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五十年并不遥远——《冰河》自序如果一个人要写他半个世纪前的生活,你一定认为那生活已经像历史一样遥远与模糊,多半已经看不清了。不不不,你肯定没有那样的经历。那经历一直像"昨天"那样紧随着我,甩也甩不掉。是什么样的感受叫人无法把它推去、推远?是由于自己说过那句话——"没有答案的历史不会结束,没有答案的历史不能放下"吗?  相似文献   

2.
《上一当》,好怪的片名。看完电影,也还是不得其解。不知道导演何群是什么想法。电影的主角叫刘杉。是说他因为没有办成去美国投奔父母的签证,女朋友跟他吹了,为出国向他借了五千美元,走投无路之后,搞了个年龄可以做她爸爸的俄罗斯老外做朋友,“上一当”? 是说他不得已迁就跳槽到外资企业去的哥们儿,再作冯妇,  相似文献   

3.
恰到好处     
<正>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是的,确实该叫"大叔",或者该叫"老爹"了,毫无疑问就是已到了这样的年龄,可我自己不这么叫。若问什么缘故,那是因为当一个人自称"我已经是大叔啦"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大叔了。女人也一样。当自己声称"我已经是大婶啦"的时候(哪怕是玩笑或者谦虚),她就变成真正的大婶了。话语一旦说出口,就拥有这样的力量,真的。  相似文献   

4.
彭德怀同志在任国防部长的时候,有一次到东海前哨一个炮兵阵地视察工作。开始他发现阵地负责同志对敌方情况掌握不准,后来又发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战备要求时,他发火说:"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当晚,彭总在这个团吃晚饭,发现团长没到,就叫人把他请来。彭总拉他坐在自己身边,说:"我今天又说错了话,向你道个歉吧!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可  相似文献   

5.
收钱的理由     
汤礼春 《侨园》2012,(1):44
我的宠物狗不小心摔断了腿,要做手术,我挑选了全市最好的一家宠物医院。我抱狗刚进医院,就听见一位老先生在那里冲护士小姐直嚷嚷:"你们这是什么服务态度,我的狗吐了还要我自己擦!我在家里可是什么都没做过的,进门脱鞋,马上就有保姆把它拿走!"院长走过来说:"老先生,你既然喜欢狗,给他擦擦有什么下不得手嘛?""自己擦,那你们请护士小姐干嘛?  相似文献   

6.
《大宅门》里观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 《瞭望》2001,(20)
有人说,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有"三奇"。一奇,是导演郭宝昌。此剧被喻为他的毕生心血和生命。从16岁起,40余年间,数易其稿,两度拍摄,真可谓是呕心沥血。二奇,是剧中超大规模的全明星阵容。三奇,是创纪录的收视率,达到20.27%,一举超过曾经叱咤风云的《雍正王朝》、《大明宫词》等。众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晚围坐电视机前,争睹《大宅门》,惟恐漏掉一集,他们在看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戏里戏外的传奇故事虽说《大宅门》里有"三奇",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真正的灵魂和核心是导演郭宝昌。《大宅门》的轰轰烈烈,使人们对郭…  相似文献   

7.
程青 《瞭望》2001,(Z1)
在北京,喜欢话剧的观众最热衷去看的是两位导演的戏,一个是年长的林兆华,一个是年轻的孟京辉。孟京辉的戏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从他的《等待戈多》开始到日前正在上演的改编自马雅可夫斯基的《臭虫》,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10年。孟京辉说他始终都在摸索,他要继续不回头地走下去。孟京辉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他说:“也许观众最初是冲着你的叛逆姿态来的,但假如你只是一个姿态,没有更新更好的东西拿给他们,观众就会走掉。”他希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使话剧重新在我们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我的戏没一部赔过 我的话剧看…  相似文献   

