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鹏 《学理论》2013,(3):28-2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命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部门宣传教育,网络大众传播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探析——基于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信仰大众化,它既是理论大众化的升华,又是实践大众化的动力。"向文而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本原指向,"以理服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主导机制,"以文化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文化品格不是"价值无涉",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要兼备文化指向、兼循文化逻辑及兼顾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中所孕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以"淬炼革命精神""创作红色经典""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创建,形成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指导、始终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大众化等基本经验,对当前培育时代新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丽萍 《学理论》2012,(10):233-234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探讨了有效开展这一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公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环节.公民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实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宏观背景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将"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并列纳入马克思主义实践形式和发展形态的范畴,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在当代中国,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回到马克思,"以马解马";立足现实,以中解马;扬弃传统,依托民族文化;深入群众,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措施有编写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读物、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与载体、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抓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关键群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使命,这是事关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探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文化大众化思想,发掘其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指导价值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一个政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导向,也反映一个政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号召令"和"动员令"。"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根本性、系统性、持久性的工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成体系的价值系统,是国家、社会与个人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延续,也汲取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内蕴着精神,凝聚着力量,饱含着夙愿。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在的物质推动力与内在的精神引领力,就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这不仅需要让群众掌握核心价值观,更需要让核心价值观掌握群众。基于此,本文就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几何"——"何以能"、"为何要"、"有何困"、"如何做"与"青少年何作用"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立足于大众化的基础,结合大众化的目标,解决大众化的困境,开拓大众化的实现途径,并最终落脚于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稳定大众化的活力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从现实出发,分析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突破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瓶颈,以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占领社会意识领域的阵地;以实践的方式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同感、需要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引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这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国建设实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高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当代中国高校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源于其担负的三大现实性功能:精英再生产、理论创新、理论服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塑造认同、自觉信仰和外化为政治支持和政治忠诚。面对全球化、世俗化、功利化、多元化的多重挑战和考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观念、话语、机制、方式等方面进行转换和创新,需要正确处理政治信仰和个人成才、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研究与普及、传承与创新这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筱 《学理论》2012,(10):14-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集中反映和贯穿着后现代精神的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它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当前应当把握机会,加强主流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大众文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关注实际民生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邵夏龙 《学理论》2013,(11):3-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党的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从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主体、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尊重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树立正确思想路线等各个方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党史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质和本质要求所决定的,是工人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工作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正确地统一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的改革将会是一个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协同推进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理论化、抽象化的话语体系逐渐转变为具体化、生活化的生动活泼的行动指南的过程。它意味着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逐渐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最终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和动力源泉。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包括一切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传播、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