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ituation:OnedayJohnandhisfrend,LiMing,visitateahouse)约翰:来中国这么长时间,我还是第一次进茶馆儿。李明:是吗?其实我也很少到茶馆喝茶。约翰:现在这种茶馆儿多吗?李明:不多,比饭馆儿少多了。约翰:那是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喜欢喝茶了吗?李明:当然不是。原因很多,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今天你想喝什么茶?约翰:随便,什么菜都行。(几分钟后,服务员端来茶。)约翰:(喝一口)这种茶真好喝。李明:说说看,这是什么茶?约翰:我只知道你们北方人喜欢喝花茶。这肯定不是花茶。李明:确实不是花茶,这是绿茶,是茶叶中…  相似文献   

2.
一我是喝茶人,自觉得白开水味淡,矿泉水凉胃,咖啡苦涩,其他饮料多数不是太甜就是含有防腐剂或色素,非不得已基本不用。我认为茶是最健康的饮料,一日不可无茶。我喜欢喝乌龙茶,如果没有乌龙茶,绿茶、花茶、红茶也凑合着喝。大杯茶或工夫茶,浓浓的茶或淡淡的荼,全可接受,这大概是条件和习惯所使然。  相似文献   

3.
人们为何对绿茶情有独钟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茶叶通常分为红茶、绿茶、花茶等。绿茶是中国人喜欢喝的主要茶种,绿茶的种类也很多,中国的龙井茶、乌龙茶、信阳的毛尖都是绿茶中的上品,日本人喝绿茶也有一定的历史。如今,绿茶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欧洲和美国的"绿...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茶道     
《世纪行》2015,(11)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国人的骄傲。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细细品味,感怀浮生得失,洞悉沧海桑田,心灵回归宁静,此为茶道之境。鲁迅先生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爱好。他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的弊病。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喝茶之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先生在  相似文献   

5.
四季茶香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如何喝茶,大有讲究。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因此,根据节气喝茶,更有利于养生保健。春天宜喝花茶。中医学认为,花茶甘凉,兼芳香之气,有利于散发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可使"春困"自消。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那么,在众多的花茶中,选用什么样的花茶  相似文献   

6.
茶思     
高延萍 《中国保安》2012,(15):75-75
我爱喝茶,喝了大半辈子茶,终于从茶水中有所思,有所悟。 我偏爱喝绿茶,特别是清明前后采摘下的绿茶。当那茶叶在透明的杯中冲泡后,你看那嫩芽一片片舒展开来,呈现出了一片绿色,仿佛在小小的茶杯中浓缩进了春的色彩,你眠一口茶,仿佛感受到春的清新,大自然的气息。进而你会联想到一幅春天的画面,在布谷鸟的歌唱之中,一群采茶姑娘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间,像穿梭在林中的燕子,用纤纤柔手采摘那片片春芽。此时,你喝茶就更有兴趣了,仿佛是在喝春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得闲饮茶     
《小康》2008,(5):94-96
古人形容喝茶的境界是:"楚云散尽,燕山飞雪。江湖归梦,从此忘机。"茶是清凉贴,能使人清明,能使人平静。当生活和工作催生了太多压力,一杯茶将带来一缕清香,更是带来暂时忘却世间尘事的飘然。一杯茶下肚,无论是花茶,绿茶,红茶还是普洱茶,无论是楚地"白云",还是燕山"飞雪",味入口,香沁脾,涤人心怀。  相似文献   

8.
<正>喝茶吃萝卜排毒。冬季天冷,人就偏爱吃热食。到了春天,就必须给自己的肠胃减减负,清肠排毒了。春天讲究喝春茶,不管是绿茶还是花茶,都能起到排毒、提神养气的作用。给身体排毒还要适当多吃萝卜、白菜、土豆、红薯,帮助排便。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5,(9)
<正>早上9点一杯花茶。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但要注意,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下午1点一杯绿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绿茶适合现泡现喝,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晚上6点一杯红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  相似文献   

10.
沙子 《小康》2018,(13)
正仔细喝茶,可以衍生出来很多人生哲学,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至今依然深得民众的喜爱,但是,既会喝茶又会品茶的年轻人,到底在哪里啊?最近朋友推荐我喝一款茶,据说是网红茶,排队两小时才买到,喝下第一口,我就"呵呵"了——不就是茶和果汁、芝士、奶的混搭么?比较贴合现代人较强的自主意识的是,你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搭配方式,既能冷喝,还能加热。  相似文献   

