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光君 《桂海论丛》2014,(5):101-106
未成年犯罪人既是加害者,也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在本质上属于犯罪的载体。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也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当对他们采取宽容、友善和帮扶的态度,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更生保护正是这种态度的集中体现。我国应当将更生保护作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最重要的功能,以更生保护理念引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并从促进更生保护功能充分发挥的角度重新检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教育矫正和帮扶矫正的有机统一,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与儿童利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对未成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隐私保护,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暖关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引导,给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以情感上的温暖和物质上的支持,宽容和接纳他们,给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的顺利发展亟需健全的程序加以保障。应及时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以规范社区矫正的运作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社区矫正裁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社区矫正裁量中的听证程序、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适用建议权、社区服刑人员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告知程序、适用社区矫正的司法担保制度、对矫正对象的测评与分类制度、社区矫正裁决及矫正方案制定中与犯罪人的协商制度、以及关于社区矫正效果的评估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人重返社会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和公众安全。为此,应当注重以"恢复性"司法修复犯罪人与被害人及社区的关系,还要注重加强社区建设以实现社区矫正和公众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近年社区矫正刑罚制度在中国内地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社区矫正过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的各种权利及资源的丧失。在分析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失权”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应利用社会工作方法对这一群体进行增权。  相似文献   

6.
顾伟 《前沿》2013,(2):102-103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心理矫治作为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实施,将成为社区矫正得见成效的有力保障.本文从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人手,阐述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学教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科书,突出特色是适应于教学需要的理论与实务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从章节结构上,全书共十六章,分为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两大部分四个板块。在内容上,构建了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完善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机制;从多维层面分析了社区矫正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深化论证了社区矫正的实质属性;提出了对矫正对象的个案矫正,倡导广泛适用个案矫正技术;提出应将社区矫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介绍2000年以来我国社区矫正的研究概况,从社区矫正概念、社区矫正性质、社区矫正对象范围、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社区矫正评估、社区矫正具体措施、禁止令、社区矫正立法以及社区矫正比较研究九个方面梳理社区矫正的研究成果,总结我国社区矫正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目前青少年罪犯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主要包括5种人员,他们适用的非监禁刑罚分为两种情况。根据刑罚报应与功利的辨证统一以及刑罚目的的有机协调,社区矫正的本质,就是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在社区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于社区矫正的青少年服刑人员进行监管和矫正的活动。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聚合性;社区矫正执行依据的法定性;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主体性,是社区矫正的三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周灵方 《湖湘论坛》2009,22(1):92-9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失。我国应通过更新刑罚观念,建立健全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辛口人员,明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和条件,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制度关乎社区矫正的运行与效果.为此,各个试点省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具体规定内容各具特色.通过对各试点的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经验,分析我国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机制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新型刑罚处罚方式,近年来关注度逐渐提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深化司法改革,《社区矫正法》的制定被提上日程。建立以社区矫正为中心的刑罚体系体现人道主义的刑罚观念。这一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矫正制度化的步伐逐渐加快。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对象的再就业却有诸多困扰因素,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本文试图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再就业困境的实证剖析,探索影响社区矫正对象再就业的诸多因素,并尝试构建社区矫正对象再就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梁桂芝  孙霁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0-31,35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应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的队伍建设,扩大社区矫正范围,创造矫正对象再社会化良好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4.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3,(2):53-60,66
纵观世界多数国家,为实现矫正对象在社区中更新改造的目的,警察在社区矫正中均不承担执行主体任务,而由专门的矫正机关负责具体执行事宜。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受历史因素、现实状况的制约,警察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能。当前,我国执行社区矫正任务的执法人员大多由司法行政系统监狱、劳教系统抽调的警察组成,其执法离规范化、专业化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整体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警察制度,能够更好地维护社区安全,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不服管教的情况,降低社区居民不安全感,保障稳定有序的社区矫正秩序。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对矫正对象的执行刑罚、监督管理、矫正教育、危机干预、社会救助等活动中.必须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服务矫正对象、消除犯因性问题、安全和秩序、构建和谐社区等工作理念,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能和对矫正对象矫正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的试点和推进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项具有跨世纪、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但是,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中的新兴事物和外来事物,正在中国经历着鉴别、认同、调适及整合的过程。在当前和今后社区矫正试点和推进的进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其中,作为社区矫正中被忽视的群体———女性矫正对象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女性犯罪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现行的矫正机制、评估机制、矫正项目几乎都是依照矫正对象中的占主体地位的男犯制定和设计出来的,较少考虑到社区矫正中女犯的弱势地位和特殊需求。因此,本文以性别反应原则为基础,以社会性别观点为视角,探讨女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的发展前景,与城市社区状况密切相关。在社区矫正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应重视以下方面:关注"弱势社区",消除"区隔"现象,以弥合城市社区的分化;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为社区矫正等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和平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在内的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社区矫正心理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社区矫正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模式,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笔者在北京社区矫正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建立社区矫正制度面临的困惑,也是社区矫正制度建立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社区矫正是刑罚还是行刑方式;社区矫正法律依据与现行法律之间的矛盾;社区矫正工作者角色定位和社区矫正的执行问题等.因此,制定社区矫正法;对罪行较轻的、被判缓刑的青少年犯罪者进行"洗牌";将矫正对象的劳动技能培训与心理矫治作为一项制度和加强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储备、调动社会志愿者的积极性等措施应当成为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朱薇  谭浩  廖雷 《中国人大》2010,(19):37-37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旭表示,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都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但立法滞后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他建议我国应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统一规范矫正对象、矫正机构、矫正管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J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在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应该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着手,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完成矫正任务,实现其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