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社会建设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一“位”的开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新的转向。这种转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执政理论从“稳定论”转向“和谐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经济增长、解决温饱转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执政方略从社会控制转向社会管理;改革重心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社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一体的开启,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新的转向,这种转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执政理论从“稳定论”转向“和谐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经济增长、解决温饱转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执政方略从社会控制转向社会管理;改革重心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社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政府、学界、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诉求呼吁着新的公安群众工作模式的产生。公安群众工作理念需要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公安群众工作路径需要从"单向指令模式"转向"双向交流模式";公安群众工作评价方式需要从"一元主体评价"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公安群众工作模式的这三重转变内含着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诉求,揭示着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三个标志性的阶段性特征。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复杂多变的不稳定风险,尤其是五种不稳定因素正处于从潜在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当前的社会体制改革存在五个方面的缺失。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顶层设计,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公正相结合、社会公共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从十八大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治理,这种提法的"瞬间"的转换令不少人疑惑。比较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各自的实践,有助于说明变革的原因。社会治理强调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践显示出了它的合理性。我国深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要求放松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为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需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这契合我党的群众路线理念。  相似文献   

6.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之相应,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党必须要明确自身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定位,创新社会管理理念,通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吴艳 《思想战线》2012,38(5):129-130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本地区、本部门管理职能的现实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社会管理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如行政的视角、经济的视角、法治的视角等来观察和研究。从法治的视角来看,我国现在进行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治理方  相似文献   

8.
任和辰  张志善 《前进》2011,(3):47-49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法战线重点工作之一,是需要认真探索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调研,试从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和革新社会管理路径几方面对推进社会管理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这一空间维度审视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背后,存在一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这些地方实践各有特色,并经过相互竞争和学习,在管理目的、理念、主体等方面形成一些共同取向。对创新的动力进行分析发现,各地的创新探索既非社会需求自下而上的压力驱动,亦非源自中央自上而下的指示和动员,而是地方党政领导思想解放、主动创新的结果。本文认为地方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层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具体而言有三种机制,即改革预期包围、改革意志传递和改革备选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建设、改进社会管理的着眼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做好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要深入研究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规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做好社会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需要从理论层面加强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理论的研究。没有  相似文献   

11.
正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前沿。在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社区管理创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随着"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城市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已由以横向整合为特征的单位转向以"块"管理为主的社区。因此,创新社区管理,强基层固基础,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2.
冯静 《岭南学刊》2018,(1):50-55
社会民主化的趋势是由"控制的辩证法"决定的。这种趋势要求政府与社会充分地互动,社会管理才能卓有成效,并且可持续运行。良好的社会自组织状态对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昭示着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协同作用的功能发挥遵循着特定逻辑。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矛盾冲突的新特点给社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探索社会矛盾化解的新思路应深入分析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嘉善作为首个国家级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必须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上有新的突破。要规范源头治理机制,实现社会管理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要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从行政管制向民主协商转变;要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实现社会矛盾化解从单一事后处置向合力超前处置转变。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管理的行政化认知与实践导向逐渐显现其弊端,需要我们从社会维度,即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重新理解和定义。社会管理是与公共福利和生活质量相关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与实施,而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个有效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发展与影响指标、发展社会慈善资本及社会经济部门等多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及其与经济体制不协调,是当前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和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是在理论务虚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实践作进一步论证,解决把理论层面的成果转向政治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党就有权力重心下放的意愿,这表现在建党之初强调的建设"大的群众党"到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管理和建设,再到今天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等。但是,由于党成立初期处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使得革命成为压倒一切的选择,进而社会与国家、社会管理与革命走向一体,一切完全处于社会革命的发展路径之下——即革命式的社会管理;长期"革命式的社会管理"所形成的路径,在建国后得以进一步延续——表现为"运动式的社会管理",而在政治化的运动背后,社会本身则被完全被遮蔽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领域开始从政治化的国家中分离出来,突破了建党以来的社会管理路径,进而实现了社会管理的革命——现代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道路以社会存在为前提,其安全必须以社会建设为基础。无论从人类社会构成,还是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需要来分析,社会建设都是维护政治发展道路安全的社会基础。保障政治发展道路安全视域下的社会机制建设内容是多方面的,要选择打造坚实物质基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养壮大社会组织、提高社会公德水平、优化社会结构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路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样一个话题时,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回应青年诉求、满足青年需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发展是无法回避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青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在社会各群体中,青年有着独特的发展需求和问题,需要在社会管理中进行针对性解决,也给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挑战。社会管理创新要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促进青年发展必须积极回应青年的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改变思路,创新方法,使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品质更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制定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社会政策是政府治理的关键任务。智库作为"知识"的代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角色定位—影响机制分析—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看,智库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包括决策咨询的"外脑"、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以及社会管理的"监督者"等;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视角,智库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三个环节。构建适应社会管理发展需要的智库体系,亟待营造有利于智库建设的制度环境、保障智库研究经费的多元化和提升智库影响社会政策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5):93-93
姚华平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即从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到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再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