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欧洲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赫茨尔将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理解成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唯一方案,其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是建立以色列国的基础。马丁.布伯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观指出了以赫茨尔为代表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局限性,认为犹太国家的建立必需植根于犹太传统和犹太文化。以上二者争论的实质,是欧洲性与犹太性、普世思想与民族传统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对于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的贝尔福宣言的原因,经常为人强调的说法是,英国之所以发表这一宣言,是为了争取美国的、当时可能要退出战争的俄国的、乃至德国的犹太人支持协约国反对同盟国的战争,是出于对犹太人处境的同情。我们不能说,从英国政府最初拟议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至最后决定发表宣言的过程中,上述这些因素没有起过作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政府和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利益和意图的一致。犹太复国主义者力图在英国支持和保护之下实现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的目标,英国则又为了加强其在中东的战略地位,谋求在战后取得巴勒斯坦。从根本上说,贝尔福宣言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和英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利用合作的一个产物,许多有关的文件和事实都说明这一点。下面着重从这方面对贝尔福宣言的背景和由来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的主体居民犹太人公元前曾在巴勒斯坦居住过,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期间,犹太人流散到了世界各地。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在英国支持下发起了“犹太复国运动”,号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国家。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在美、苏的操纵下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协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这个决议深受当时非常活跃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欢迎,他们把它看成建国的法律依据。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按决议规定,其国土面积为1.4万平方千米。以色列建国后的第二天,便发…  相似文献   

4.
在1868年之前.由于热心支持犹太人的解放事业,自由党赢得了大多数英国犹太人的支持.而自1868年起.犹太人与自由党的关系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与犹太人利益相关的国内外政策方面.两党在犹太人"-3中的人心向背情况逐渐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而1886年自由党的分裂,是犹太人与自由党决裂和犹太保守主义对犹太自由主义取得全面胜利的转折点.英国犹太人不仅见证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而且是英国政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以默许的方式重新接纳犹太人,这对以后犹太人在英国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宗教多元化下犹太人与非国教徒享有基本相同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待遇优厚,但也受到许多限制。随着其他宗教少数派相继获得完全的公民权利,犹太人政治上的无资格刺激了犹太领导阶层,成为英国犹太人解放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之后本应当具有非凡的凝聚力,把以色列作为魂牵梦绕的家乡.然而,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状况却似乎构成一个悖论,在美国这个宣传宗教自由的国度,他们不大愿意继续其犹太教信仰,而且与以色列的联系愈来愈疏远,他们的犹太性正面临巨大的考验.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于犹太人的自我放弃,而非美国社会的反犹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7.
席楠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28-131
《赫索格》中的"自然"是犹太知识分子主人公赫索格悖论性认识论的客体化反映。它既象征着赫索格对"田园"传统和超验主义、个人主义的继承,也象征着赫索格作为犹太人对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盛行的美国社会的焦虑,"田园"幻灭为不受控的"荒原",他改造"自然"的试验受挫,最终他不得不回归社会。这一双重"自然"悖论也体现了美国犹太作家贝娄1960年代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8.
试论罗斯福总统对待欧洲犹太难民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广东 《前沿》2008,(2):184-187
1933—1945年罗斯福执政时期,也是纳粹德国反犹、迫犹逐步升级的时期,在法西斯侵略面前,他选择了“充当世界民主的堡垒”,在救助犹太难民上显示出人道主义的姿态。然而,在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和反犹势力压力下,他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他的这一态度对犹太复国主义和其后的历届美国政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和强 《友声》2006,(4):23-24
应对外友协邀请,美国“反诽谤联盟”领导人代表团一行21人于3月17至27日访问了北京、哈尔滨、西安和上海。在北京期间,代表团拜会了外交部长李肇星、文化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李小林副会长宴请了先行抵京的代表团团长、反诽谤联盟全国主任亚伯拉罕·福克斯曼夫妇。代表团在上海与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举办了题为“中犹关系和中犹友谊”的研讨会,参观了原西摩路犹太会堂和虹口区犹太人遗址;在哈尔滨参观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图片展览和皇山犹太人墓地。美国反诽谤联盟系美国颇具影响力、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的犹太人组织,成立于1…  相似文献   

