年前曾把曹禺的《雷雨》搬上罗马尼亚舞台的导演弗洛里安执导。他说,我们所以选这个剧本,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格、精炼的语言和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把心静下来     
我的一位领导很少对我讲大道理,却经常提醒我:把心静下来。起初我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平时很少出去推杯换盏,没事就铆在办公室,应该算是个坐得住的人。一次,我把一份写完的新闻稿件拿给这位领导看,他看完后,笑着对我说:“你的心还是不静!”接着,他把稿子中的错漏处一一点出来。说,一看就知道你心思没在稿子上。一语让人汗颜。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当官的毁在“身边人”手里的人不少。《聊斋志异》里就有则故事,讲的是邹平县令李匡九,为官清廉又明察,从不贪污,判案准确,但手下的小吏、门房都受贿,他却蒙在鼓里。有一次,一个富翁被别人诬告,便去求县衙的门房想法子。门房说:“李县令要你送二百两银子来,包你没事。”那富翁急忙拿来一百两银子。门房又说:“一百两只是个半数,只怕县令不会答应。这样吧,你跟我来,看我对县令说了后,他的态度如何?”  相似文献   

16.
任忆 《瞭望》2003,(Z1)
初次采访陈佩斯,就感觉这是一个守信、随和、容易接近的人。当时,他正在紧张地排练新作音乐剧《日出》,记者只找到了他的夫人,约好晚上再通电话。当天晚上七时左右,陈佩斯主动打来电话,欣然接受采访。 陈佩斯用话剧《托儿》,创造了舞台演出市场的一个“神话”,尝到甜头的他在去年底又排演了大型音乐剧《日出》。目前,这部新剧正在全国举行首轮巡演。 多少年过去了,陈佩斯依然是老样子,光溜溜的大秃头成了他不变的标志性形象。谈起新作《日出》,陈佩斯立刻神彩飞扬。身兼主演和出品人——戏里戏外两个角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  相似文献   

18.
看沈迈士     
看沈迈士黄永厚83年夏天在上海河南路上碰着了老柯(柯文辉,电视里《老科说国画》那大胡子变成老科了),我们怎样打发这暂短而又匆匆的相遇呢?他提议去看“五四”以后最后的一位北大元老。“你同行,不看就看不着了!”──他说。单凭这句“看不着”我就愿意奉陪。路...  相似文献   

19.
江德斌 《民主》2009,(7):56-5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9日到31日在湖北考察工作。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温家宝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温家宝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2009年4月1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20.
上海戏剧学院师生7月下旬到北京演出的大型诗情话剧《徐虎师傅》,受到首都观众和专家们的欢迎和好评。不少人指出,这出戏如同炎夏中的一股清风,使人感到高兴。 这出戏,是以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中山北路房管所水电维修工人徐虎的事迹为素材创作而成。徐虎为民服务的精神令千百万人所感动,然而这么快就被搬上话剧舞台,是北京许多戏剧家所没有想到的。因为如何在舞台上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