11.
里正 《福建乡土》2015,(2):61-63
"中国绿茶数天山",可见天山绿茶在中国茶界及蕉城人生活中的地位。吃茶有道在中国早期茶艺中,曾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但焦城人将茶叶叫做"茶米",将喝茶叫做"吃茶",含有以茶当饭当酒之意。蕉城自古城乡民众均有饮茶、品茶习惯,每当清晨、夜晚或工暇时间,人们多有冲茶品饮之习。农民、工人在田间或工场劳动、生产,均用陶瓷罐  相似文献   

12.
当工人的,想不起来喝茶,偶尔,喝上一杯茶也是一口气下去.只为解渴。茶是苦的,留在口腔里的余味,有一点儿淡淡的涩。后来,调入文化单位,渐渐与茶接近,不知不觉还有了那么一点儿茶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被称做文人,待被更年轻的业余作者称为老师时,茶瘾已深!茶瘾,犹如烟瘾,一旦成为癖好,便就一日不可或缺了。这时候,喝茶似乎也上了档次,不仅对茶质、水质的要来愈发精细,而且对喝茶的环境、气氛、心态也有了讲究。这时候,喝茶已不再是喝,而是咂、是噙、是漱、是品。茶在口腔里停留、缓缓流转,茶味,便一丝一缕从苦涩…  相似文献   

13.
张立勤 《人民公安》2010,(21):59-59
<正>喝茶,是父亲的最爱。喝茶,就得喝浓茶,浓茶才叫做好茶!——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父亲一闲下来,总会泡一缸子茶,看着茶叶儿在水中舒展开来,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在水中悠悠浮动,像是跳着曼妙无比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茶     
吴方林 《今日广西》2007,(15):79-79
我喜欢喝茶。 儿时对茶的记忆就是父亲喝的浓浓的苦涩的茶和每逢冬季吃过油腻的东西之后,母亲冲泡的香甜可口的奶茶。我特喜欢喝奶茶,特别是红茶那浓浓的茶香,伴着奶香,那种滋味至今还留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16,(6)
正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  相似文献   

16.
泰国人喝冰茶,在气候炎热的泰国,人们喝茶时总要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冰块。喝茶时只盛半林,很容易散热.喝后使人倍感清凉,还能生津解暑。埃及人喝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端上~杯热茶,里面放人许多白糖,同时送来~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印度人喝奶茶。他们喝茶时要在茶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宏,彻出的茶味与众不同。印度人喝茶的方式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盘子里,伸出舌头去舔饮,可谓独具一格了。俄罗斯人喝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泡L浓浓的一壶茶,要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浓淡随自己…  相似文献   

17.
情溶工夫茶     
林长华 《两岸关系》2005,(12):58-59
我们闽南人是在工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与台湾一峡相连,共风同俗。台湾同胞看到闽南人喝茶的礼节和习俗,有一种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我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皱着眉喝下去。初喝似嫌其苦,但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习惯后喝其它茶就不够滋味了。我们闽南人把工夫茶看成比大米还重要,把它与人生所有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所以,闽南人把茶冠于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故乡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泡。一泡工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18.
茶与石     
我最早接触茶是在母亲那里。那时,在她的茶杯里,茶叶甚至占了一半以上的地方。掀开杯盖,一股苦香弥漫开来,母亲呷一口茶,神情仿佛满足得很。印象里我自己喝茶是工作以后了,但仅仅给白开水加点味道而已,对茶中三味并不知晓。工作后又去读书,学业的压力和紧张可想而知,于是便借助茶提神醒脑,甚至越喝越浓。清晨,泡上一大杯酽酽的茶,摊开书本,一天的学习、生活也就开始了,茶于我是实用经济的饮品。  相似文献   

19.
"大红袍"被当地人称作"乞丐茶",品味之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身、菩萨的心肠"。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喝茶喝到中国的大红袍,算是喝到了顶尖。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没有了味道。  相似文献   

20.
我家是拉萨市的藏族老商业户,改革开放之初就开设了雪域酥茶商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许多藏族人对我们说,要喝从前那种老藏茶,汤色红,香气醇,味道浓。还说这辈子就想喝到茶马古道大增多(康定)的茶。然而原来和我们有供销关系的国营企业转制了,新建起来的私营藏茶厂家大都生产规模小、设施简陋、机具落后、制茶工艺差,做不出好藏茶。于是,我萌发了到内地兴办藏茶厂的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