8.
《资治通鉴》,刊有唐宣宗二年周墀与韦澳的一段对话。大意是,周墀当了宰相后,对其同僚说,我肩负国家之重任,但能力有限,今后你们怎么帮我呢?有个叫韦澳的回答道:“愿相公无权。”周墀听了很吃惊,不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韦澳解释说,愿你在任免官员和进行赏罚等重大问题时,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8)
正湖南省长杜家毫很有个性:他对单车情有独钟。他说:"我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到长沙也买了一辆。"最近,在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杜家毫讲述了自己骑单车的遭遇。他说:"骑车上路,一会要骑上人行道;一会路断了要扛着车子过天桥;一会被交警拦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长,还教训了几句;我转弯做个手势,提醒后面机动车注意,出租车师傅还把我拦住,摇下车窗,说你摆什么谱啊?又把我骂两句。"杜家毫讲述自己骑单车时受到的训斥和奚落,是想提醒相关部门和领导,要提升公共服务空间;要站在百姓角度去感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要改变冷漠的服务态度,让城市更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0.
抓准契机     
以往,思想工作的及时性主要强调时间性,即工作对象有了思想问题要及时做工作。其实,及时性更深刻的含义是时机性,即选择最佳时机,使思想工作收到最好效果.“最佳时机”,俗语叫“火候”,“学名”叫“契机”。契机,词书上解释为事物转化的关键。世界上万事万物变化都有个契机问题,人的思想转化也不例外。重庆市年仅9岁的颖峰,在自己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的时候,把多次调解无效已经离婚的父母硬拉在一起,拿出了自己获奖证书和奖品。看到他的进步,父母都很高兴。父亲把他拉到怀里,亲切地说:“颖峰,你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小颖  相似文献   

11.
锦句     
<正>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还是错,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决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就叫正直,也叫勇气,这才是领袖的要件。——电影《闻香识女人》的台词寓意:不告密、不揭发是做人底线这个时代的勇气在于敢于表达悲伤,而不是每天喝着廉价的"心灵鸡汤"说:"我很幸福,你凭什么不快乐?"还是一路相伴共成长。——媒体人石述思  相似文献   

12.
也说“等”     
余渝 《瞭望》1990,(13)
今年第三期《瞭望》登载的‘还在等什么’一文对当前一些单位和领导中的消极等待观望提出了批评,读后除赞同外,似乎还觉言犹末尽,有一些想法补议于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养成了这么一种习惯:每有改革开放、治理整顿新方案出台,凡对本人和本单位有利的,熬更赶夜也要把它贯彻下去;而一旦涉及到他的‘小金库’之类的既得利益,动作则比蜗牛还慢。你不催,他不  相似文献   

13.
正契诃夫写完剧本《海鸥》,一直为这个剧本"冗长的开头和仓促的结尾"感到担心。他知道心急的观众总是想尽快、尽可能轻松地知道《海鸥》究竟说了些什么。说老实话,对自己的新长篇《刻骨铭心》,我也有着同样的担心。有许多读者提问,问为什么要这样开头,为什么第一章会这样莫名其妙,这样做又是要想表达什么。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试图作出解答,每次解释都很难让别人满意,包括让自己满意。事实上,我首先思考的,是读者会用一种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进入这部小说,从现实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一勺 《瞭望》1991,(40)
曾看过一个电视剧叫《一副洋面孔》,说一个炎黄后裔,并无特异秉赋,也没有什么才能,但他出入宾馆,轧朋友,玩女人,搞骗术,一路顺风,畅通无阻。为什么呢?就为了他有一副洋面孔,因而迷惑了那么多颇有崇洋习气的人们。说骗子手巧于行骗,自然可以;但是,说被骗者为自己的奴气所麻痹,乐于上当,也许更  相似文献   

15.
不虞效应     
200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雷斯·瓦尔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把共和国的50华诞当作自己最盛大的节日的,也没有哪一个电影人不把向这个节日呈上献礼片当做自己一生最光荣的任务的。做为中国影坛有影响的著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拿什么作品献给我们的共和国?其实,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每一个盛大节日或者重要历史时刻,这对导演夫妇都已表示了一点心意。你看,建国四十周年,这对夫妻导演拿出了沉甸甸的历史巨片《开国大典》,这部被誉为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里程碑的巨片,不仅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好评,还在香港创造了连续放映143天国产片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7.
国学赏析     
《侨园》2017,(6)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注释】(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  相似文献   

18.
《团结》2001,(4):44-45
秋风在《南方周末》2001年4月12日撰文说,在任何时代,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全部是政治性的,在一个政治扭曲的时代,他的其他社会属性却未必就不起作用了。因此,如果某人对于其他人眼里的苦难时代(比如“文革”)产生了美好的记忆,那么他也许不应该(仅仅)感谢那个时代,而应该感谢他自己,或他的父母,或者是他的身份,他的单位,等等。他在那个普遍的苦难时代能够发现快乐,这些都只是个人的体验,轻易地扯到宏大的社会背景,未免太把自己当成人物了。就好像你最近中了彩,就感谢什么什么政策一样的可笑——否则,那些常买奖券而未中彩的人该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19.
不虞效应     
麦笛曼 《党政论坛》2008,(20):53-53
200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雷斯·瓦尔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国学赏析     
《侨园》2015,(1):48
【选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注释】(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2)佞:音ning,能言善辩,有口才。(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评析】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