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这一着眼点出发的,在他看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以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建起一个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的崭新文明,中国不仅要在生产力水平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要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文明中人剥削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公正,以及颓废堕落的精神现象.这里必须纠正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以为毛泽东历来都不注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强调搞阶级斗争.事实上,建国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毛泽东都高度注意改变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强调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确立为全社会的根本任务.即便是搞“大跃进”运动,毛泽东的出发点也是期望借此在经济发展上找到一条赶超西方国家的捷径.无论是反“反冒进”、还是提出“超英赶美”等不切实际的口号,尽管实际上导致了经济建设灾难性后果,但同时恰恰表露了毛泽东在中国生产力发展上赶超西方的急切心理,表露了毛泽东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实践探索中历经了一系列的丰富和发展过程。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形成生动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能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艰辛和曲折性,对中国当今的实践探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从国际战略角度出发,强调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要密切注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认真谋划我国的对策和部署;要增强落后就要挨打的强烈民族忧患意识,尽快改变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状态;要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应采取的方针和政策。所有这些,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伟 《探索》2003,(6):4-8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其中颇具特色的,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建国战略"思想、"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经济发展赶超战略"思想和"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将对立统一学说应用于经济建设,非常强调"并举"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历史地看,上述战略思想是正确的,指导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处在探索过程中,因此,在实施这些战略时,有时出现了战术性错误,有的还发展成为全局性的错误.然而,从总体上讲,上述战略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6,(6)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党治"与法制并举的政治现代化战略,确立了"鸣"(百家争鸣)"放"(百花齐放)并举的文化现代化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1956年苏联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不仅对苏联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建立不久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它对中国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对毛泽东个人的影响实现的。毛泽东赶超思想的萌发,"以苏为鉴"思想的形成,对个人崇拜态度的转变以及防止修正主义等思想都有苏共二十大的烙印。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大跃进"、"反右扩大化"等失误,都与苏共二十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5 6年到 1976年 ,毛泽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高领导人 ,在这二十年中 ,毛泽东领导党和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力求走自己的路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进行了艰辛探索 ,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理论上的阐述 ,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一、率先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任务195 6年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当毛泽东领导…  相似文献   

8.
从1956年到1976年,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二十年的探索,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而且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可以说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取得的正确经验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其失误及教训的纠正和借鉴.研究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赶超”思想。文章就邓小平“赶超”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及进一步丰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晚年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关于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倾向社会历史原因,有的侧重国内外条件,有的把握经济因素;但很少有人涉及毛泽东自身因素。本文拟从个人因素角度把握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及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思想,一种观点认为:建国后毛泽东的实践活动,其主题是政治运动,经济思想并不突出.但是,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毛泽东的所有活动(包括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大题目下展开的,政治经济都溶于其中,交织相错.事实上,作为统率全局的领袖,毛泽东的实践活动很难被区分为哪些是纯政治的,哪些又是纯经济的.考察客观进程,尽管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强调阶级的政治的斗争,但经济建设和发展却是其最初的和深层次的着眼点,关于整个中国发展战略的构想也是由此起步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毛泽东又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取得了一些正确的、宝贵的成果。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晚年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关于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倾向社会历史原因,有的侧重国内外条件,有的把握经济因素;但很少有人涉及毛泽东自身因素.本文拟从个人因素角度把握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谭水阳 《世纪桥》2007,(2):24-26
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指导了亿万中国农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及实践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中推进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此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50余年历程中,经过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形成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理论指导。毛泽东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的基础,邓小平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的框架,江泽民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赶上并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伟大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获得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客观条件,毛泽东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代表,开始把这一历史的呼唤转变为现实的行动,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一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伟大追求。时代的呼唤与伟人的回应50年代初期,世界和中国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使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观愿望:“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探索新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代宗师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 ,都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本文拟从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三个部分来阐述毛泽东对新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一、战略目标1944年5月22日 ,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首次明确提出 :“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①1945年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 ,毛泽东则从党的纲领的高度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任务。②所以说 ,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的工业化”始终都是…  相似文献   

19.
陈晋 《党的文献》2015,(2):77-8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思想生平和业绩风范,为理解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撑。这部年谱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客观记录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如何进行理论创造的。可以说,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