10.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威尔逊主义以及杜鲁门主义都是其新的演变形式。门罗主义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威尔逊主义将美国推向世界,奠定了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指向;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宗旨。三者之间有抛弃、有继承、更有发展,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锋芒崭露的青年时代儿童时代 1928年,在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特拉维夫附近一个村庄,一对来自前苏联的移民夫妇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他就是沙龙。沙龙的父亲萨廖尔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父母对沙龙严加管教,也不时向他灌输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和强权生存理念,这给沙龙一生的言行打下深深烙印。萨廖尔在沙龙6岁时交给他一根大棒去看管自家的果园,自小就胖墩墩的沙龙经常抡得一个大棒呼呼生风,当地的阿拉伯少年对他很是发怵,给这个惹不起的小不点送了一个外号“大棒小子”。1942年10月他14岁时被推荐秘密参加了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为后来正…  相似文献   

12.
反犹主义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与反犹主义的关系应放在启蒙运动的语境中来考察.犹太人问题指向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中的公民权问题.马克思借助犹太教和商业性的犹太精神的区分,并在对国家的批判中,实现了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冲突向市民社会的阶层冲突的转变.从马克思的思想主流来看,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犹太文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犹太文学是以犹太民族文化为土壤的,在美国当代文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对美国当代文学产生不同的影响。犹太人自从来到美国之后,就希望能够融入到美国的社会中,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接纳他们,自此"身份困惑"成为美国犹太文学中突出的主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的多元化特征开始不断体现出来,犹太文学作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这种文学创作倾向在美国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使美国当代文学呈现出显著的犹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新征 《创造》2013,(6):20-23
中东地区一直关乎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二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经历了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主义、布什主义、奥巴马主义等一系列体现时任总统外交思想的中东战略。这些战略以当时美国的国力以及国际环境为背景而有显著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争霸在这一地区获取重要的战  相似文献   

15.
身为一名有犹太血统的哲学家,在《文化与价值》中,维特根斯坦对犹太民族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在这些评论中,维特根斯坦对由启蒙运动哲学家所提出的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全赞成.维特根斯坦批评犹太人自私自利,批评他们的财富观及狡诈的本性.维特根斯坦对于犹太人问题的态度可以归结为:沉默与顺服.任何一种试图从人的角度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手段都可能给犹太民族带来更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16.
《论犹太人问题》中包含着马克思早期货币思想的源起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犹太性"问题,即货币的权力和异化。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货币思想内涵为:犹太精神与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本属于犹太人的内在规定性,成为市民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规定性;犹太人与货币的关系成为检验、总结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性质、功能的重要问题域;犹太精神只有在市民社会中才能达到自己的顶点,而市民社会只有在基督教世界中才能完成;现代民主制国家是对基督教异化逻辑的重演,以货币的形式再次完成人的自我异化;货币为主要异化形式的形态使传统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只有扬弃货币的权力和异化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7.
艾萨克·辛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短篇小说.二元对立是他小说叙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这一叙事特色有助于展现二战后犹太人在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夹缝中生存的状态,部分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并成为他探讨战后犹太人精神困境与身份危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读爱因斯坦,我们知道了犹太这个民族。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聚集着全世界瞩目的财富与富翁。然而有多少人知道,美国的千万亿万富翁中,犹太籍富翁超过了总数的五分之一。有不少人研究过爱因斯坦的大脑,期望从中探寻出这位犹太大师过人之处的奥秘,结果,一位作家找到了真谛:犹太人家庭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国家,它是二战前后大批犹太移民集中迁入巴勒斯坦后通过联合国一纸决议建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建国之日起冲突至今,成为世界瞩目的 "中东火药桶",每隔几天就向全世界播放街头暴力冲突和自杀式袭击的电视画面。它重新恢复了已经几乎失传的希伯来文字,并在中东干燥的戈壁沙漠中创造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这些特殊性使以色列很自然地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沃尔特·拉克的《犹太复国主义史》一书向读者提供大量生动信息,勾画出自19世纪来犹太人是如何从一个散居各国的少数族群演变为一个民族并独立建国的历程。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族群演变的特性和共性,也可以为我们思考今天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莫玉梅 《理论月刊》2008,(7):143-146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史学家对英国犹太史一直予以关注,不少重要研究成果面世.作为英国犹太史上的重要一环,中世纪英国犹太史的相关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以英美学者的研究状况为主线,力图将中世纪英国犹太史研究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